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地處西部大漠的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堅持“三個結合”推進鄉村振興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具有一定的示範推廣意義。該旗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是如何做的?緣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呢?記者前往探個究竟。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全旗農牧區‘小、散、遠、弱’的實際,我們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不斷提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民幸福指數。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堅持旗、蘇木鎮、嘎查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聚焦‘富起來、活起來、綠起來’,統籌結合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讓鄉村振興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阿拉善右旗旗委書記楊海對記者説。
儘管是冬季,但漫步于阿拉善右旗農村牧區,一幢幢錯落有致、設施齊全的新村舍展現著生活甜蜜、産業興旺的新圖景;步入田間地頭和大漠腹地,片片披滿新綠的生態綠洲鬱鬱蔥蔥,各鄉鎮內一個個農畜産品加工産業展示著美麗鄉村的發展活力。
聚焦“富起來”築牢鄉村振興基礎
走進位於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嘎查的駝鄉涌泉駱駝專業合作社,在近3000平方米的駝圈中,200多峰駱駝個個膘肥體健。“以前,牧民大多是粗放式養駝,養了三四年的1峰駱駝也就能賣到六七千元,現在擠駝奶賣就不一樣了,1峰駱駝1年光賣駝奶就能收入1萬元。你看我家這3峰駱駝,每年賣駝奶就能有3萬元的收入,這樣發展下去,我的目標不只是脫貧,而是要致富。”
指著駝圈中自家的幾峰駱駝,已脫貧的巴音塔拉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那仁滿都拉興奮地説。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政府出臺了産業扶貧新政策,免費為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3峰基礎母駝,托養到駝鄉涌泉駱駝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3年後返還母駝和當年駝羔。目前嘎查貧困戶的30多峰駱駝都托養在合作社裏。”該合作社負責人穆春燕介紹。
阿拉善素有“中國駱駝之鄉”的美譽,而阿右旗的雙峰駝數量佔到全盟總數的45%,堪稱“駝鄉中的駝鄉”。近年來,該旗把駝産業作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産業來抓,通過“科技+企業+合作社”模式,扶持成立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17家、駝奶療養所2家,大力發展駝産業。目前,全國首家駱駝研究院落戶阿拉善右旗,全區首家駱駝産業科技園一期工程投産運營;擠奶駝養殖戶發展至207戶,相繼開發駝奶粉、駝奶片、益生菌等4類20余種産品投放市場,一大批農牧民通過發展駝産業脫貧致富。
在發展駝産業的同時,該旗依託豐富的旅遊、沙草等優勢,把旅遊業、沙産業等特色産業作為農牧區增産、農牧民增收、農牧業興旺的具體抓手,構建形成了“一蘇木一特色、多嘎查多品牌”産業格局和“一品”突破、“多品”開花的良好態勢,為農牧區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如今,全旗培育沙産業合作社49家;建成了以“大漠人家”為代表的旅遊驛站、遊客服務中心、田園旅遊綜合體等項目,培育形成“大漠人家”旅遊驛站110個,直接帶動從業農牧民210戶560余人增收致富。通過特色産業發展,該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81%下降至2017年的0.32%,穩定控制在3%以內;全旗443戶106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年度按任務全部退出,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國家貧困線標準3200元,“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穩定實現。今年7月,該旗順利退出自治區貧困旗縣序列。
聚焦“活起來”優化鄉村振興支撐
驅車駛入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手捧藍色哈達、端著銀碗的喜迎八方賓客的雕塑,沿平坦筆直的油路一路而下,一幢幢裝飾統一、整齊排列的新瓦房掩映在柳樹中。街心社區文化廣場上,居民三五成群,或閒坐或聊天,或在文化廣場上跳舞健身,呈現出一派安寧和諧的美好景象。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鎮美化環境、興建基礎設施,嘎查村變美了、變整潔了,處處有風景、處處有靚點。”説起家鄉近年來的變化,該鎮牧民郭建業總有聊不完的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該鎮圍繞發展路邊服務業、沙漠旅遊業,按照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要求,將查幹努如、巴音套海、則勒博日格、巴音塔拉、貢達來等5個嘎查以“五村聯建”模式共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新建了圖拉嘎文化廣場、大眾休閒廣場、和諧廣場、新世紀家園廣場,並全部配備了健身器材;以突出小鎮特色為目的,完成鎮區蒙元文化特色裝飾改造工程,並在鎮區建成駱駝文化雕塑7處,完成綠化面積24.62畝,進一步提升了小鎮的品位。
