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內蒙古通遼市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迴圈發展,努力推動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堅持走綠色脫貧之路。通過激活釋放生態紅利,把“綠水青山”變成貧困戶的“金山銀山”,積極探索“生態+”“旅遊+”扶貧的實踐樣板,打造群眾脫貧致富“金飯碗”。
綠水青山守住通遼的金山銀山
生態就是扶貧的金山銀山。為此,通遼市形成了“北保護、中節水、南治沙”生態建設戰略和生態扶貧的工作部署,加大生態建設保護和修復力度,推動綠色化發展,讓貧困人口在生態建設保護修復中增收致富,在擺脫貧困中不斷增強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用綠水青山守住通遼的金山銀山。
霍林郭勒市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先建礦、後建市,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三年前,霍林郭勒提高了生態環保工作的政治站位,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煤城”變身為“綠都”,天天藍天白雲,轉變之大讓人驚嘆。産業轉變了,環境變好了,生態文化旅遊業自然也更有市場,“遊在景區,住在民宿”的方式在霍林郭勒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借助民宿旅遊,分享更多的發展紅利。今年上半年,霍林郭勒共接待遊客12.6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0.71億元,拉動就業1000余人次。
扎魯特旗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牧民多年來以傳統養畜為主,生産經營方式粗放。扎魯特旗以通遼市成功創建“全國自駕遊試點城市”為契機,落實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自駕遊服務運營系統建設,積極參與創建“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旅遊品牌,扶持嘎查農牧民依託旅遊旺季在山地草原旅遊景區外搭建蒙古包,在景區裏為遊客提供騎馬服務,發展旅遊增收,一個旅遊旺季,嘎查裏的牧民們依託山地草原旅遊,掙了個盆滿缽滿。
扎魯特旗通過旅遊及其相關産業帶動增加接待戶收入,通過接待戶的典型示範,然後再帶動貧困戶,走出一條脫貧之路,既保護了綠色草原又通過旅遊的扶貧開發增加了農牧民收入,最終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沙土裏種出扶貧新路子
奈曼旗曾是中國第一批貧困旗縣之一,也是科爾沁沙地荒漠化較為嚴重的旗縣之一。這裡曾經有著嚴重的風沙危害,生態環境脆弱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瓶頸,如今這裡走出了一條“利用當地植物資源探索可持續固沙技術與模式、利用特色農牧産品推動發展”的脫貧致富的路子。
這裡的土地以沙土為主,以前大多種植玉米,産量低效益差。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奈曼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近年來大力發展蒙醫藥産業,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2015年,奈曼實驗種植60余種蒙中藥材品種,因地制宜選出21個主打品種,今年蒙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15萬畝。藥材種植已成為奈曼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徑。當地還通過“政府+企業+農戶”、訂單回收等創新模式開展蒙中藥材種植示範,帶動脫貧攻堅和健康中國建設。
美麗鄉村遊 綠色脫貧路
2018年,通遼市將全市六個貧困旗縣的15個嘎查村、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00多口人納入“旅遊+”産業扶貧規劃,通過引導扶持貧困戶參與旅遊經營、旅遊服務,出售農副産品,加入旅遊公司合作社分紅等途徑,實現增收脫貧。
開魯縣林發旅遊驛站是集觀光、採摘、餐飲娛樂、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的休閒觀光農業體驗區。通過發展休閒採摘,公司+基地方式養殖肉鴿,安置貧困戶參與旅遊接待、農家院建設,帶動5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奈曼旗廟屯村每人平均耕地不足3畝,土地瘠薄,群眾貧困面大,40多戶群眾住的是土危房。2015年,廟屯村整體搬遷,建設新村。在旅遊部門的幫助下,他們保留了廟屯村舊址,組建內蒙古廟屯民俗休閒旅遊有限公司,發展包括民俗風情體驗、特色火炕民宿、粗糧野菜餐飲、戶外拓展訓練、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的民俗旅遊,不但吸引來周邊遊客,還承辦了“千名中外攝影師遊奈曼拍奈曼廟屯站大型攝影采風活動”,接待中外攝影師近300人。現在,“鄉愁故里、民俗廟屯”已成為通遼地區最響亮的鄉村旅遊品牌。
庫倫旗六家子鎮依託現代農業資源特色,大力發展鄉村生態遊,以農業為主助力脫貧攻堅,形成了以杏樹洼村萬畝葵花種植基地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農業示範區,周邊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元左右。
截至10月,通遼市全市有鄉村旅遊接待戶150家,其中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18家,自治區級休閒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遊示範點8家。通過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採摘、農事體驗等各類主題鄉村遊及相關産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192戶、3225人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