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四力齊發” 抓好黨建促脫貧,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力量,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助推脫貧攻堅“提檔加速”。
組織引領,開好“牽引車”,讓脫貧攻堅有“引力”。完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38位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小組成員,12位縣處級領導聯繫指導12個鎮場,組建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管理辦公室,各鎮場相應成立10人以上的駐村工作隊管理辦公室,專職專人專抓脫貧攻堅工作。突出基層組織作用發揮。緊扣全縣脫貧摘帽目標任務,瞄準54個重點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和83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嘎查村,實施股權保值入股分紅措施,採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金融+保險公司”的發展模式,切實把黨組織建在扶貧開發工作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産業發展中服務作用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互促互動”。選優配強“領頭羊”。注重把政治素質優、發展本領高、治理能力強、作風品行正的優秀人才選進嘎查村“兩委”班子。在今年的嘎查村“兩委”換屆中,著力把359名致富帶頭人、鄉土實用人才、合作社負責人等懂經營、善管理、創新意識強的能人選進“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另外,從全縣各單位精準選派254支駐村工作隊、680名駐村工作隊員,實現254個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嘎查村全覆蓋,依託派出單位,為貧困嘎查村扶貧發展找項目、跑資金。
村社聯建,裝好“主引擎”,讓脫貧攻堅有“動力”。合作社聯村。通過開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等多種形式,讓嘎查村級黨組織牽頭領辦創辦合作社,將嘎查村集體的土地、資産等以融資、入股等共營制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嘎查村集體按所佔股份進行分紅。目前,全縣83個“空殼”嘎查村全部實現“清零”目標。合作社聯戶。依託嘎查村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入社參與共同生産經營。建立合作社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機制,對貧困戶進行産業幫扶,實現捆綁式帶動發展。目前,全縣合作社黨員與貧困戶共結成幫扶對子100個,帶動40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合作社聯産業。依託合作社進行規模化土地流轉,改分散經營為集中經營,發展優勢特色産業,為貧困戶提供土地流轉收益和就近務工機會,實現了産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的同頻共振。
扶貧扶志,修建“加油站”,讓脫貧攻堅有“活力”。“愛心超市”樹信心。在全縣各鎮場選定一個標準化便民超市作為精準扶貧“愛心超市”,通過科學設置積分評定辦法,引導貧困家庭通過自主勞動來賺積分換商品,有效解決貧困戶在日常生活困難,自覺參與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行列,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與自信心。技術培訓長本領。加大對農牧民的培訓力度,開展專家服務基層助理脫貧攻堅活動,通過邀請農牧系統品種改良、飼養技術、衛生防疫等方面專家進村講座、發揮鄉土人才和致富能人示範帶動作用、利用駐村工作隊成員自身優勢傳授經驗等措施,把技術培訓辦到田間地頭、送進農家小院,使農牧民掌握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長,依靠科技致富。今年以來,共組織農民開展培訓14余場次、培訓農民2695人次,其中貧困人口1750人次。輿論宣傳增鬥志。堅持把“扶貧先扶志”做為宣傳工作的先導,通過入戶宣講、“議貧會”、文藝巡演等途徑,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思想引導,消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和自主脫貧意識不強等現象,增強廣大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形成爭相脫貧的氛圍。
聚焦精準,打通“快車道”,讓脫貧攻堅無“阻力”。精準謀劃。注重縣級層面政策設計,結合實際確立了“三色産業”,即以玉米種植為代表的金色農業、以紅幹椒種植為代表的紅色農業、以瓜果藥蔬種植和牛羊禽豬養殖為代表的綠色農經等基礎,並通過多種方式讓全體黨員和群眾知曉,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目前,已種植玉米140萬畝、紅幹椒菜60萬畝、青貯40萬畝、經濟林基地70萬畝,建設5個萬頭肉牛育肥和3個萬頭基礎母牛繁育基地。精準幫扶。根據貧困村的脫貧需求精準對接幫扶單位和幹部,全縣89個單位定點幫扶12個鎮場,1343名幹部與未脫貧1553戶、正常脫貧3330戶結成幫扶對子,做到精準契合、靶向治療。精準督導。由縣委組織部班子成員每人聯繫指導4個鎮場的駐村工作,每月到聯繫鎮場進行督查並與駐村工作隊溝通交流。由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4個單位12人組成4個聯合督查工作組,自5月3日開始開展了三輪駐村情況督查,先後對督查中發現的存在扶貧紀律作風不嚴不實問題10名駐村和包聯幹部進行通報曝光。
(文:袁匯鴻,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