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藝輕騎兵”唱響新時代之歌

發佈時間:2018-11-21 14:19:07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高雅罕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烏蘭牧騎”的名字從此在草原上迅速傳播開了。榜樣的作用下,錫林郭勒盟12個旗縣市的烏蘭牧騎相繼組建,隊伍不斷壯大。那時烏蘭牧騎的隊員大多來自草原農牧民,隊伍精簡利索,裝備輕便,隊員都是身兼數職、一專多能。

     “把天空當成明亮的燈光,把草原當成移動的舞臺,哪有牧民兄弟姐妹,烏蘭牧騎就會來到你們的身邊……”這是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的唱詞。

1957年6月17日,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當時這支烏蘭牧騎只有9名隊員,他們帶著馬頭琴、三弦等幾件簡單的樂器,坐著兩輛“勒勒車”,到旗下各蘇木巡迴演出,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哪怕只有一個牧民,他們也會照演不誤。

“烏蘭牧騎”的名字從此在草原上迅速傳播開了。榜樣的作用下,錫林郭勒盟12個旗縣市的烏蘭牧騎相繼組建,隊伍不斷壯大。那時烏蘭牧騎的隊員大多來自草原農牧民,隊伍精簡利索,裝備輕便,隊員都是身兼數職、一專多能。烏蘭牧騎的節目多為自編自演,以反映農牧民生活為主,許多創作靈感都來源於農牧區基層,演齣劇目還原了農牧民的生活,把生活融于了藝術中,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看烏蘭牧騎表演的原因。

“那時下鄉演出,服裝、樂器、被子所有東西都和演員們在‘勒勒車’上,大家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烏蘭牧騎的職能就是演出、宣傳、輔導、服務,演員們除了演出,還會種地、擠奶、做飯洗衣、為農牧民修理家用電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1980年,19歲的孟玉珍以舞蹈演員的身份進入烏蘭牧騎這個大家庭,接下來的近40年裏,她從一名最基層的烏蘭牧騎隊員,成長為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團長。回憶起當年作為烏蘭牧騎隊員下鄉演出的日子,孟玉珍説:“是烏蘭牧騎培養了我,烏蘭牧騎精神是一份寶貴財富,讓我受益終生。”

如今,孟玉珍所在的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每年平均深入牧區、廠礦、軍營等演出百餘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在基層演出,最遠的地方到了中蒙、中俄邊境哨所”。

回憶起當年,原阿巴嘎旗烏蘭牧騎老隊長烏蘭圖雅感慨萬千:“那時,沒有齊全的設備,沒有專業的師資,隊員們外出表演和牧民老鄉同吃同住,沒有電燈照明,就在月光下起舞,不同於現代明星們有助理、舞美、化粧等服務人員,這些烏蘭牧騎隊員們都是一專多能,報幕員能唱歌,唱歌的能拉馬頭琴伴奏,放下馬頭琴又能頂碗起舞,舞蹈隊員還能兼任司機,卡車在大草原上拋錨,大家都要下車去推,很多隊員都能修理。記得有一次,我們剛演完,大老遠看見山坡上有個影子慢慢往這邊移動,隊長説趕緊把她接過來。那小夥子牽著馬,背下來一個老太太,背過來以後,我們馬上又給她安排五個節目當場演。老太太基本沒看,只是哭,她説真人就站在我眼前唱歌、跳舞,我活到七十多歲值了。聽到這句話,我唱不了了,那位老太太當時抱著我就親了好幾口。”

牧民們把烏蘭牧騎隊員們叫做“瑪奈呼和德”,也就是“我們的孩子”,來表達對他們的喜愛和歡迎。烏蘭圖雅説:“那種牧民真實流露出的感情,真的一輩子忘不了。從那以後我就覺得,作為一個烏蘭牧騎的演員,一定要好好學,一定要當一名出色的演員。”

