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王曉東(右)在貧困戶汪喜全家查看黑驢養殖情況(攝影:劉磊)
腰部隱隱作痛,王曉東一邊用手撫揉,一邊翻閱臺賬。6月底,王曉東剛做完闌尾手術,醫生叮囑要休息一週。可手術後第5天,他便從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返回到17公里外的駐村,將30多本貧困戶臺賬搬出來,一一閱覽,準備迎接上級精準脫貧整改大排查。
王曉東是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義和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2015年底從旗森林公安局副局長的崗位下到村裏扶貧。村子離旗府的家並不遠,但王曉東難得回去見妻子和孩子一面。“去年駐村有200多天。”王曉東説,今年基本都在村子裏,偶爾週六日回家看看。
今年春節後,王曉東又多了幾個新夥伴:2名70後、3名80後、1名90後——6名來自扎魯特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幹部。他們本沒有長期駐村的任務,但也選擇住了下來。6個年輕後生睡在一鋪炕上,自己做飯洗衣裳,每週都住上個兩三天,走村入戶特別忙。
從“駐”村到“住”村
“那兒就是我睡覺的地方。”在義和碑村裏一間平房的炕上,有3個睡鋪,中間的鋪位就是王曉東的。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王曉東要真正住下來。在村裏住下後,他白天晚上都在研究和琢磨貧困戶家的情況。
這天中午12點,貧困戶王海樓的隔壁奏起了“鍋碗瓢盤交響曲”。推開門,滿屋子霧氣繚繞,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掰豆角的、燜米飯的、拌蘸醬菜的……6名幫扶幹部家務活幹得有模有樣,不一會兒鍋裏的菜就燉熟了。幹部們邊吃飯,邊聊著入戶的事。
“李軍家老兩口都得過心梗和腦梗,喪失勞動能力,申請低保的事得趕緊幫著辦妥。”徐偉強準備晚上再去老李家看看大病報銷的情況。他們這次住村主要是回訪貧困戶,他的筆電裏記錄著新識別貧困戶、未脫貧戶、正常脫貧戶、穩定脫貧戶和返貧戶的明細,包括生産生活狀況、家庭收支情況以及有何想法與訴求。
“上午見王大爺,他説秋天毛驢還能再添個駒子,這樣就有5頭大牲畜,家底又厚了一點兒。”曲晶磊説起了隔壁王海樓家的變化。
曲晶磊是王海樓的幫扶責任人,按照工作要求,他要熟知貧困戶的家庭情況,開展生産有哪些困難,扶貧政策落實了沒有。隨著走動的頻繁,曲晶磊和王海樓臉熟了,心也近了。
“大兒子打工沒回來,大兒媳婦跑了,二兒子結婚沒多久,也沒過下去。家裏窮得叮噹響,房子空了十多年。”王海樓邀請幫扶隊住進了自家的空房子。“直到住進了幫扶隊,一直荒著的老房子才有了生氣。”
在屋裏,記者看到,墻上挂著一張精準扶貧明白卡,張貼著政府扶貧措施、貧困戶收支情況以及1名幫扶責任人、5名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名字和電話。
“這些幫扶幹部不是挂在墻上的,現在我們有困難隨時都能找到人。”王海樓説,幫扶隊的幹部們要給房租他沒收。“咋能凈尋思錢呢?幫扶幹部為了咱舍家撇業,多不容易啊。”
王海樓拎起一筐新割的草來到圈門口,小毛驢撒著歡跑了過來。隔壁的幫扶幹部們也陸續出門又開始工作了。據了解,短短幾年間,昔日的窮鄉僻壤已煥發出新氣象,58戶在冊貧困戶依靠政府扶持資金髮展了種植業和養殖業,106戶脫貧的村民中已有15戶實現穩定脫貧。
挨家挨戶走訪
義和碑村是扎魯特旗第二大村莊,山地居多。這裡十年九旱,位置偏僻,交通閉塞,青壯年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村裏121戶貧困戶,大多是因病返貧,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為了讓窮山溝變樣,“村幹部心裏憋著一股勁,手腳沒閒著,上面又派來49名幫扶幹部,大夥都在沒白沒黑地幫著村裏脫貧。”義和碑村支部書記張子學説,村裏不僅有常年駐村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還有分包到戶的幫扶責任人,每個責任人分包五六戶貧困戶。
