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河套人(鄂爾多斯人)發現95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天津自然博物館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60多位專家學者、全國部分文物保護、遺産地管理代表出席會議。
學術研討會現場(攝影:楊騰格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魏堅主持了會議並做主題發言。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保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河套人舊石器遺址的地質時代與生態環境》《薩拉烏蘇:冰期動物遷徒的中繼站》《薩拉烏蘇與華北舊石器文化的發展》《薩拉烏蘇小石片工業對研究東亞人類演化的意義》為題的主題發言。
薩拉烏蘇專著首發式(攝影:楊騰格爾)
簽訂合作協議(攝影:楊騰格爾)
會上,還舉行了《薩拉烏蘇河——晚第四紀地質與古人類綜合研究》新書首發式。烏審旗委副書記、政府代旗長趙飛錄分別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嶺南師範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
研討會為期2天,期間將考察一河三園展覽館、薩拉烏蘇遺址,舉辦河套人(鄂爾多斯人)發現95週年座談會,發佈綜合學術總結與會議共識。
薩拉烏蘇遺址是享譽世界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和第四紀地質遺跡出露地。1923年,法國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博物館學家桑志華和法國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在薩拉烏蘇遺址首次發現了河套人化石,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2001年,薩拉烏蘇遺址被國務院評定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在這裡舉行了薩拉烏蘇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全世界4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會。2014年,薩拉烏蘇遺址入圍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