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裏閒著沒事幹,掙不到錢,心裏幹著急,現在好了,在家就能編娃娃掙錢,一個20塊錢,一個月就能掙1000多塊呢,這下子脫貧致富有奔頭了”。科左中旗協代蘇木西毛都嘎查的韓美容高興地説。這是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以“手工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通過組織開展就業培訓、扶持發展手工藝品加工和手工編織等産業,幫助貧困戶在家就業的一個縮影。目前,扶貧車間正在科左中旗初現雛形。
協代蘇木西毛都嘎查“嘎嘎布貝扶貧車間”
自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科左中旗委、政府充分發揮産業扶貧治本作用,逐步將産業鏈條延伸到鄉村,創新探索實施扶貧産業園、扶貧車間及扶貧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了一批具有明顯民族區域文化特色的典型,協代蘇木西毛都嘎查“嘎嘎布貝扶貧車間”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村口建企”,貧困戶變身“上班族”
今年7月份,協代蘇木整合扶貧資金55萬元,在貧困人口集中的西毛都嘎查建設了400平方米的“嘎嘎布貝扶貧車間”,完善扶貧車間配套功能,購置縫紉機、熨燙機、鎖邊機等24台設備。主要組織動員不便外出打工的貧困人口利用農閒時間到該扶貧車間從事加工生産,或居家組件生産,編織蒙古族布貝娃娃、民族服飾、勒勒車、蒙古包以及傳統生産工具模型等手工藝術品,傾力打造“小創業帶動大就業,大就業帶動全脫貧”的扶貧新格局。目前,産品主要銷往區內各大景區,其中蒙古布貝娃娃訂單達到10000件以上,産值可達150萬元以上,除去成本,貧困戶可收益70萬元左右。該扶貧車間與貧困群眾利益聯結緊密,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使他們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的“夢想”。
部門聯動,點燃貧困戶脫貧的“希望燈火”
為推動就業扶貧車間運作好、發展快,也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穩定收入來源,協代蘇木及旗婦聯、就業局等相關單位,圍繞發展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足不出戶就能賺錢的傳統手工業,成功舉辦兩期“巾幗脫貧手工技能培訓班”。主要培訓講解蒙古元素布貝娃娃、馬甲、馬鞭、手鍊、項鍊等製作工藝流程,讓學員通過接受學習培訓,掌握手工藝品編織技術,帶動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老人、留守婦女及部分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目前,共培訓員工120人,達到上崗標準50人,穩定就業20人。按扶貧車間員工每月薪酬1800元—2000元、居家組件生産的(不耽誤農活的基礎上)每天60元—70元計算,可帶動就業貧困群眾年增收1至2萬元。
乘借京蒙扶貧協作東風,築牢就業“前沿陣地”
今年,北京順義區與科左中旗簽署扶貧協作協議,投入11萬元京蒙幫扶資金對55名學員進行為期20天的手工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促進該嘎查及周邊貧困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編織、縫補、裁剪……一張張花花綠綠的布匹,經過加工變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蒙古娃娃和一件件精美別致的“迷你版”蒙古族服飾,這些獨具蒙古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為西毛都嘎查貧困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歲數大了,出去打工也沒地方要,是扶貧車間讓我在家門口就了業,月月有活錢入賬,日子一下子就不一樣了”。今年63歲的貧困戶韓美榮高興地説,她在車間幹了不到兩個月,就拿到了近3000元的工資。截至目前,“嘎嘎布貝扶貧車間”已累計幫助西毛都嘎查40余人實現就近就業。
轉變思路,開創振興集體經濟“新時代”
村級集體扶貧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和保障。為進一步提高村集體自我發展能力,協代蘇木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思路,採取“村集體+扶貧車間+貧困戶”運作模式,扶持西毛都嘎查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該扶貧車間生産經營主體為科左中旗嘎嘎布貝服裝加工部 ,自負盈虧,每年向西毛都嘎查交納不少於2萬元的租金作為村集體收入,保證常年安排貧困戶婦女就業10人以上。投入的扶貧資金全部用於縫紉車間、木製工藝品加工車間、原材料及産品倉儲車間、展示間和辦公室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産權歸村集體,扶貧車間只有使用權。貧困戶/人年均可收益1-2萬元,除去各類成本,扶貧車間年收益10萬元以上,實現了貧困戶脫貧增收、企業提升規模、嘎查村壯大集體經濟的三方共贏、三方受益的局面。
(供稿:科左中旗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