60年來,烏蘭牧騎隊伍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加至40人左右,出行工具由“勒勒車”變成了汽車,演出裝備也有了很大改善,現在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還有了音響設施先進的劇場,但“傳統”兩個字在這裡仍然有著擲地有聲的力量。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説“從來信中,我很高興地看到了烏蘭牧騎的成長與進步,感受到了你們對事業的那份熱愛,對黨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説起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現任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副隊長扎那至今仍然非常激動,“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溫暖回信,我們全隊上下乃至整個文化系統都感覺無比的感動和驕傲。”

唯有行動才能表達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內心的激動和喜悅。11月21日下午,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就創作完成了一個名為《程愛啟程》的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後,我盟各地深入挖掘烏蘭牧騎這筆珍貴精神財富,大力傳承烏蘭牧騎紅色文化,各支烏蘭牧騎通過開展“大培訓、大創作、大演出”活動,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用心創作了一大批現實題材的作品。

我盟將烏蘭牧騎演出與“固本強基”工程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結對子、種文化”、文化進萬家、送歡樂走訪基層等活動結合起來,助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把宣傳重點轉移到為農牧民提供經濟資訊、科技知識、法制服務上來,通過好來寶、戲劇小品等文藝節目,將宣傳內容融入到節目中。

在全盟烏蘭牧騎開展的“大培訓、大創作、大演出”主題活動中,每支烏蘭牧騎推出了兩台自編自演的原創綜合文藝節目,並聘請專家對每支烏蘭牧騎的作品進行打磨提升,提高作品品質,重點加強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確定創作重點和方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等重大節點,錫林郭勒盟各支烏蘭牧騎組織創作了歌曲《總書記回信來》、好來寶《新時代牧民喜悅》、快板《大棚裏飛出致富的歌》等80余部文藝作品。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的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進行二度創作,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創作的蒙古劇《寶德爾石林傳奇》在全區巡演,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的蒙古劇《烏日蘇勒圖》參加了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同時,各級文藝工作者以“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為主題,深入基層開展“大采風、大創作”活動。

今年7月,我盟舉辦了首屆錫林郭勒烏蘭牧騎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烏蘭牧騎優秀劇目展演、舞蹈大賽、農牧民文藝會演、一專多能大賽、小戲小品大賽等8項活動。各烏蘭牧騎還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民族民間藝術遺産的傳承保護工作,建立了優秀文化傳承體系。烏蘭牧騎始終堅持“走下去”與“走出去”相結合,先後走進國內20多個省市演出,並赴法國、德國、美國、蒙古國等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將草原的民族歌舞展現給世界,讓世界人民更多更好地了解草原民族文化,進一步擴大了烏蘭牧騎的品牌影響力。

行動是最好的貫徹,在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之後,我盟“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到人民中間去”基層綜合服務活動正式啟動。活動以“烏蘭牧騎+”的方式,將文藝演出、文化輔導、政策宣講、醫療衛生、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等服務項目整合,組建“草原綜合服務輕騎兵”,採用“便民式”“演藝式”“功能表式”等方式,讓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滿足廣大農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暢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同時,我盟組織醫療衛生、科技、農牧業、政法、司法、商務、新聞出版、扶貧開發、民族事務等系統與各地烏蘭牧騎分別組成28支“草原綜合服務輕騎兵”隊伍,將利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深入偏遠落後、生態脆弱、文化生活匱乏、居住分散的560多個嘎查村服務點以及少數民族聚居區、邊防哨所等開展演出綜合服務活動。

活躍在錫林郭勒草原上的13支烏蘭牧騎隊伍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保持烏蘭牧騎的紅色血液不變;為農牧民群眾演出的宗旨始終不變;“短小精悍、一專多能、小型多樣、輕便靈活”的特色始終不變;反映時代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目標始終不變;她在時光的打磨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卻始終不忘初心。草原上,烏蘭牧騎的歌永遠也唱不完。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作者:高雅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