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歌聲激情唱響光輝歲月

發佈時間:2018-10-12 14:44:57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院秀琴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在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時代春潮中,成千上萬首膾炙人口的優秀歌曲,在內蒙古草原上綿綿不絕、激情唱響。

40年光輝歲月,像一首流淌的歌,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40年的大潮奔涌,像一條寬廣的河,吟唱著時代的律動。

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在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時代春潮中,成千上萬首膾炙人口的優秀歌曲,在內蒙古草原上綿綿不絕、激情唱響。

奮進新時代,放歌大草原——有多少難忘的記憶,縈繞在草原兒女的心頭,激勵鬥志,振奮精神,揚鞭躍馬,砥礪前行!

草原曲庫全面擴容

“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是紅色民歌和革命歌曲,比如大家都會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還有《駿馬賓士保邊疆》等等,一些經典電影的插曲和主題曲也跟著火起來,比如《地道戰》等等。”今年已經66歲的呼和浩特市民張金芳是一位從事了大半輩子音樂教學工作的老教師,如今一提起改革開放40年來不同時期流行歌曲的變化,她依然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自信心也在不斷加強,因而激勵人奮發向上的主旋律歌曲成為當時樂壇的主流。《祝酒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批充滿生機、歌唱希望的歌曲迅速傳唱開來。

作為中國音樂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自然也不可能缺席。當著名蒙古族歌唱家拉蘇榮先生唱起動聽的《小黃馬》、深情的《森吉德瑪》,唱起豪邁的《啊!草原》、悠遠的《北疆頌歌》,還有那首雋永的《錫林河》,激蕩著多少人心中的草原情懷。而由他深情演繹的經典歌曲《敖包相會》,牽掛著多少人心中的草原情愫,草原歌曲的“曲庫”加速擴容,創作數量和傳唱範圍同步提升。

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提升,我們迎來了文化藝術領域的開放,各種歌曲類型和曲風紛紛興起,特別是流行音樂的浪潮澎湃而來。

“上世紀80年代,港臺歌曲進入大陸,從音樂這方面來説,帶來了一定的活力,使文藝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像鄧麗君的《甜蜜蜜》,費翔的《故鄉的雲》《冬天裏的一把火》那時候特別流行,春節晚會上播過之後,很多人都會學著唱。”張金芳説,這一時期的民歌也有不少廣為流傳,如董文華演唱的《望星空》《十五的月亮》等。

緊接著,西北風、搖滾音樂在國內盛行,代表作有崔健的《一無所有》、范琳琳演唱的《黃土高坡》等。“特別是1989年在呼和浩特成立的零點樂隊,太讓人激動了,這可是我們本土的樂隊啊,代表作《愛不愛我》《粉墨人生》《相信自己》也是十分流行。”張金芳自豪地説,無論是創作、演唱還是音樂製作,各種各樣的歌曲類型都少不了內蒙古元素的參與。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自豪感前所未有地高漲起來。許多振奮人心的歌曲,例如反映香港回歸的《東方之珠》,反映改革開放成就的《春天的故事》,都進入了人們喜歡的歌曲榜單中。“當時我們帶著學生學唱這些歌曲的時候,大家都很激動很振奮。”張金芳告訴記者。

時至今日,新生代草原音樂人創作了不少草原新民歌,他們把對草原的深厚感情融入到歌曲之中,創作出許多廣為傳唱的經典之作。如烏蘭圖雅的《站在草原望北京》,將民族音樂與流行元素相結合,唱出了草原兒女的中國夢。

傳統民樂氣象更新

改革開放前,歌曲《敖包相會》隨著電影《草原上的人們》的熱映,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歌曲《草原之夜》作為電影《綠色的原野》的插曲,以細膩悠揚、婉轉動人的旋律,被譽為“東方小夜曲”;《草原晨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歌曲風格獨特、旋律優美,久久回蕩在人們心中,成為當時膾炙人口的名曲。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讓觀眾記住了那首借鑒蒙古族長調民歌創作的歌曲《讚歌》和演唱技術精湛的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同樣從事了近40年音樂教學工作的呼倫貝爾退休教師吉日嘎拉告訴記者。

隨著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以後,傳統的蒙古族歌曲也越來越時尚化。蒙古族歌曲吸收、融合了多種時尚流行元素,逐步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演唱風格和表演形式,精彩紛呈。

“像德德瑪演唱的《草原夜色美》、那順演唱的《雕花的馬鞍》、騰格爾的《蒙古人》等都是這一時期蒙古族歌曲的優秀代表。”吉日嘎拉説。

2005年,一曲《鴻雁》成為全民點讚的草原金曲,呼斯楞用清澈的嗓音唱出了鄉愁和牽掛;2006年央視春晚,《吉祥三寶》憑藉新穎別致的曲風、輕鬆活潑的問答説唱形式,以及英格瑪稚嫩純真的童聲、布仁巴雅爾和妻子烏日娜甘醇的歌喉,令人耳目一新;杭蓋樂隊、HAYA樂團、九寶樂隊等音樂團體嶄露頭角,掀起搖滾民族風……

