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政策引人入勝
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決勝全面小康路,任重道遠。近年來,阿爾山市委政府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檔立卡的575戶1398人中,已經脫貧544戶1330人。按國務院扶貧辦反饋的人口基數16083人計算,貧困發生率已經由1.78%下降到0.42%……一個個詳實的數據,一套套系統全面的扶貧方案,一本本內容精準的扶貧工作手冊,一支支精幹過硬的扶貧專業隊伍都讓我們感受到阿爾山市人民奔小康的鏗鏘步伐。
如今,阿爾山市的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成就性進展,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裏,涌現出了許多感人至深、奮發向上、自力更生、樂於奉獻的貧困戶,他們不等不靠、你追我趕,上演了一場脫貧致富的勞動競賽,用勤勞雙手迎接美好未來,更為阿爾山市營造了脫貧光榮、致富光榮的濃厚氛圍。近日,筆者走進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貧困戶家中,聽他們説説脫貧故事、談談脫貧感受。
阿爾山市明水河鎮異地安置小區
楊國祥:不等不靠主動脫貧
11月10日,來到貧困戶楊國祥家中時,正巧碰上他的幫扶責任人阿爾山市農業局局長張義華和同事來找楊國祥商量擴大屠宰點的事。“我們要幫你把這個臨時屠宰點變為定點屠宰點,整個明水西口地區屠宰量在1000頭左右,你的這個産業還是很有前景的。”不大的屋子裏坐滿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楊國祥出謀劃策。
讓扶貧政策家喻戶曉(攝影:朱浩宇)
楊國祥今年62歲,以前家裏開著商店,日子過的也算滋潤。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燬了一家人的希望,不僅32萬元的貨全部成了灰,還讓他欠下許多外債。
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楊國祥把5萬元金融貸款入股到友邦農貿有限産業公司,每年拿4000元分紅,3萬元的産業發展借款則全部投入到了生豬産業中。
“我和兒子的産業發展借款一起用來蓋了80平方米豬圈,現在有38頭豬,陸續賣了兩批,今年還能出欄10多頭,刨去飼料和成本,能掙5000多元。”楊國祥説,這兩年村裏養豬的人多了,他又抓住時機建了個生豬屠宰點。“去年屠宰300頭左右,每頭豬能掙20元,我還雇了兩個貧困戶在廠子裏打工。”
入冬了,楊國祥的生豬屠宰點馬上就要忙起來了,和那場大火後的絕望相比,他覺得現在的日子充滿盼頭:“今年的收入都要投入到明年的生産裏面,我準備擴大豬舍面積,再多養幾頭豬。”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阿爾山市按照精準施策要求,針對不同致貧原因下足“繡花”功夫,夯實脫貧基礎,確保“家家有産業、戶戶有住房、人人能脫貧”。
為鼓勵和支援有勞動能力和産業發展意願的貧困群眾主動參與産業發展,實現自主脫貧,將激勵與約束機制相結合,無償為貧困群眾提供産業發展啟動資金和獎勵資金,累計發放産業發展借款3090萬元、獎勵資金76萬元,覆蓋556戶建檔立卡戶,覆蓋率達到96.7%,實現每人平均增收 2100元。
同時,按照“自願參與、政策貼息、保底分紅”的原則,阿爾山市大力推廣金融扶貧富民工程,鼓勵貧困戶以5萬元貸款作為本金轉讓給企業或合作社使用,建立合作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企業融資增效,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雙贏。項目實施以來,已經發放貸款2.71億元、貧困戶獲得分紅收益138萬元。
赤松茸豐收了(攝影:朱浩宇)
王永連:只要肯幹就有奔頭
每天一起床,王永連顧不上吃飯,先要忙著給家裏10多頭膘肥體壯的“寶貝豬”喂飼料。王永連家的黑豬長嘴、長毛、個頭也比別人家的大,細問才知道,原來她養的是“二代野豬”。“這豬比家豬好養,不挑食,抗病力強,市場價格高行情穩。家裏的15頭野豬過幾天準備都賣了,一頭差不多能掙4000元。”王永連喜笑顏開地告訴我們。
王永連患有擴張性心臟病,兒子張澤患上抑鬱症也已經8年了,每年光吃藥花3萬多元。為了幫兒子治病,王永連和丈夫甚至把家裏的羊和房子都賣掉了。“習總書記説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現在日子苦點沒啥,只要勤勞肯幹,我們就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王永連經常這樣勉勵自己。
除了養殖“二代野豬”,依託庭院和林下獨特環境,王永連還種植了1500顆榛子樹。“這些樹今年已經是第二年了,明年就開始結榛子,一棵樹産40斤榛子,按照8塊錢一斤收,一棵樹能收入320元,這1000多棵榛子樹能掙30多萬。”
