改革開放40年,西藏書寫幸福溫暖的民生答卷

發佈時間:2018-12-11 18:35:36丨來源:西藏日報 丨作者:王莉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改革開放40年來,西藏自治區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實現了更高水準的保障。

改革開放40年來,西藏自治區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實現了更高水準的保障。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保障民生,是職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底線;改善民生,是目標,也是實現人民福祉的一個動態過程。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央先後召開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制定了各個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特殊優惠政策,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西藏社會生産力,極大地改善了西藏各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的繁榮穩定。

4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區黨委、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集中力量從教育優先、脫貧攻堅等方面提升民生保障水準。40年來,隨著一系列民生保障制度日趨完善,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各族群眾實現共用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民生投入不斷增長

財政支出,牽引民生之變。

40年來,西藏財政支出不斷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大了對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支援力度,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2017年與民生相關的八項支出達到1399.24億元,比1978年的3.37億元增長了415.20倍,民生支出佔地方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的79.1%。

40年來,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彰顯區黨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責任意識和執政理念,蘊含著區黨委、政府民生至上的價值追求。

40年來,一大批民生實事落到實處。西藏支援脫貧攻堅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城鄉低保、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等政策標準持續提高;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水準穩步提升。

織密民生兜底保障網

社會救助、醫療保險、養老保險……40年來,在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中,西藏自治區一項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織密了民生兜底保障網。

“黨和國家的恩情比天大,要不然,賣掉家裏的房子也不夠治病的錢。”2016年,巴桑的丈夫次仁強巴被查出胃癌,前後兩次住院治療花了將近23萬元,經醫保報銷後又申請到大病醫療救助金3.8萬元,總報銷比例超過了90%。聊及生病後的經歷,次仁強巴很滿意,也很感激黨的恩情。

“不讓一家受寒,方為天下之暖”。給每個貧困群眾以追趕時代的力量,就是要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2018年,西藏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和每人每年3840元,有效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2018年上半年,全區共有15041人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

為進一步發揮社會救助“托底線、救急難”作用,2018年,西藏將所有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和個人,不論戶籍、不分城鄉,全部納入臨時救助範圍。上半年,全區共為符合條件的6405人進行了臨時救助,醫療救助人次達到58285人,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一個個溫馨的民生故事,一張張拉長的“民生清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讓雪域聚力前行,這種力量,磅薄而大氣。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

聚焦百姓嚮往,增進民生福祉。40年來,在民生改善方面,高原百姓收穫滿滿。

教育連著千家萬戶,是事關國家民族未來之大計。

改革開放以來,區黨委、政府進一步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為每一個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立志成才,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堅強的保障。目前,西藏已建立起了高等教育團隊式、職業教育集團化、基礎教育組團式、教育部直屬單位對口援助的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教育援藏體系。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西藏建成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和鄉鎮衛生院配有X光機、多參數監護儀、顯微鏡、心電圖機等基本醫療設備,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也已覆蓋全體農牧民。“病有所醫”也不再是一句口號。

城鄉居民的居住面積在不斷增加,2017年底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自有住房建築面積28.6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了14.6平方米;農村居民每人平均自有住房面積33.9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5.0平方米。

艱辛探索,迎來蝶變。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74個縣區、697個鄉鎮(街道)全部通公路、9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通車里程由1.58萬公里增加到9萬公里,高等級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達到660公里;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建成運營,營運里程達到785公里,拉林鐵路建設加快推進;建成運營5個民航機場,10家客貨運航空公司在藏運營,80條航線連通國內國際,通航城市達42個。

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2018年,扎果村的倉木決央宗在溫室大棚內工作的第4個年頭。

幾年間,她不僅學會了蔬菜種植技術,還依靠每月3000元的工資收入摘掉了“貧困帽”,成功實現了“脫貧夢”。“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徹底脫貧,過上了好日子。”倉木決央宗高興地説。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黨給人民的莊嚴承諾,更是衝鋒的嘹亮號角。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西藏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面臨點多面廣、基礎薄弱等嚴峻挑戰,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時間緊迫。

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西藏始終把堅持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區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最突出的政治任務來抓,緊緊圍繞“扶誰的貧?誰去扶貧?怎麼扶貧?” 三個重點、難點和節點問題,在頂層設計、産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方面下大力氣精準扶貧,落實精準方略,採取超常舉措,下足繡花功夫。通過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創新“合作社+能人+貧困戶”“黨支部+能人+貧困戶”等精準扶貧模式,減少貧困人口發生率。打贏了53萬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首場攻堅戰,到2017年底,已實現29.7萬人脫貧,5個縣區減貧摘帽,25個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9%。

普通人的生活,是社會進步的影子。如果把全區40年改革開放濃縮成一首壯麗詩篇,民生必然是意蘊豐富的“題眼”;如果將40年風雨歷程譜一曲時代華章,民生必然是撼人心魄的“最強音”。在多彩的民生行動背後,折射出區黨委、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和民生情懷。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西藏將繼續以民生為底色,書寫美好生活的時代答卷。

(原標題:書寫幸福溫暖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