“在提升城鎮綠化、美化水準的同時,從治理‘臟、亂、差’現象入手,大力開展村鎮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對村鎮主街道兩旁及居民區垃圾死角集中進行清理,並引導農牧民樹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讓全鎮農牧民切實享受到鄉村振興的碩果。”阿拉騰敖包鎮黨委書記李華龍説。
“原來店門前沒有硬化,坑坑洼洼,一颳風,塵土飛揚;一下雨,泥濘難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後,門前道路不但硬化還畫上了停車位,‘橫七豎八’亂停車的現象看不到了。環境美了、街道整潔了,小鎮的人氣也更旺了。”在這裡開了10年飯館的巴音套海嘎查牧民徐風蘭説。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阿拉善右旗按照打造“有實力”“有顏值”“有底蘊”“有秩序”“有福祉”鄉村的部署,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增強發展後勁,累計投資7.3億元建設了一批農牧民群眾急需的水電路訊等基礎配套設施,補齊農牧區短板,讓農牧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公共服務。該旗先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公園15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中心1個、草原書屋35個;全旗7個蘇木鎮40個嘎查全部建起高標準綜合文化站、文化室。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移風易俗大家讚”等評比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創新出臺嘎查村公共設施後期管護機制,組建嘎查公共設施管護隊,保證農牧區基礎設施“建得好、管得住、可持續”,使該旗農牧區文明創建水準不斷提高。該旗先後榮獲“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等稱號。
聚焦“綠起來”繪好鄉村振興底色
走進初冬的巴丹吉林鎮沙漠植物園,沿著人行木棧道放眼望去,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雲,湖面上不時有水鳥飛過;在湖面周圍,則是茂盛的植被和各具特色的雕塑以及迎著朝陽鍛鍊的居民,給冬日的公園帶來勃勃生機。
“這裡原來是一片鹽鹼地,寸草不生,特別荒涼。現在這裡建得這麼漂亮,是我們居民休閒娛樂和鍛鍊身體最愛來的地方。特別是夏天,這裡碧水藍天、花香四溢、綠意盎然,特別美!”正在公園鍛鍊身體的段民軍老人説。
通過大力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整治,巴丹吉林鎮建成區園林綠化總面積近36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8%,綠地率達35%,道路綠地率達85%,林蔭停車場推廣率達57.1%,城鎮防護綠地實施率達100%。該鎮先後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等稱號。
該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大力實施退牧還草、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補獎等政策措施,全旗7000多萬畝草牧場得以休養生息,植被覆蓋度提高到22%至24%,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總體得到遏制,局部地區明顯好轉。
按照“舒朗大氣、宜居宜業宜遊”中心城鎮的定位,該旗先後建成和實施了沙漠植物園、巴丹吉林廣場、城市綠道、巴丹吉林鎮生態修復等一批公園和開放式大型公共綠化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穩步提高;同時,著力推動農牧區環境公共服務,投入4億元相繼建成巴丹吉林鎮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廠、生活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設施工程。如今,巴丹吉林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污水處理率達到85%。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阿拉善右旗各鄉鎮和嘎查村生態變好了,環境變美了,幾乎村村都成了旅遊點。2017年,該旗被命名為自治區級“衛生縣城”和“園林縣城”。(原標題:【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駝鄉”農牧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