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雙修”修出烏蘭浩特好氣質

發佈時間:2018-09-28 22:29:21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陳玲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生態修復後的山城路棚戶區綠色蔥蘢。生態修復+棚戶區改造讓城市更宜居。如今,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從昔日臟亂差的棚戶區,到如今變為讓人流連忘返的景觀區,也越來越受到百姓的歡迎。

  俯瞰洮兒河

  公園就在家門口

  全長908米的哈達橋(攝影:陳玲)

水天一色

  生態修復後的山城路棚戶區綠色蔥蘢

生態修復+棚戶區改造讓城市更宜居

成吉思汗公園一角(攝影:張鶴婷)

探訪山城路棚戶區舊址(攝影:陳玲)

夜景更迷人,城市更靚麗(攝影:王永生)

九月的烏蘭浩特,秋風颯爽,碧水藍天。站在罕山山頂,全市的景象盡收眼底。鬱鬱蔥蔥的森林、日新月異的城區、形態柔美的歸流河……不曾想,這些美景中,有一部分曾經是棚戶區與死水河。2017年4月,烏蘭浩特市成為第二批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至此,這個城市開始全面啟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以“微手術”“真功夫”破解“城市病”“重污染”等突出問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強力推動城市轉型升級,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市更靚,在草原深處上演了一場脫胎換骨般的華麗轉身。

環境變了 心情好了

漫步在烏蘭浩特市的大街小巷,筆直乾淨的馬路縱橫交錯、寬闊通暢,道路兩側各種花草爭相綻放,商家的牌匾整齊劃一、美觀大方。身處此情此景時,一些當地市民會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短短幾年時間,城市變化太大了。”

“隨著烏蘭浩特市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秩序混亂等不好的現象,我聽孩子們説,這就是當下人們所説的城市病,真的是很影響市容市貌。而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裏帶著外孫玩耍的六旬老人王寶玉笑著對筆者説道。

在老人的回憶中,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當初的樣子展現了出來。幾年前,洮兒河貫穿城區的河段,由於缺乏防護治理和有效清理,工業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污現象嚴重,河水污濁不堪,河道內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因污染嚴重一度成了臭水河、死水河。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垃圾不斷傾倒和填河搭建臨時棚舍,河道逐年被擠佔變窄,已不具備防洪泄洪功能,臭、醜、臟、亂、差的洮兒河成為這座城市的心病。

當時居住在河岸附近的王寶玉,一齣門滿眼看到的都是堆積如山的垃圾。回憶起那段日子,王寶玉嘆氣説道:“人老了都希望孩子陪在身邊,可當時我和老伴卻不約而同地希望孩子結婚成家,千萬不要住在河道附近。”不曾想,洮兒河開始改建後,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出門就是河,走兩步就是美景公園,環境空氣都好了,王寶玉也主動把外孫接了過來,每天帶著外孫到公園裏玩耍甚是開心。

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在公園裏散步的李偉,聽到王寶玉的話後,也停了下來,他深有感觸地説,當時他的父母也居住在洮兒河附近,由於實在不忍父母每日生活在那樣臟亂差的環境裏,他便在遠離洮兒河的地方買了房子,將父母接了過去。“真不敢相信啊,短短幾年時間,這洮兒河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河水清了,空氣好了,環境美了,我們現在搬走了,卻又隔三差五的帶家人回來轉轉。”李偉説。

聽著在公園裏休閒散步的市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筆者也不禁審視起了大家印象中當初臟亂差洮兒河的新貌。以洮兒河為中心,兩岸的樹木蒼翠挺拔、鬱鬱蔥蔥,各式各樣的植物生機勃勃、草木蔥蘢,星星點點的蝴蝶在樹林花叢中四處翩翩起舞,音樂噴泉、休閒涼亭等點綴其上。放眼看去,整個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藍天碧水,宛如一幅生動美麗的畫卷。

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工程指揮部成員、市建設局園林管理處技術總工張鶴婷告訴筆者,近年來,烏蘭浩特市秉承“激活水脈、傳承文脈、裝扮綠脈”的建設理念,以大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適宜溫馨的人居環境為目標,全面啟動了洮兒河整治和景觀綠化工程,河段水域面積由原有的50.7公頃擴大至147.5公頃,種植了182萬株樹木、313萬株地被植物,綠化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建設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景墻、13個大小廣場、29個球類運動場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聖旨金牌”雕塑,建成了全長908米的哈達橋,既賦予了公園深刻鮮明的民族文化內涵、又再現了洮兒河流域歷史風貌,更成了烏蘭浩特受損棄置地生態與景觀恢復的重大典型。

現在的洮兒河兩岸植物繁多、景觀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好像生活在公園裏”的感嘆。而集防洪蓄水、生態涵養、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不但成為市民休閒健身、旅遊觀光的絕佳去處,更成為烏蘭浩特市向全區乃至全國遞出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綠色多了 城市靚了

2014年之前,在烏蘭浩特市內有著佔地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的山城路棚戶區,居住著4165戶居民,常年忍受著住房難、行路難、取暖難、吃水難、排水難、如廁難等諸多難題的煎熬。迫不及待想搬離低矮破舊的平房,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成為居民們最大的心願。受棚戶區影響,馬路對面住在樓房裏的不少居民也動了離開這片區域的心思,山城路棚戶區已經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城市之殤。

