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鄉村旅遊繪藍圖 綠水青山換新顏

發佈時間:2018-11-12 17:59:31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斯琴塔娜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是通遼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獨具特色,是一個蒙古風情與現代新城活力碰撞的時尚之都。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是通遼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獨具特色,承載著科爾沁區獨有的草原文化、民族文化、黑土文化,是一個蒙古風情與現代新城活力碰撞的時尚之都。近年來,科爾沁區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加速構建綠色産業體系相結合,充分發揮科爾沁區作為通遼市客源集散地中心城市的地緣交通和區位優勢,鎖定都市休閒與健康養生養老市場,以自駕車線路為驅動,以鄉村旅遊與休閒農牧業為支撐,全力打造輻射蒙東、面向東北、服務全市的旅遊休閒度假基地。

四季採摘:冬春有草莓 夏有西瓜 秋有鮮果

通過積極打造303國道橫貫東西的科爾沁區100公里綠色葡萄景觀長廊及沿線的5個休閒旅遊村屯和5個城郊採摘園,推進以葡萄、西瓜等沙地經濟作物為主的特色種植業發展,挖掘現有6萬餘畝大棚設施農業等田園生態旅遊資源。如今,紅星街道、育新鎮、敖力布皋鎮等鄉鎮的生態採摘遊火熱發展,形成了“冬春有草莓,夏有西瓜,秋有葡萄(鮮果)”的“四季採摘”的發展局面,“科爾沁金秋採摘節”也成為通遼市3大重點節慶活動之一。

鄉村度假:民族風情+黑土文化

以休閒為核心主題,以傳統工藝體驗和科普教學為輔,以休閒、運動、娛樂、農家樂接待與特色購物為主要功能的休閒娛樂型鄉村遊。讓遊人體驗生態觀光、鄉村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農家風情。日前,科爾沁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了西翼以莫力廟旅遊區的蒙元民俗風情為主的牧家樂、漁家樂;東翼以大林鎮的黑土文化為主的農家樂的“兩翼”齊飛的喜人景象。

到目前為止,科爾沁區現有農家樂點13家,其中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3家。

休閒農業:從賣産品到賞風景

科爾沁區積極探索以農牧業為基本依託,發展鄉村旅遊和觀光、採摘農牧業,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産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産品。農業休閒觀光區的水果採摘、花卉種植觀賞、農家樂、牧家樂、休閒體驗、餐飲娛樂和一批富有濃郁田園風情、民族特色、地方特點的村鎮,使農牧業從過去只賣産品轉化到賣風景、觀賞,賣感受、參與,賣綠色、健康,農牧業價值得到提升。目前有星期五開心農場、綠水花卉莊園、金禾灣三家自治區級休閒農牧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讓城裏人聞到一縷炊煙,以慰鄉愁

讓村裏人觸碰時代脈動,享受現代生活

科爾沁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産業體系初步建立,框架基本形成,經濟、社會效益初步顯現。2018年,科爾沁區堅持以“培植典型、精心打造”的標準積極推進余糧堡禦景苑溫泉度假小鎮一期工程和莫力廟自駕車露營地二期建設,啟動金禾灣休閒娛樂項目建設、金色田園基礎設施完善及餐廳建設、嶺南園林開發項目、羊場西湖庭院特色民宿項目、宜盛隆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

加大品牌景區創建工作,推薦金禾灣、鑫奇生態農莊、稻田漁家農莊、潤豐生態園、家的味道、人民公社6家企業參加自治區星級農家樂創建工作;推薦金色田園、金禾灣參加自治區休閒農牧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評定工作。

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 全域化景區建設理念

按照有特色鮮明的産業形態、有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能夠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有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有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總體要求,聘請規範化、專業化的團隊,結合各鎮蘇木産業與文化特色,完善各鎮蘇木總體規劃。

著力打造蒙元風情莫力廟、休閒田園育新鎮、溫泉療養余糧堡、農業科技錢家店、生態採摘大林鎮五大精品小鎮,大力開發城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産品,樹立科爾沁區鄉村旅遊品牌,構建城市“後花園”。

辦好節慶活動。在辦好“8·18”賽馬節和金秋採摘節的同時,策劃推出“踏春季”“賞花季”“收穫季”等系列休閒遊活動,提高鄉村旅遊節慶的品質、規模和效益,打響科爾沁區鄉村旅遊品牌。搞好市場行銷。利用科爾沁區鄉村旅遊資源,精心設計鄉村生態遊、鄉村度假遊、鄉村文化遊、鄉村體驗遊等精品路線;結合鄉村旅遊四季特色,逐步形成“春看花、夏看景、秋看色、冬看煙”的科爾沁區鄉村看點。

旅遊+扶貧 走上致富路

幫扶貧,拉動脫貧引擎。按照“充分釋放旅遊扶貧富民效能”的要求,把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結合起來,加強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支援和引導農(牧)家樂、鄉村客棧和特色民宿提檔升級,創建一批星級農(牧)家樂。擴大貧困人口直接從業和間接從業人數,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實現旅遊扶貧目標,幫助貧困戶吃上旅遊飯,走上脫貧致富路。

今年,科爾沁區旅遊局將指導前黑村、達爾罕村、民主村、莫力廟嘎查、少林敖嘎查、倉糧6個貧困村發展旅遊産業,結合開展的鄉村環境整潔,優化鄉村旅遊發展環境,創建2家以上星級農家樂接待戶。把貧困戶發展成為農家樂接待戶,把農産品包裝成為旅遊商品。按照“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摘農家果、享農家樂”的要求,走出了一條以遊補農、以遊助農、以遊促農的良性發展道路。

(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