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重彩繪人生——記畫家彭志信

發佈時間:2018-11-14 22:09:05丨來源:內蒙古新聞網丨作者:李晶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彭志信的足跡遍佈內蒙古大草原,畫作多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探索出一條融匯蒙古草原風情與西方繪畫藝術的特色創作之路。

  在內蒙古通遼書畫界,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彭志信。

  1974年,版畫作品《烏蘭牧騎·頌歌》入選全國美展——1999年,為通遼撤盟建市設計紀念幣、郵票、郵封——2017年,油畫作品《草原正綠時》獲“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全區美展”一等獎,填補了通遼市油畫作品在規模級畫展獲獎的空白。

  在這橫跨40年、涉及多畫種的履歷中,足見一位藝術家求真求美、執著勤勉的人生態度。

創作中的彭志信

       喝彩聲中不斷挑戰自我

  彭志信出生於匠人之家,父親是當時遠近聞名的8級木匠。家人回憶説,自三歲起,彭志信就愛涂涂畫畫,沉迷于斑斕的色彩世界,七八歲時已畫得有模有樣,上學後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類少兒繪畫比賽。上初中不久,趕上學校全面停課,當多數同齡人跟著喊口號、貼標語時,彭志信卻有了更多的練筆機會——畫宣傳畫。也因為能書善畫,他順利地應召進入國企單位,剛剛進廠,就又與幾名院校美術老師一起,被市裏抽調出來畫街頭宣傳畫。

  1969年的一天,彭志信站在幾米高的腳手架上,正聚精會神地畫毛主席像,小小的身影與幾米高的巨幅畫像形成反差,引來不少路人圍觀,這其中就有一位來通遼徵兵的負責人。彭志信被叫下來詢問了年齡、家庭情況後,軍隊幹部問,“想不想當兵?”“保衛祖國是每一個青年的神聖義務!”對方滿意地點點頭。就這樣,“小不點兒”穿上了軍裝。

天行健(油畫)

  入伍後沒多久,因為畫得出色,彭志信從包頭被借調到北京辦畫展,之後調入《工程兵報》,一路順風順水,成了大報的美術編輯。近三年裏,他每天與當時全國頂尖的軍旅畫家一起工作學習,藝術水準突飛猛進,與日俱進。那之後,多年的積累猶如春苗破土,迸發出驚人的力量,他在插畫、連環畫、版畫、水粉畫、年畫、國畫、油畫等領域全面開花,大量作品見諸於刊頭報端,部分作品還以獨幅畫形式出版,在全國的新華書店發行。

  1983年,彭志信創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老通遼”熟知的市賓館大廳的迎客松圖、骨裏香的文字、大量知名蒙藥和牛肉乾包裝、都市酒樓等大型酒店的廣告設計,都出自於彭志信之手,他還是哈薩爾聖地蒙古風情園的設計總監。本土畫家中,彭志信最早用滑鼠代替畫筆進行美術設計,2000年前後,通遼廣告業全面進入電腦設計時代,公司走在技術前沿,他的生意依舊紅紅火火。

採森其其格(油畫)

  彭志信説,自己在“小神童”“小天才”的喝彩聲中長大,也是這種鼓勵支撐他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挑戰自我,物質和精神上的收穫都來自畫畫。很長一段日子裏,這位職業畫家把大量時間花在畫暖壺、電視機、冰箱等實用美術和廣告設計上,忙碌之餘,他悵然若失,“當藝術追求與生存之間發生矛盾,就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然而,出色的藝術家不會因循守舊,除了畫家身份,彭志信還是美術界的“發明家”,目前已有3項國家專利。2006年之後,隨著“廣告業製作吸塑發光字使用的金屬效果透光板材”“免圍邊三維U形吸塑字結構”兩項國家專利被廣泛應用,彭志信得到不菲的經濟回報。2007年,他終於跳出公司運營上的經濟束縛,重新回到心心唸唸的藝術創作中。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文化品位的不斷提高,原創藝術揚眉吐氣,彭志信的作品廣受關注,很多人通過網路找他定制畫作。最近,紅星美凱龍通遼商場還專門設置了“彭志信油畫作品展區”,參觀者除欣賞外,也有人通過掃碼聯繫作品定制。

神駿圖(油畫)

  匠心堅守藝術之路

  人們眼裏的彭志信灑脫自信,卻很難體會他在藝術道路上的匠心堅守。一直以來,每有世界名畫展來到中國,他總要提前抵達,帶足水和麵包,早早進入展廳,一看就是幾天,有時能在一幅畫前觀摩一兩個小時。看和看不同,他盯著畫作,頭腦裏一邊“默畫”,一邊研究光影處理技巧,揣摩大師級畫家年輕到成熟階段畫作的走向等。回家後,他不斷嘗試把新體悟融進創作中,觀摩名畫吸收的養分,甚至可能在多年後的創作中靈感萌發。

