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福興村,一台大馬力拖拉機正拉著翻轉型柵條犁輕快地在地裏穿梭,一走一過,板結的土地裹著玉米茬瞬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鬆軟細碎的新鮮土壤。
這裡正在作業的是2018年開魯縣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福興村8200畝耕地將全部接受秸稈還田深翻。
正在現場測量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淑緩告訴記者,今年,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於做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縣遴選工作的通知,內蒙古全區遴選出4個旗縣作為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縣,開魯縣是通遼市唯一的試點縣。該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建設面積20萬畝,分3年完成,資金全部用於地力和土地監測能力提升。今年投資2000萬元,重點完成15萬畝秸稈還田深翻作業、5萬畝農家肥施用(每畝不低於2方)、建立3個土壤肥力監測點。餘下2年實施20萬畝農家肥施用、7個土壤肥力監測點。項目涉及9個鎮30個行政村,且村村都是整村推進,覆蓋所有農田。
張淑緩還説,秸稈還田深翻作業可以解決土地因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導致的土地變硬、土壤變薄變黃、病蟲害增加、産品品質下降等問題,是推進産品高品質發展、綠色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地力的有效措施,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保障。
為確保項目取得好的效果,該縣分4個標段對項目施工進行招標,縣鎮村聯動,層層簽定責任書,明確責任人。各鎮成立了領導小組,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做到底數清、臺賬清,為項目實施打好基礎。要求所有參與深翻的農機都達到1504馬力以上,確保作業深度達到30公分,打破犁底層;車上裝載遠端監控系統,便於實時監測農機作業品質、統計作業面積。除了通過農機精準作業平臺監測施工作業情況外,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成立了3個督查組,深入各作業現場實地測量督戰。
聽説機車正在自己家的地裏施工,村民孫志祥趕緊過來看看。他説,自家的地種了20多年了,從來沒深翻過。縣裏給爭取到的項目是利民惠民的好項目,明年再種地土鬆軟了、地平整了,産量肯定會增加。村主任劉海軍説:“地不板結了,肯定能深紮根、不倒伏,而且病蟲害啊、草啊肯定都少了,一畝地增收60公斤應該是把握的。”
不遠處,撒肥機正拋灑尿素,秸稈粉碎機正塵土飛揚地粉碎秋收後殘留的玉米秸。張淑緩介紹,促進碳氮平衡、秸稈還田、深翻作業、增施有機肥都是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的關鍵技術環節,多措並舉創建深厚肥沃的耕層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墑保肥能力。
自11月1日進入施工期以來,共有40余套農機分佈在各鎮,目前已完成6萬餘畝秸稈還田深翻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