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一張更加靚麗的“草原名片”

發佈時間:2018-09-12 15:13:00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張俊在 蔡冬梅 高慧李卓 懷特烏勒斯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內蒙古在做好中歐班列通關服務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本土化中歐班列。滿洲裏、赤峰、通遼、烏蘭察布、烏海……內蒙古不斷有城市加入到班列始發行列中。

“嗚——”9月4日上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呼和浩特首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沙良物流園區啟程,沿臨策鐵路途經甘肅、新疆,由阿拉山口出境,跨越哈薩克、土庫曼等國,駛向中亞地區。

“中歐班列的開行,對我們來説運輸更方便、更快捷了。”在沙良物流園區首列開行儀式現場,哈薩克客商薩伊德親眼目睹這趟載有他的貨物的列車順利開行,心裏感到很踏實。

與此同時,在波蘭最大鐵路樞紐貨運站羅茲車站,一排排中歐班列標誌性的藍色集裝箱格外醒目。從最初每週只有一列從中國開來的班列,到現在幾乎每天一列,這裡見證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在歐洲的落地生根。

從駝鈴聲聲到列車轟鳴,沉寂了幾個世紀的古絲綢之路再次熱鬧起來。而這一切,正是始於5年前中國領導人基於歷史和現實給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對外開放插上“飛翔的翅膀”

近日,烏蘭察布市一舉進入2017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刷新了人們對這個內蒙古塞外山城的認知,令人刮目相看。而七蘇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也作為中歐班列樞紐物流基地被外界廣為關注。

烏蘭察布這個殊榮的獲得,不能不説得益於中歐班列。據統計,短短3年間,從七蘇木累計開行的中歐班列次數佔內蒙古自治區80%的份額。作為唯一被列為中歐班列主要鐵路樞紐節點城市的非省會城市,烏蘭察布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依託中歐班列建起佔地2000畝的七蘇木中歐班列物流樞紐基地,打造面向俄蒙歐的重要國際物流樞紐中心。

如今,圍繞七蘇木中歐班列物流樞紐基地配套建設了電商快遞物流産業園、保稅物流園、北方家居産業園、集寧國際皮革城,成立了西北地區首家天津自由貿易區進口商品和平行汽車直營中心,引進了北京雅寶路市場。不知不覺中,這個過去在人們眼中很“土”的地方一下子“高大上”起來,購物者趨之若鶩,投資者紛至遝來。

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對外開放只是“向海而生”,那麼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廣大中西部地區似乎是看不到什麼機會的。幸運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為世界提供經濟合作與互利共贏新方案的同時,也勾畫出更加全面立體的對外開放體系,這就為我國廣大內陸地區實現對外開放提供了全新路徑。而作為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中歐班列的開行,為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提供了歷史性契機。

據了解,2018年上半年,經滿洲裏、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達1328列,同比增長64.1%;運送集裝箱8.84萬標箱,同比增長32.8%。其中,經滿洲裏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748列,同比增長15.3%;發運集裝箱63261個,同比增長17.6%。經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580列,同比增長200.5%;發運集裝箱25120個,同比增長179.3%。

據呼和浩特海關日前統計,今年前7個月,內蒙古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總值3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佔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7.8%。而據最新發佈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我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東北地區、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增速最快。這其中,中歐班列為代表的鐵路運輸立下汗馬功勞。

烏蘭察布市新組建的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內蒙古亞歐國際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永清在接受採訪時説:“烏蘭察布市正在由內陸城市變為口岸城市。”而這句話充分説明中歐班列給內蒙古帶來的巨大變化。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世界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劣勢往往在條件適宜時可以轉變為優勢。在對外開放的實踐中,這種轉換尤其明顯。內蒙古就是在這種轉換中,呈現出別樣的精彩。

“極速”服務開拓綠色通關道

9月5日上午,在滿洲裏海關鐵路口岸通關大樓裏貼有“綠色通道”標誌的窗口前,10分鐘不到,滿洲裏新運對外貿易運輸代理有限公司報關員王麗娟利索地為從廣州出發的“穗滿俄”中歐班列辦理完相關手續。“現在無論是報關還是通關,速度都非常的快,夜間到達亦可通關驗放,做到了隨到、隨審、隨驗、隨放。”王麗娟告訴記者。

