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基層黨建工作用“10招”見成效

發佈時間:2018-10-17 17:20:21丨來源:中新網丨作者:李愛平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基層黨建工作用“10招”見成效。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基層黨建工作用“10招”見成效,這10招分別如下:

第一招:“第一責任人”

該市建立健全“五責聯動”抓黨建責任體系,從嚴壓實 “第一責任人”職責。市委提出“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建設先進區”目標,制定《通遼市2018—2020年基層黨建工作行動計劃》,對全市基層黨建工作做出整體設計。制定《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員隊伍建設工作要點》,將各級黨組織書記全年黨建工作細化、量化,建立管黨責任目標考評機制,形成黨組織書記“公開承諾”知責、“清單管理”明責、“述職評議”考責、“定期巡檢”督責、“緊盯績效”問責為主要內容的“五責聯動”抓黨建責任體系,構建起黨委抓、書記抓、各有關部門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基層黨建工作大格局。

第二招:“一肩挑”

 該市大幅度提升“一肩挑”比例,全面加強黨對村級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做好嘎查村“兩委”換屆工作,把提高嘎查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作為換屆工作的重要指標,採取壓實責任、分類推進、提高待遇等措施強力推進,圓滿完成2103個行政嘎查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産生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14097人,嘎查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達848人,佔嘎查村總數的40.3%,比上屆提高37.8個百分點,進一步加強了黨對嘎查村級工作的全面領導。

第三招:“清零遞增”

該市大力推進“清零遞增”行動,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把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旗、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和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內容,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機構。市委組織部長帶隊赴廣西、貴州、河南等地,學習考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先進經驗。市委制定《關於加快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按照每個“空殼”嘎查村不少於20萬元的標準,設立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級財政分兩年安排,每年不少於1000萬元獎補資金扶持嘎查村發展集體經濟。整合全市基層黨組織示範點建設資金500萬元,扶持“空殼”村發展集體經濟。召開全市加快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建立“空殼”村“清零”情況“月報告、月通報”制度,全面啟動光伏取暖助力集體經濟工程。

第四招:“五面紅旗”

該市深入開展爭創“五面紅旗”嘎查村活動,引領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準。制定《關於開展爭創“五面紅旗嘎查村”活動的意見》,從2018年開始,連續三年開展爭創“五面紅旗嘎查村”活動,每年從黨建示範、脫貧致富、産業興旺、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五個方面評選200面“紅旗嘎查村”。

第五招:“三位一體”黨員管理模式

該市探索推行“三位一體”黨員管理模式,完善黨員教育管理鏈條。主要內容為:“分類積分排位管理+黨員民主評議+不合格黨員處置”。一是定量評價黨員日常行為表現。將黨員劃分為有活動能力黨員、年老體弱無活動能力黨員和外出流動黨員進行分類管理。

第六招:“帶頭人”

該市積極開展“從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中選聘蘇木鄉鎮事業編制待遇人員”工作,著力激發嘎查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內生動力,有效防止了嘎查村黨組織書記當上“事業村官”後“混日子”“守攤子”“保位子”。

第七招:選優訓強

該市選優訓強脫貧攻堅骨幹力量,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該市認真落實駐村幹部生活補貼,為第一書記每人每年安排1萬元工作經費。召開全市脫貧攻堅中期督查考評推進會議,對九大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進行通報表彰,對相對後進鎮村黨組織和工作表現一般的包聯單位及駐村幹部進行通報批評,全面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第八招:“兩個覆蓋”

該市持續抓好“兩個覆蓋”工作,紮實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以創建“雙強六好”“六個好”黨組織為抓手,著力推進“兩個覆蓋”提質增效。目前,全市組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達到1491個、社會組織770個,黨組織組建率分別達到79.72%和79.35%。

第九招:人才力量

該市著力構建引才育才全新機制,凝聚改革發展強大人才力量。制定出臺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通遼市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對於剛性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本科生給予10萬元、博士研究生給予25萬元的住房、生活補貼。該市年初以來,爭取京蒙智力扶貧人才培訓項目3個。開展北京院士專家通遼行暨專家服務基層活動,15位院士專家利用一週時間,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問診把脈”。

第十招:加強輿論引導

該市全面加強輿論引導工作,積極營造基層黨建大宣傳格局。成立黨建宣傳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召開黨建宣傳工作會議,調度推進基層黨建宣傳各項任務。投資800余萬元建成科爾沁區黨員黨性教育基地、黨員幹部教育基地,通過故事置景、數字沙盤、警示教育等形式,強化教育培訓效果。舉辦“黨員教育走進新農村”系列活動,整合各級黨校和“掌上黨校”等資源,將黨校建在村上,打通教育培訓“最後一公里”。創作完成《征程》《最後的敖特爾》《領航》等黨建系列專題片23部,製作發佈蒙古語微電影和學習課件70余部,製作完成脫貧攻堅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專題片50余部,其中《強支書的強村夢》和《一切為咱老百姓》榮獲“中國夢·扶貧攻堅影像盛典”黨建片類一等獎。(文:李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