小小的榛子樹滿載著一家人脫貧的希望,王永連照顧的格外細心。“我每10天都要澆一遍水,冬天怕榛子凍壞了還要給它培上厚厚的土,現在整個村裏我們家的榛子長得最好。”王永連一臉滿足地説,家裏有了産業就有了穩定收入,心裏踏實多了。
“家裏現在的産業都有特色還效益高,我們家很快就能把貸款和借款還完,孩子病情也開始有了起色,明年我準備擴大種植、養殖規模,不僅要養羊,還要在榛子樹下再養一些鵝,讓家裏産業更豐富。”説起未來,王永連開懷地笑了起來。
依靠旅遊脫了貧(攝影:朱浩宇)
作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和自治區重點打造的旅遊地區,阿爾山市緊緊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探索提出了“全域旅遊+五小經濟”扶貧新模式,全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旅遊村寨,鼓勵貧困群眾通過小種植、小養殖、小商業、小合作、小勞務的“五小經濟”參與到旅遊業發展中,實現就業、增加收入、穩定脫貧。目前,全市6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通過旅遊業實現了增收。
在“三到村、三到戶”資金使用上,阿爾山市將資金“捆綁打包”,重點投入旅遊紀念品生産加工、返租式酒店等優勢旅遊産業項目,通過將資金變成資産入股,轉換成為村集體經濟,確保村內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獲得穩定利潤分紅。據了解,目前全市累計投入“三到”資金1325萬元,帶動貧困戶560戶年均增收1000元。
王俊華:依靠雙手勤勞致富
走進貧困戶王俊華的家,立刻被眼前乾淨整潔的場景所驚嘆:各种家具擺放整齊,玻璃和地面一塵不染,茶几和櫃子上的物品井然有序,就連院子的豬圈裏都沒有一點異味。
“家裏不富裕,這房子多虧了政府危房改造的好政策,我們才住上了新房,收拾的乾乾淨淨,這樣不僅別人看著舒服,自己住著也舒心。”王俊華笑著招呼我們進屋坐下。
王俊華老伴患有腦出血,是二級殘疾,家中裏裏外外都全靠她自己忙活,雖然辛苦,但王俊華的臉上卻始終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現在比以前好的多,以前就靠家裏的四十畝地,兩個人還都有病,負擔很重。”王俊華説,被評為貧困戶後她沒有等靠要,而是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支援下,一邊學習如何做豆腐,一邊準備搞養殖尋找新的創收門路。
做豆腐是個辛苦活兒,每天淩晨兩三點,王俊華就得起床開工了。泡豆子、磨漿、煮漿、點滷水……一塊小小的豆腐,工藝卻極其複雜,王俊華忙活一個早上也只能做出兩板豆腐,掙個幾十塊錢,而她卻從不喊苦喊累。
“沒有政府的好政策和這3萬元扶貧借款,我開不起來這個豆腐坊,家裏的豬現在也發展到20多頭了。今年豬崽已經賣了2000元,年底還能再出欄3頭豬,收入3000塊錢沒問題。”王俊華喜滋滋地告訴我們。
眾志成城奔小康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阿爾山市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大力培育脫貧內生動力。下大力氣補足貧困群眾的思想短板。2016年以來,阿爾山市烏蘭牧騎開展文藝下鄉活動100余場;開展種養殖、烹飪、月嫂、手工編織等培訓近30次、700余人參加培訓。通過主動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倡導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良好風尚。評選出“美麗庭院建設巾幗標兵戶”“乾淨人家”等120余戶。特別是阿爾山市實施的“六好”家庭評比積分獎勵機制,以“紅榜”獎勵、“黑榜”歇幫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王海江:健康扶貧斬斷窮根
“這場病來的太急了,幸虧有這些健康扶貧的政策,我家老頭子算是撿回來一條命。”和老伴王海江坐在炕頭上看電視的許洪萍回憶起今年正月的那場突入其來的腦梗,至今心有餘悸。好在就醫及時,手術順利,在興安盟人民醫院治療兩個月以後,王海江逐漸康復。
“出院一算賬,8萬多的治療費用,我們自己只花了5千元,要是在以前早就得賣房子賣地了。出院時候的結算也特別方便,以為要跑很多部門,沒想到這麼快捷。”王海江感激地説。
接過老伴話茬,許洪萍接著告訴我們,最讓他們一家感動的是,因為後續治療要吃藥,村裏衛生室每月都會送藥到府,“有了這個家庭簽約服務包,什麼替米沙坦、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都給我們送到府,每次只需要付藥費的5%,也就三、四塊錢的樣子,沒事還會來給我們普及健康知識,告訴如何低鹽飲食、怎麼做康復訓練,太貼心了。”
