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通遼案例”

發佈時間:2018-08-30 11:15:01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脫貧攻堅“大扶貧工作格局”模式的構建和實踐,為推動減貧事業發展提供了“通遼案例”。

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市委、市政府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創新機制、精準施策,構建了黨政主導、行業協同、社會參與、群眾主體“四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使全社會各類扶貧主體得到系統性整合,各項扶貧措施形成了強大合力,全市脫貧攻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脫貧攻堅“大扶貧工作格局”模式的構建和實踐,為推動減貧事業發展提供了“通遼案例”。全市累計實現16.4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由2013年初的22.14萬人減少到2018年初的5.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2%降至2.87%,90%以上貧困人口通過參與扶貧産業實現産業鏈增收。

強化黨政主導作用,織密幫扶網路

出臺制度體系、建立工作機制、組建督導組、召開現場推進會……通遼市把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發揮社會力量助推攻堅,不斷織密幫扶網路。

通遼市市委、市政府不斷強化脫貧攻堅政策保障,先後研究制定《構建大扶貧格局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實施意見》等31個政策性、制度性文件,使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得到了政策保障。強化精準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政策扶持、銀行貸款、項目支援,精準落實脫貧産業;對沒有勞動能力的,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託管代養等方式確保持續增收等。強化資金統籌,累計整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近200億元,支援8個旗縣市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扶貧開發需要。強化幹部選派,累計向1878個有貧困人口的嘎查村派駐駐村幹部、幫扶責任人8131人,實現了626個貧困村5人駐村工作隊和1252個非貧困村幫扶責任人“兩個全覆蓋”,結對幫扶近7萬戶貧困家庭。強化責任落實,堅持一級抓一級、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竿子插到底,層層壓實責任。

大力推進産業扶貧,助力群眾增收

做大做強黃牛産業,全面推進黃牛産業全産業鏈發展,將貧困戶全部吸納進入産業鏈增收,做到貧困戶養牛貸款全覆蓋。科左後旗共發放養牛貸款7.9億元,其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3.7億元,每戶貧困戶都能得到3——8萬元貸款購買基礎母牛,貧困戶養牛的頭均收益達0.2——0.4萬元。通過採取“1+N”和“N+1”的聯結方式,扎魯特旗探索實踐了包括龍頭帶動“保障型”“三産聯動”園區型等七種利益聯結扶貧模式。

後旗、扎旗是通遼市實施産業發展扶貧工程的縮影。通遼市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強力推進,通過優勢産業拉動、扶貧項目推動、金融資本撬動、龍頭企業聯動、基層黨組織帶動“五動模式”逐一化解産業扶貧難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集中優勢力量,瞄準貧困群眾發展需求,打出一套産業扶貧組合拳,才能破解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産業發展難題。

優勢産業拉動。培育形成了肉牛、綠色生態農牧業、玉米生物等多業融合、多極支撐的現代農牧産業體系,探索出了趕著黃牛奔小康、現代農業示範等産業拉動形式。

扶貧項目推動。依託土地整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牧業産業化、三到村三到戶、京蒙扶貧協作等重點扶貧項目,開展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夯實貧困人口發展基礎。

金融資本撬動。整合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央貸扶、財政資金擔保貸款等小額信貸産品,推進金融資本與扶貧産業發展的有機融合。

龍頭企業聯動。扶持培育壯大科爾沁牛業、余糧畜業、伊賽肉業等一批成長型、科技型、産業關聯度大的農牧業扶貧龍頭企業,建立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和幫助貧困戶進入農牧業産業鏈實現增收。

基層黨組織帶動。在全市範圍內實施黨建帶脫貧行動,全市626個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中,黨支部領辦種植養殖合作社320家,輻射帶動2.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

推動行業扶貧協同發展,拓寬脫貧途徑

除了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脫貧途徑不斷拓寬。

實施基礎設施扶貧工程。從群眾關心的水電路網房等基礎設施著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創新易地搬遷四同時機制,累計完成搬遷4471人。通過“搬遷+産業+就業”方式,扶持1150戶搬遷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節水農業、庭院種植等脫貧産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和農村牧區安居飲水工程等,滿足貧困地區發展需要。

實施金融扶貧工程。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養殖戶投放“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63.3億元,扶持4.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實現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實施綠色發展扶貧工程。該工程與全市“四個千萬畝工程”緊密結合,圍繞南部山沙區沒有水澆條件、井電設施不配套的貧困嘎查村,優先建設10萬畝淺埋滴灌節水增收工程,使8000戶貧困戶每畝節水100立方米以上、糧食畝均增産300斤以上;因地制宜發展沙地蒙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生態型産業。

實施教育和健康保障扶貧工程。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保障和大學困難家庭補助政策,2017年度為11204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教育補助金8711萬元;創新實施“一降兩免三兜底”健康扶貧保障機制,累計完成大病集中救治4457人次、慢病簽約服務54959人次、重病兜底保障1124人次。

堅持創新工作舉措,激活內生動力

扎魯特旗率先在全區實施“百姓議貧會”扶貧模式;奈曼旗以“精神扶貧五個一”工作機制為載體,鍛造群眾脫貧攻堅達小康的“精氣神”。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通遼市各地不斷創新扶貧工作舉措和方式方法,脫貧攻堅工作中有亮點有特色。利用大數據平臺、手機報,建立“拼搏通遼”“脫貧攻堅”等駐村工作隊微信群,實時曬工作、比業績、比成效、報進度。通過開展“脫貧之星”“脫貧致富能手”“勤儉持家”等載體活動,增強貧困戶生活信心、生産動力、脫貧底氣、致富能力。倡導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通過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機構,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組織引導貧困戶開展“五凈一規範”活動,切實改善人居環境;通過法治建設強化鄉風文明,做到鄉風文明與法治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通過扶持生産、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到2020年,13.54萬貧困人口脫貧、4個國貧旗、2個區貧旗縣脫貧摘帽。”這既是通遼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脫貧攻堅,歷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通遼市咬定目標,萬眾一心。隨著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在科爾沁大地上徐徐展開,決勝年度脫貧攻堅任務,首勝可期;宏偉小康夢,必將照進現實!

(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