王曉東駐村時間已有兩年多。這期間,他挨家挨戶走訪,有的重點貧困戶每月走訪一次。因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必須精準施策。王曉東和貧困戶認真商討,徵求他們的意見,一一問計用策:有的養羊,有的養牛,有的種糧。
村民高永新的妻子癱瘓在床已十多個年頭,需要人照料。王曉東到府和高永新商量發展什麼産業能脫貧,琢磨來琢磨去,還是種地最有把握。2016年,高永新利用扶貧産業貸款3萬元,承包了70畝地,種植玉米和雜糧,當年純收入7000元,第二年純收入5000多元。
“原來家裏只有11畝地,種地只夠吃飽飯,沒有多餘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難。”高永新説,現在承包了70畝地,今年又用扶貧獎補資金買了3頭小豬。“有王書記他們幫扶著,我自己幹著也有勁。”
“我包的6戶,用産業資金養羊的韓吉民家內生動力最強,他盼著能給羊防疫,並進一步改良品種。”最近,幫扶責任人特門烏力吉打算把貧困戶的想法反映給相關部門。
“我們剛開始入村走訪時發現,有的貧困戶認為上級不給項目、不給資金就沒法脫貧。但是,通過多次到貧困戶家講政策,鼓勵他們自力更生,貧困戶們有了盼頭,已經動起來了。”特門烏力吉説,曾經坐等幫扶的貧困戶有的開始養土雞,有的發展庭院經濟,都增加了收入。
真心換真情
義和碑村每戶貧困戶的困難冷暖,都挂在王曉東等扶貧幹部的心上。但在具體脫貧對策上,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必須號準脈,對症下藥。
村民耿樹和兩口子年老多病,生活困難。2017年,王曉東和耿樹和商量,幫助他申請貸款2萬元購買兩頭奶牛,並讓他的女兒代養。“今年産了一頭牛犢子,小牛養一年可以賣1萬元。”耿樹和的女兒告訴記者。今年,耿樹和又讓女兒用扶貧獎補資金買了豬。
村民汪喜全和妻子都疾病纏身,無錢無力,一開始,他們對幫扶隊説,自己“啥也不想幹,啥也幹不了。”王曉東不放棄,反覆到府勸説,堅持不能讓他們掉隊,終於説服汪喜全貸款1萬元,買了一頭驢搞養殖。4月,又産了一頭小毛驢。“以前啥也沒養,現在除了養驢,我還養了3隻羊,一年後小毛驢能賣四五千元。”汪喜全瞇著眼感慨:“現在政策多好呀!幫扶幹部隔幾天就來一趟,可關心我們了。”
還在上學的低保戶王天文,父親去世了,母親也離家出走下落不明,他只能跟著叔叔一起過。但是,王天文又不符合建檔立卡貧困戶條件。為了解決王天文上學、生活的困難,王曉東來到了學校,向校長和班主任介紹了王天文的家庭困難。今年開學不久,王曉東就給校長打去電話,得知學校一學期可為王天文提供1000元的助學金,這也讓王曉東放下了心。
王曉東言語不多,心思細緻。貧困戶對健康政策不了解,王曉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到府走訪79戶有慢病患者的貧困家庭,為村民一一講明政策,明確告知哪一類藥能報銷、哪一類不能報銷,哪種病應該去醫院、哪種病應該去看門診。同時,他還幫10戶貧困戶補辦了簽約送藥服務。
為讓貧困戶減少種養風險,2016年,王曉東幫助貧困戶每人上80元商業保險,2017年給大病患者每人上150元補充商業保險,貧困戶看病報銷比例達90%以上。
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王曉東帶領幹部制定了村集體經濟3年規劃,計劃投資180萬元搞食用菌項目,現在已經吸引來了97萬元的投資。自來水不夠村民吃,他便帶領幹部群眾打深井、建水窖。
扶貧成效是扶貧幹部們默默付出的最好印證。這些年來,王曉東帶領工作隊一起努力,2016年申請87萬元扶貧貸款,扶持29戶;2017年申請旗、市兩級生産流動資金138萬元,幫助83戶;今年,脫貧戶每人又領到了1686元的獎補資金。如今,義和碑村裏每個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産業,種植最多的承包100畝種玉米,養殖最多的養羊達25隻。目前,全村已脫貧106戶224人。
今年春節前,高永新蒸了30多個黏豆包,耿樹和準備了殺好的兩隻雞,非要讓王曉東收下不可。盛情難卻,王曉東只好收下老鄉的心意,自己掏錢給他們送過去一袋米、一袋面,再偷偷放下黏豆包和雞的錢。
“看我們套不上車,便趕緊過來幫忙。園子的菜旱了,就一起幫著提水、澆水。”王海樓説,扶貧幹部總對他説:“大爺,有困難就吱聲”。
王海樓從櫃子裏拿出個布袋子,把一沓單子攤開給記者看:孫子上學補助收據、大病救助報銷單、慢病送藥手冊、産業項目金落實進度表……王海樓不識字,但幫扶隊做的事,他都記在單子上,更記在了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