從厚重的蒙古族音樂傳統中汲取豐富營養,注入時代精神的表達與傳播,草原歌曲創作事業煥發出無限活力,彰顯出無限魅力。

時尚音樂火爆來襲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北疆草原以更加寬廣、更為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反映在歌唱領域,就是更加豐富多元、更加時尚前衛的“好聲音”。

進入21世紀,來自歐美的街舞、嘻哈,來自日韓的DJ音樂、勁舞,來自港臺的青春偶像,都影響著新一代年輕人的娛樂趣味。

“2001年,我開始粉周傑倫,他的音樂裏面融合了R&B、hip-hop等多種音樂風格,有的深情,有的動感,每一首我都特別喜歡。”鄂爾多斯市80後小夥劉尹回憶起追星的經歷滔滔不絕。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電腦的普及,網路文化成為一種在人們生活中佔據主要位置的娛樂及文化形態,網路成為流行歌曲新的主要的傳播渠道,同時數位電子産品的更新換代、手機鈴聲形式的出現,也推動著流行歌曲的網路化發展。

“這個階段有很多網路歌曲,比如《老鼠愛大米》《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兩隻蝴蝶》《豬之歌》《你是我的玫瑰花》,都是著名的街頭音樂,商店門口的音響總放這些。”劉尹笑著説。

不斷引領時尚潮流的歌壇上,閃耀著一顆又一顆來自內蒙古的明星,讓每一個家鄉人引以為豪。從鄂爾多斯走出去的騰格爾,從呼和浩特走出去的韓磊,從包頭走出去的楊坤,從錫林郭勒走出去的斯琴格日樂……曾幾何時,大江南北都在傳唱他們的作品,讓草原音樂流行起來、時尚起來。

近年來,流行歌曲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音樂文化的社會需求量極劇擴大,多元化的受眾促使流行歌曲風格更加多元和個性,流行歌曲品種更多,如“雷鬼”“饒舌”“嘻哈”等等。數字化電腦音樂製作技術的普及也極大地降低了流行歌曲合成錄音的成本和創作門檻,促使流行歌曲創作更加多元。傳播媒介也越來越多元,除了廣播、電視、影視傳媒、發行CD唱片等傳統傳播方式外,網路歌曲、彩鈴、手機音樂等,都成為推動流行歌曲傳播的強勁引擎。在這一進程中,活躍著一大批敢想敢試的內蒙古音樂人。

“這幾年,《中國好聲音》《中國新説唱》《蒙面歌王》《我是歌手》等電視節目層出不窮,這也促進了流行歌曲的多元化發展。”劉尹説。

在去年央視舉辦的《中國民歌大會》中,蒙古族選手大獲全勝,烏英嘎奪得第二季總擂主,阿木古楞連續4期獲得擂主桂冠,成為停留時間最長的選手。而在今年元旦播出的山西衛視年度民歌盛典《中國民歌夜》節目中,來自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的孟和烏力吉以一首烏珠穆沁民歌《讚歌》成功奪冠,獲得“黃河歌王”稱號,成為繼藍野樂隊後,我區第二個獲得該榮譽的歌手。

還有雲飛,阿雲嘎,傲日其愣……越來越多的內蒙古音樂藝術人才在全國各地的電視熒屏上、在聯接一切的網際網路上頻頻亮相,弘揚草原音樂文化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草原音樂的鐵桿粉絲。

草原歌聲唱響世界

當年一曲《吉祥三寶》登上央視春晚,溫暖了多少中國人的心。兼用蒙漢兩種語言,唱出不一樣的精彩和最深長的情懷。21世紀以來,漢譯的蒙古族歌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借鑒蒙古族民歌風格創作的歌曲也日漸增多。

“近幾年涌現出一大批融合了鮮明的草原特色和強烈的現代氣息的實力派歌手,如布仁巴雅爾、韓磊、呼斯楞、鳳凰傳奇、烏蘭托婭等,他們有蒙古族人的音樂靈性,又受到了現代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創作和演繹的歌曲受到很多人喜歡。”吉日嘎拉介紹説。

這一時期,涌現出很多新創作的蒙古族歌曲,如《草原在哪》《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貝爾大草原》《天邊》等,蒙古族歌手在唱,其他民族的歌手也在唱,專業歌手在唱,業餘的音樂愛好者也在唱。

“值得一提的是鳳凰傳奇,他們把蒙古族的傳統民歌和rap、現代説唱糅合到了一起,創作和演繹了《月亮之上》《自由飛翔》《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風》等歌曲,使得民族風格和流行風格完美地結合。”吉日嘎拉説,還有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烏蘭托婭,用紮實的聲樂演唱功底和迷人的獨特嗓音演唱的《套馬桿》《陪你一起看草原》《蓮的心事》等深受大眾歡迎。

近年來,以安達組合為代表的一批蒙古族音樂人以弘揚傳播草原音樂文化為己任,積極探索出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世界音樂相結合的新的發展模式,在國內外産生了較大影響力。特別是安達組合,接連斬獲國際大獎。今天的內蒙古,掀開了草原音樂走出去、草原文化走出去的精彩一頁。

從一種聲音到“百鳥朝鳳”,從題材狹窄、曲風單一,到風格迥異、萬紫千紅,既撥動時代旋律,也抒發張揚個性,既穿透耳膜,更穿越心靈……唱的都是“同一首歌”:一曲盛世歡歌,一曲時代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