阿爾山市以全民健康全力助推全民小康,2018年共計投入286萬元,探索實施了“0、1、2、5、9、10”工程。“0”即每年一次免費體檢,免費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1”即在盟內定點醫院就醫可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2”即住院醫療費2000元以內,全部報銷;“5”即慢病日常用藥自付5%,並送藥到府;“9”即住院報銷達到90%;“10”即10种家庭服務包,對10種慢性病,實行家庭醫生到府服務。“減貧·惠農保”、大病慢性病補助實現全覆蓋,貧困群眾住院、慢性病平均報銷比例達到91.7%。
醫療扶貧送健康
自阿爾山市與內蒙古人民醫院開展託管合作以來,內蒙古人民醫院阿爾山分院也主動參與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提供體檢服務、聯合32107部隊衛生隊等定期為貧困群眾開展醫療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
借京蒙對口幫扶合作的東風,北京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與天池鎮衛生院、西口村衛生室結為醫療協作單位,北京知名中醫院鼓樓醫院與阿爾山蒙中醫院簽訂對口支援協議,並設立中醫外治法培訓基地;東城區衛計委對口支援醫療隊17位專家義診3批次8場,為362名群眾提供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保障貧困群眾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金小紅:助學幫扶點燃希望
“國家的政策真是好。以前每到假期全家都為孩子學費發愁,自從有了這個補助,我們兩口子覺得輕鬆多了。”提起教育扶貧給家裏帶來的改變,貧困戶金小紅如是説。
過去金小紅一家收入只靠幾畝薄田種植馬鈴薯,使出渾身的勁兒,好年景時僅能解決溫飽。趕上旱災之年,本兒都掙不回來。隨著孩子讀書所需費用的增加,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自打被識別為貧困戶以來,得益於興安盟以及阿爾山市的各項教育扶貧政策,金小紅家的孩子上學“不差錢”了。
今年9月份,金小紅的女兒何鑫考上了科右前旗二中,正式開始了她的高中生活,和她一起“升級”的還有她作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補助。“初中是每年2500元,到了高中,每年補助變成了3000元。”金小紅告訴我們,因為是住宿貧困生,每個學期還有625元的生活補助,學校還減免了30%的學費。
“我每天都鼓勵孩子,讓她認真學習,因為只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金小紅説幫扶幹部告訴她,只要孩子考上大學,學費不用愁。
西口村的孩子們坐上校車去學校(攝影:朱浩宇)
把希望帶給每一個貧困孩子,讓每一個貧困留守兒童不再掉隊,阿爾山市以教育扶貧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近年來,阿爾山市委堅持將抓好教育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全力保障貧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累計投入1656萬元,深入推進“雨露計劃”“扶貧濟困、圓夢學子”等助學行動,完成明水鎮中心幼兒園、五岔溝學校等5所校舍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解決了1392名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
由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基本上不産生任何費用,教育扶貧領域的補助金額也比較多,而學齡前教育階段的補助費用相對於實際發生費用還有一定差距。針對這一情況,阿爾山市專門制定了兜底保障政策,由市本級財政資金補齊學費差額部分,使32名建檔立卡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實現了免費入園。
此外,隨著京蒙對口幫扶的推進,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掛牌成立,北京二中教育團隊已經入駐阿爾山市第一中學,全市6所中小學分別與東城區中小學結對協作,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阿爾山基地正式建立,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阿爾山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