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開魯縣:“三色”産業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18-10-14 19:19:3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把産業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圍繞,“三色産業”發展,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把農民嵌入産業鏈穩定增收,實現農業發展、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多贏”。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把産業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突出典型示範引領,圍繞“三色産業”發展,重點打造4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構建“村、企、民”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把農民嵌入産業鏈穩定增收,實現農業發展、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多贏”。

“金色”産業打響傳統産業高端品牌

開魯縣積極把“黃金玉米帶”地理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比較優勢,把玉米生物科技産業作為立縣主導産業,走城鄉統籌、工業帶動農業的鄉村振興産業發展之路。目前全縣耕地260萬畝,其中玉米種植140萬畝,年産30億斤。吸引了華曙、玉王、開封制藥、聖雪大成生物、華北制藥等20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集聚,現有産品160個,全部達産年可轉化玉米50億斤,産值達270億元、利稅50億元,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務工就業6000余人,實現每人平均增收26000元。

目前,開魯縣已具備打造全國玉米生物科技産業集群發展基地的條件,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集群發展,不斷推進産業升級,向高端製造邁進,打造世界最大的土黴素系列産品生産研發基地,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民轉變為産業工人,獲得更多産業增收。

“紅色”産業打響優勢産業優質品牌

開魯縣享有“紅幹椒之都”的美譽,全國縣域種植面積最大,規模化種植60萬畝,達到了農民每人平均2畝的規模、畝效益2000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認證。近年來,該縣把紅辣椒種植的比較優勢轉化為富民産業發展優勢,變玉米一統天下為玉米、辣椒平分秋色,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鄉村振興産業發展之路。

據了解,開魯縣紅辣椒産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從“栽、收、銷、加”整個産業鏈條都有廣泛的就業空間,目前全縣共有紅辣椒種植銷售合作社67個,精深加工企業15家,每年參與産業鏈條就業5萬餘人次,實現每人平均年增收6500元,30余種産品行銷全國。今後將把紅辣椒産業標準化、品牌化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種子工程”,加強10萬畝標準化溯源示範基地建設,創建國家紅幹椒種植綜合標準化示範區;一手抓精深加工,推進晶山、蒙椒都、紅源祥、人禾齋等企業新産品研發,加快“老乾媽”等知名企業引進,促進紅辣椒産業從出售原料向研發保健品、醫藥中間體等高端方向發展,讓“紅映開魯、辣香天下”的品牌享譽全國。

“綠色”産業打響特色産業生態品牌

開魯縣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發展全過程,守住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走綠色富民強縣的鄉村振興産業發展之路。

一是堅持發展特色經濟富民,從打造綠色農畜産品加工基地出發,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瓜果藥蔬特色種植和牛羊養殖,種植青貯40萬畝。集中精力壯大肉牛産業,依託伊賽20萬頭肉牛全産業鏈項目和雨田100萬頭牛交易市場,帶動建設5個萬頭肉牛育肥和3個萬頭基礎母牛繁育基地,發展100個“牛聯體”,到“十三五”期末,全縣基礎母牛達到30萬頭、肉牛30萬頭,實現農牧民每人平均2頭牛的目標。針對肉鴿産業投資少、見效快特點,加大肉鴿産業培育力度,推進10萬對扶貧鴿養殖基地建設,為農牧民脫貧致富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是堅持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實施200萬畝高效節水工程,實現節水、省力又增收,畝均節水100方、增收370元;堅持“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發展林果加工産業,建設經濟林基地70萬畝,實現農牧民每人平均2畝果林、畝均增收6000元。

三是堅持發展能源經濟富民,依託深能北方能源2.5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帶動1003戶貧困戶年均分紅3000元。今後重點推進1.2萬千瓦村級光伏供暖項目,惠及全部嘎查村,每村年均增收1.5萬元。

依託“三色”産業,開魯縣建年來以産業振興為基礎,以農牧民增收為根本,通過産業扶貧、金融扶貧等11大類47項舉措,組織精兵強將集中攻堅,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11002戶、34768人,降至2017年底的1553戶、3614人,貧困發生率由10.4%降至1.07%,積極做優做強産業,助力脫貧攻堅,開創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

開魯縣委書記趙長勇表示,該縣突出造血功能,實現扶貧産業高效益。發揮種植業發達、養殖業興旺的農業大縣優勢,圍繞特色産業做好扶貧大文章,提升扶貧産業效益,讓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有産業、無勞動能力的有分紅”。通過積極扶持貧困村發展産業、發展壯大扶貧龍頭企業、建立帶貧減貧機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方努力下,該縣利用扶貧産業項目資金5400萬元,委託洪泰集團發展養牛産業,使全縣54個貧困村年均産業收入9萬元以上,已有49個村脫貧出列。鼓勵發展、壯大肉牛、肉羊、肉豬、紅幹椒和果品等産業的龍頭企業,發放無息和貼息貸款10.7億元、免費提供生産資料,讓每戶都有1至2個産業支撐,使5948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脫貧。同時與牧原、華曙等7家企業合作,累計投入資金1.64億元,擴大推廣“企業+貧困戶+金融”扶貧模式,通過入股分紅、託管代養、資産收益等方式,解決4366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問題。

同時,開魯縣突出長遠長效,實現扶貧産業可持續,立足後三年,著眼三年後,把産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同謀劃,實現“村村有産業、戶戶有增收”。圍繞特色主導産業、市場需求産業、金融支援産業開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劃入庫了一大批輻射面大、帶動力強、前景好、效益高的産業扶貧項目,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和貧困戶。支援伊賽和洪泰集團兩家扶貧龍頭企業,規劃建設萬頭育肥牛基地5個和萬頭基礎母牛基地3個,流轉土地8萬畝進行青貯,通過提供生産服務、就業崗位和緊密利益聯結實現貧困戶增收;堅持因人因戶施策,發展10萬對肉鴿産業,建立養殖、加工、銷售産業鏈,促進貧困戶增收。依託紅幹椒、無公害蔬菜、經濟林、紅色旅遊等特色産業優勢,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讓2450戶貧困戶融入到産業之中,實現與一般農牧戶同步致富達小康。

幾年來,全縣共整合涉農涉牧資金5.39億元,用於扶貧産業發展。同時在發放、使用扶貧資金過程中堅持“政府主導、渠道不變、打捆使用”的原則,建設養殖場、蔬菜大棚、扶貧車間等扶貧産業基礎設施,通過出租或入股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享受租金收益或股金分紅,將資金變資産、資金變股金,有效抵禦了市場風險,實現資金零風險、效益最大化。

 此外,開魯縣還突出工作創新,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募集資金設立14個精準扶貧“愛心超市”,為1553戶貧困戶兌換了120萬元的生活用品。針對“因婚致貧”“子女不贍養老人”等現象開展贍養費執行專項行動,發現和處置不贍養老人案件60起,拘留16人,使320戶想通過與老人分戶讓老人成為貧困戶的家庭主動放棄貧困申請。對因病、因災和意外事故等造成致貧、返貧傾向的一般農牧戶,通過産業貸款貼息、醫療救助、技能培訓等措施予以扶持,徹底阻斷貧困路徑。

未來,開魯縣將進一步聚焦脫貧“摘帽”,堅持精準方略和目標標準,一鼓作氣、齊心協力、盡銳出戰,以必勝的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開創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 

(供圖:通遼市委組織部侯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