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草場當牧民 改良馬做産業

發佈時間:2018-12-10 14:05:05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張雲龍、劉磊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在道特淖爾鎮巴音烏拉嘎查一處山丘下,30多匹駿馬齊刷刷昂首挺立,如雕塑般一動不動。

見慣了蒙古族牧民在自家草場裏放羊,但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的賽吉拉胡卻大不一樣,他租來草場當牧民,不去養羊而是投入鉅資改良蒙古馬。

 新一輪寒潮來襲,草原白天的氣溫已達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天氣雖然晴朗,但冷風刺骨,讓人睜不開眼睛。在道特淖爾鎮巴音烏拉嘎查一處山丘下,30多匹駿馬齊刷刷昂首挺立,如雕塑般一動不動。

“那是馬兒保存體溫的動作。”賽吉拉胡説,當地的蒙古馬可耐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冬季仍可在外覓食。但是這群馬並不是草原上常見的蒙古馬,它們個頭更高大,體型更俊美,是蒙古馬與純血馬的改良品種。

賽吉拉胡出生在內蒙古鑲黃旗,從部隊退伍後來到東烏珠穆沁旗成家。父親年輕時負責看護嘎查集體的馬群,他從小就喜歡馬。“馬是蒙古族牧民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出行、放牧都離不開它。”

20世紀末,在遊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蒙古馬,逐漸淡出越來越現代的牧民生活,被摩托車、汽車取代,內蒙古存欄的馬匹也從1975年的239萬匹一度銳減至不足70萬匹。

近年來,生活富裕的人們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伴隨國家大力弘揚民族文化,蒙古馬在文化交流、旅遊休閒、體育競賽中強勢回歸,並由此形成全新的馬産業,在草原上勃發生機。

傳統的牧業生産方式又在發生新的變化,草場流轉越來越普遍。賽吉拉胡和親戚吉雅圖租了1萬畝草場,重新當起牧民養馬。“一開始就是喜歡馬,賣馬奶也有些收入。”

 作為新一代的牧民,賽吉拉胡更懂得挖掘商機和利用科技。他看到,那達慕上的賽馬活動越來越多,參賽的馬匹也不僅僅是本土的蒙古馬,還有高大的國外品種。這些馬耐力不足,但速度很快,於是就想到了改良蒙古馬。

賽吉拉胡走訪了不少馬場,最後找到了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芒來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內蒙古農業大學就已經從美國引進純血種公馬,培育長距離、耐力強、速度快、骨骼細而個體較大的三元雜種競技馬新品種。

 按照芒來團隊的技術方案,2013年,賽吉拉胡花60多萬元從北京買回退役的純血馬,採用自然繁育的方式進行雜交,到今年已經培育出第四代。“效果很明顯,既保留了蒙古馬的耐受性,又有純血馬體型大,速度快的特點。”

“改良馬的經濟效益很好,蒙古馬馬駒只能賣3000多元,成年馬一般不超7000元,但是改良馬通常都在1萬至2萬元。”賽吉拉胡説,養馬到現在投入180多萬元,預計明後年可以實現盈利。

 去年,賽吉拉胡又購進兩匹阿拉伯馬,繼續向“骨骼細”的方向改良。今年,他還註冊了鐵河競技馬選育公司,吉雅圖也在琢磨如何將季節性的馬奶變成長年生産銷售的産品。

 截至今年,內蒙古馬匹存欄量回升至84.8萬匹,居全國第一。明年夏天,內蒙古將舉辦國際馬文化博覽會,全區好幾個盟市也都在加快發展馬産業。

(作者:張雲龍、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