截至今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已突破10000列,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運輸網路覆蓋了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據統計,這開行的10000多列中歐班列中,近六成是經內蒙古的滿洲裏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而出。

中歐班列載運貨物品類日益豐富,從單一的IT産品,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汽配、糧食食品、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傢具、化工品、小商品、機械設備等品類。同時,已形成以汽配、機械設備、日用品、食品、木材為主的固定回程貨源。

5年來,作為中歐班列線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滿洲裏和二連浩特把推動中歐班列發展作為服務“一帶一路”的有力抓手,兩地政府、海關及鐵路部門密切聯繫配合,開展“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合作,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全流程作業;海關監管與貨運列車調度無縫對接、查驗結果互認……在保證監管的前提下,將中歐班列在兩地的通關時效壓縮到了極致,為班列常態化運營創造了最優的通關環境。

據了解,從2013年截至2018年6月,滿洲裏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累計3494列,線路已達48條,主要集貨地包括蘇州、天津、武漢等60多個城市,涵蓋西南、華南、華東、東北等多個地區,對外聯接俄羅斯、獨聯體、歐洲等12個國家。為促進中歐班列便利化通關,滿洲裏海關推出一系列大舉措:“我們以提供便利通關服務、縮短口岸停留時間、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主要抓手,確保中歐班列在滿洲裏口岸高效便捷通關。這極大提高了班列運作速度,大幅降低了企業滯留費用,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近600余萬元,縮短集裝箱迴圈週期近15%,同時由此帶來的加快庫存迴圈、資金迴圈和産品先期進入市場等效果,也給企業帶來諸多間接收益。”滿洲裏海關關長齊亞洲説。

車次越來越多、運送的貨物越來越豐富、沿線國家越來越歡迎——為中歐班列創造最優通關環境的海關人深深為之驕傲。“休息時,在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來自歐亞國家的商品,許多都是通過中歐班列經過我們海關運送的,感到其中也有自己一份功勞,很自豪!”滿洲裏海關工作人員鄭廣林説。

本土班列漸顯內蒙古風範

今年5月10日,從巴彥淖爾市開行到伊朗德黑蘭的中歐班列,讓河套人民心裏樂開了花兒:編組50個集裝箱內裝的貨物全部來自於五原縣的優質葵花籽。

“線路的開通,在原有的中歐線、中亞線基礎上,為內蒙古的中歐班列再次開闢了中東線,這為內蒙古及西北地區的農業和裝備製造企業打通了又一條優質高效的國際物流通道。”中鐵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烏海貨運中心相關負責人張強説。

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內蒙古在做好中歐班列通關服務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本土化中歐班列。2016年3月25日,滿洲裏-俄羅斯雅羅斯拉伕爾班列成功開行,這是從內蒙古始發的第一列中歐班列,此後,赤峰、通遼、烏蘭察布、烏海、巴彥淖爾、呼和浩特……內蒙古不斷有城市加入到班列始發行列中,本土化班列開行越來越熱。

2017年4月25日,一列滿載著進口木材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烏蘭察布七蘇木中歐班列樞紐基地。這列火車十幾天前從俄羅斯伊爾庫茲克出發,途徑蒙古國,由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入境抵達烏蘭察布。這標誌著內蒙古首次實現中歐班列重載返程、有來有往,大大提高了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

前不久,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聯運分會秘書長李牧原在其《寫在中歐班列過萬列之際》中認為,如果説,第一階段導向是基於各地出口加工投資需求開通的物流通道,是外需拉動型的發展模式,那麼,未來的導向就應該是基於貿易便利化的發展模式,以新增的國際商品貿易的轉机分撥為主攻方向,以建立貿易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貿易分銷渠道為競爭能力的分水嶺,這是內需拉動型的發展模式。

對於中歐班列未來發展,李牧原表示,中歐班列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推動力,推動著新的國際經濟走廊的建立,將形成中西部地區未來開放的新格局,帶動中國未來四分之三的發展潛能。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和初心。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中歐班列再次將歐亞大陸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共拓發展共用、互利共贏之路。隆隆的“鋼鐵駝隊”就像砥礪奮進的中國一樣,承載著活力與擔當,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