王冬梅一家2013年就搬到了山城路棚戶區附近的一個小區裏,沒住多久他們全家就後悔不已。冬天,棚戶區的居民普遍用煤炭取暖做飯,在一個時間段幾千個煙囪集中排煙,並在低氣壓的作用下,無法及時擴散,瞬間籠罩淹沒了整個山城。空氣中四處飄散的煤煙、粉塵強烈地刺激著居民們的呼吸道,幾乎讓人窒息;由於缺少排水設施,路邊成了居民傾倒臟水和垃圾的“下水道”。特別是夏天氣溫升高,發酵的垃圾散發出陣陣惡臭,污水橫流、蒼蠅滿天飛。惡劣的居住環境讓王冬梅只能回到原來的老房子生活,賣房子的廣告打了一期又一期,就是無人問津。

2014年底投資25億元的山城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烏蘭浩特市先後分三期為棚戶區居民改造規劃建設回遷安置樓3884套、39萬平方米,棚戶區回遷安置簽約率達99%。4200多戶居民喜遷新居,興高采烈地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隨著棚戶區房屋徵拆,空氣環境污染等問題相繼得到解決。王冬梅賣房子的決心也出現了動搖。

當山城路沿線的百姓還沒從棚戶區改造的喜悅中緩過勁兒時,好事又接踵而至。山城路棚戶區改造後,原來公園西側上千戶居民全部遷出,利用騰退出的75萬平方米土地,烏蘭浩特市開始實施成吉思汗公園生態修復工程,這是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的新貌。建設期為3年的工程總投資2.7億元,依山就勢規劃建設了日月廣場區、健身廣場區、林蔭休閒區、景觀果林區、景觀草坪區,給居民提供休閒場地;修建30公里的遊園道路,為百姓健身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方便。目前,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成為山體生態修復和棚戶區改造深度結合的典型示範區,成為烏蘭浩特市“城市雙修”精品範例。

這裡的居民幾乎都見證了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改善的過程,見證一個修復“奇跡”的誕生。

看著環境一天天變好,準備低價出售的王冬梅自然打消了賣房子的念頭,她開心地笑著説:“現在政府規劃的好、建設的好,環境美了,條件好了,那還賣啥房子啊,我們又重新搬回來住了。”

“看看,這就是以前的老棚戶區呀。”在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內,筆者見到了帶著家人來爬山的72歲老人曹金飆。站在罕山山頂,老人不停的給家人介紹山下景區景點。在談論起當初老棚戶區時,他説:“當初全城出了名的棚戶區,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大變樣、大翻身,真是想不到啊。”

再走進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綠色漸漸成為這裡的主色調,松柏層巒疊嶂,白樺亭亭玉立,林果樹木成行,草綠花香工程目前已經完成90%,正在加速建設基礎設施及景觀工程,預計全部完工後綠化覆蓋率將達到85%以上,這裡的百姓將會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福利。

如今,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從昔日臟亂差的棚戶區,到如今變為讓人流連忘返的景觀區,也越來越受到百姓的歡迎。無論是早晨還是黃昏,人們或徜徉于林間小路,或在攀岩區顯顯身手,或在廣場的椅上小憩,或在嶙峋的山體塑石護坡上拍照留念……不到3年時間,山城路棚戶區就華麗轉身了。

生活好了 幹勁足了

生活在老工業區的居民,渴望空氣更清新、周圍環境更優美;住在棚戶區的百姓,想儘快住上舒適宜居的樓房;市民們期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完善……而這些美好的願望,成為第二批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城市的烏蘭浩特市正逐步給出了答案。

“我是土生土長的烏蘭浩特市人,這個城市這麼多年的變化,我們這些老人都看在了眼裏。尤其最近幾年,那真是變化大,變化快,變的美啊!”站在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觀景臺的六旬老人王子文,俯瞰著山下的風景,嘴裏不停的感嘆到。

烏蘭浩特市在成為試點城市後,意味著烏蘭浩特今後的城市建設不會有大拆大整的“折騰”模式,而是向“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轉型,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百姓從不便、不安,向舒適、宜居轉變。事實上,烏蘭浩特市近年來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已經著力從“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入手,持續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準,推動城市轉型升級。

近年來,烏蘭浩特市始終秉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從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入手,先後啟動實施了洮兒河生態休閒公園、神駿山生態修復及景觀項目、罕山生態修復示範區項目、全市及罕山小區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雙修”65項新續建項目,全面打響了棚改房屋徵收、違法建築拆除、廣告牌匾整治、綠化改造提升、“三縱四橫”綜合改造、城市亮化美化“六大戰役”等,使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功能更加完備,打造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文生態烏蘭浩特,讓群眾在“城市雙修”中獲得了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路更寬、樹更綠、夜景更迷人、城市更靚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美麗宜居已經成為烏蘭浩特市的代名詞,相信這座城市一定會收穫更多的溫暖、綻放更多的美好。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劉曉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