  彭志信愛看書,除專業書籍、畫冊外,早早遍讀過古今中外名著。“文化引導情操,能影響人觀察世界和表現世界的風格。”插畫家出身的他,累積了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養成了看到文字,頭腦中就有畫面感的習慣,畫筆落在紙上,有如倣照頭腦中臨摹一樣。“藝術的刻苦在於長期堅持,一生不放棄,並非取決於每天練習多少小時。只有自己為之感動的畫面才有生活,才能生動。”他認為,眼界和見識對於畫家很重要,涉獵文學、音樂等藝術對心靈有啟迪作用,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感知真善美,藝術要純凈,通過繪畫語言表現出來的姑娘美,老人美,動物、石頭都要美,優秀的畫作都在講述動人的故事。

  “藝術家和拙劣的畫手不一樣,絕不是‘人體照相機’,即使超寫實的繪畫作品,也有作者的主觀思想在裏面。”彭志信説,以油畫藝術為例,光與影是其靈魂,它滲透在造型處理、畫面構圖、氣氛烘托、表現情感的創作全過程,畫家創造性地使用光線、亮度、色彩和反差等,只為喚起人們對畫作所表達意境的聯想。對有意培養子女學畫的家長,他建議,“不要過早進班學習,容易束縛想像力,等有考專業院校的想法,再參加培訓不遲。”家長要多觀察孩子,注意引導和培養興趣,不要過早定位,強扭的瓜不甜。“當然,要專業從事藝術工作,參加院校學習還是非常必要的。”就他自己的經歷來説,由於身處的年代不同,僅靠自己摸索學習,藝術創作之路泥濘難行。

《伴娘》(國畫)

  家鄉的草原美景畫不完

  彭志信身上有藝術家特有的氣質,他笑稱“有些驕傲”。到了陌生城市,他寧可查地圖也難得張口問路,“擔心被人卷面子吧,性格難改。”他沒做過到府生意,説自己“不善交際,不懂看眼色,不會來事兒。”到了淡然處事的年齡,他常勸導年輕人,“藝術需要保留個性,但不能讓個性影響自身發展,只要不違背原則和底限,要學著適應社會,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

  彭志信是戀舊的人,交往多年的老友不少,但至今不會玩撲克、下棋、打麻將,常説“人的精力太有限,尤其愛好在藝術上,一生的時間都不夠用。”性格使然,彭志信多次放棄離開通遼的機會,“在家鄉才感覺是主人,草原就在我身邊,還等誰來畫呢?”近年來,彭志信的足跡遍佈內蒙古大草原,畫作多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探索出一條融匯蒙古草原風情與西方繪畫藝術的特色創作之路,光與影沉澱在他層層疊疊的油彩裏,如同一部色彩的時間簡史,充滿著理性和唯美。

道特人家(油畫)

  彭志信的畫作大多色彩明艷,畫風純凈自然,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又極具豐富的內涵。他説,草原就要畫陽光燦爛、白雲旖旎、碧草如洗,畫出美景,畫出蒙古人的瀟灑樂觀、無憂無慮,畫出草原魂。他畫的人物純樸生動,草原風光和諧唯美,畫面或動或靜,有策馬疾馳的騎手,有凝望天邊的少女;有幕歸人的背影,也有相依相伴的牧民伕妻;有蒙古包前小憩的牧羊犬,也有踏浪而行的駿馬……

  在彭志信的藝術人生中,他將半個世紀的風霜化作風花雪月,在山重水復的繪畫故事裏選擇了一條自我的小路,在這裡,我們不必道他心路的艱辛。在他的藝術世界中,少有城市的喧囂和現代文明,只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他像一個虔誠的信徒,用質樸的筆觸彰顯藝術的高貴,他借畫筆傾訴,用色彩傳情,帶給觀者難以言傳的憧憬和美好。

通遼市撤盟建市紀念幣

  彭志信:科爾沁區人,自幼善畫,《十月》《紅楓》等多家雜誌和出版社特約封面、插圖畫家。入伍後,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報》做美術編輯工作,期間,與邱軍、董辰生、何孔德等軍旅畫家共同創作了大量作品。退役後,創作了大量報刊雜誌圖書的插畫作品。

嘉陵晨露(巨幅油畫)

  版畫《烏蘭牧騎·頌歌》入選1974年全國美展;油畫《光明》參加青年美展並獲獎;國畫《歲寒三友》《謳歌十月》《翠羽迎暉》、水粉畫《赤腳醫生》《祖國萬歲》等諸多作品先後由吉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以獨幅畫形式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1999年,為通遼撤盟建市設計紀念幣、郵票、郵封;收藏于重慶市北碚區的巨幅油畫《嘉陵晨露》受到業內專家好評;油畫《草原正綠時》獲“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全區美展”一等獎。

  此外,任哈薩爾聖地蒙古風情園設計總監,還幾乎包攬了通遼市知名作家文藝作品的封面和插畫設計。其作品被各大藝術網站收錄,作品風格及草原題材極受藏家喜愛,經多家藝術品經紀公司推介,其原創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地和香港拍賣會,屢獲成功。

(來源:通遼日報,圖片由彭志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