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青青,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尕秀村村民貢保加的牧家樂裏,藏族歌手嘹亮的嗓音引來遊客的陣陣歡呼。酸奶、糌粑、酥油茶,遊客在這裡親近草原。
“旅遊旺季的時候,一天就能賺幾千塊。”貢保加的妻子卓瑪才讓説,這樣的生活過去根本想像不到。就在幾年前,這個村子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草原定居點,2015年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發起“全域無垃圾”治理的“環境革命”,讓尕秀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在尕秀村定居點上建起的65個廁所中,有10戶採用了抽水馬桶式廁所、55戶採用了生物降解廁所,從“天地廁所”到“新式廁所”,不僅村民們的生活體驗大大改善,牧區的生産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環境革命實現脫胎換骨
如今的尕秀村,一排排藏族特色房舍鱗次櫛比,屋前屋後乾淨整潔。利用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這個小村莊在成為甘南州創建的第一批“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村”後,“變身”成為旅遊專業村,大部分村民都加入到鄉村旅遊的大産業鏈裏。截至8月1日,全村實現旅遊收入280萬元。
尕秀村的變化,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來“全域無垃圾”治理建設的一個縮影。
甘南州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草原上的牛羊、坐落在山間的小村莊,讓這裡的風光美不勝收。然而,延續多年的遊牧生活方式帶來的人畜混居等問題導致村莊及房內環境雜亂。回首曾經的甘南,雖然頂著“九色香巴拉”的光環,但“只顧溫飽、不顧面貌”的做法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亂堆亂放、亂倒亂扔,讓草原上堆積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介紹,2015年,被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後,甘南州自加壓力,為這個創建目標加了3個字:無垃圾。全州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實現脫胎換骨之效。甘南州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推動形成了“全民發動、全員參與、全域治理、全時保潔”的工作格局,徹底整治“臟亂差”,實現了4.5萬平方公里青山綠水大草原“全域無垃圾”的預期目標,全面提升了甘南的整體形象和氣質內涵。
村容整潔養成健康習慣
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每個人都成了這片草原的“保潔員”,守護草原的美麗和寧靜。
在瑪曲縣歐拉鄉班禪新村,村民尕布早起後,照例拿起掃把將門前院內打掃了一遍。看似尋常的舉動,對於曾長期過著遊牧生活的尕布和他的鄰居們,卻是慢慢才養成的習慣。“過去滿地都是牲畜糞便,臟水到處流,村裏成了一個大的垃圾堆。” 回想起過去村子的情形,尕布感慨萬千。人畜分離和廁所的改變,讓他感到方便了很多。
與此同時,班禪新村2015年和2016年實施了水、電、路、房、文化、健身等多方面的重點建設,完善了村子的基礎設施,村子不但整潔了,也更有氣質了。
不僅僅是生活環境改變了,健康生活習慣也養成了。
為了讓“全域無垃圾”的理念深入人心,甘南幹部採取了“笨”但十分有效的辦法:親自示範。
甘南州領導幹部帶頭上街“大掃除”,在各自負責的區域內清掃街道、撿拾垃圾、擦洗人行道護欄;推動環境衛生整治觸角由地面向立面延伸,重點解決城區部分建築、商鋪、車輛“亂”的問題,徹底清理陳年衛生死角。女幹部則走進農牧民家庭,教婦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以前,人們不注意愛護環境,喜歡亂扔垃圾,山上、草地上有了垃圾非常難看,我們每天撿拾垃圾的工作量也非常大。”甘南旅遊區執法隊的工作人員説。在實施網格化管理後,生態旅遊區劃分了不同的片區,責任到人,人人都是環境衛生的守護者。執法隊的工作職責,更多變成了宣傳,工作量小了很多。在甘南,許多旅遊景區都在發生同樣的變化,不但衛生環境越來越好,廁所、路燈等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環保自覺增強發展後勁
“環境革命”給甘南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村民王萬壽帶來了好機會。
冶力關是國家4A級景區,靠著這樣好的資源優勢,王萬壽是村裏最早開起農家樂的那一批人之一。但是村子衛生環境差,導致生意一直冷清。“環境變好前後,差別太大了。之前沒多少客流量,現在旺季客流量激增,從2016年開始,我的農家樂每年純收入接近10萬元,村裏目前有40戶農家樂,生意都非常好。”
在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的同時,甘南州還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深度融合,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靠山護山、靠水護水、集約利用”的綠色方式轉變,愛綠護綠逐漸成為甘南州各族人民發自內心的“生態信仰”和“環保自覺”。
在甘肅省內,“全域無垃圾”行動也在全面展開。甘肅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陳衛中説,“今年上半年,甘肅省文化旅遊業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旅遊業呈現出高品質發展的蓬勃態勢。旅遊業是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重要引擎。而‘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有效提升了環境品質,村子美了,有顏值更有氣質,這為我們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著力推動旅遊業成為生態産業的排頭兵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