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奮力書寫新時代綠色發展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8-08-01 20:32:44丨來源:學習時報丨作者:王建軍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奮力書寫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

推動綠色發展,可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是解決生態與發展問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金鑰匙”。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奮力書寫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青海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具備綠色發展的資源稟賦和天然優勢,同時發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推動綠色發展,可以高效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是解決生態與發展問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金鑰匙”,必須走好保護優先、綠色發展這條路。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建設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為主攻方向,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用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努力讓各族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切實拓展生態空間,鞏固綠色發展屏障。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特別指出,“今天的青海,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強調,“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來不得半點閃失。”“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決守住生態底線,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們深刻認識到,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什麼時候保護好生態,什麼時候人民就受益;什麼時候放鬆了對生態的保護,人民的利益就會受損。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增強不抓生態是失職、抓不好生態也是失職的責任感,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不斷完善“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著力建設主體功能區,加大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各類區域政策,加快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形成。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以“城鄉綠化美化”“全民義務植樹”等八大行動為載體,大面積推進人工造林增綠提質增效。各族群眾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深入推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健全和落實重點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建立河湖長制,積極開展“碧水藍天”和“家園美化”專項行動,加大工業污染源和農牧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牧區人畜飲水安全、改水改廁、污水和垃圾處理,不斷提升城鄉凈化美化秩序化水準。積極落實重點生態工程,啟動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等重大工程建設。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組織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通過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越來越好,濕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青海湖水域面積達到了18年來的最大值。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環境更優美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

積極打造綠色産業,築牢綠色發展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綠色産業是綠色發展之基。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對重大問題的求解性思維,加快構建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綠色産業體系。堅持集約化有機化品牌化方向,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加強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園建設,打造糧油、果蔬、畜禽養殖和沙棘枸杞等“四個百億元”産業,培育壯大十大特色農牧産業,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産基地和有機枸杞生産基地。堅持以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核心,通過“百項改造提升工程”“百項創新攻堅工程”,不斷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特色産業齊頭並進,加快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鹽湖化工、光伏發電、生物醫藥等優勢産業快速崛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八大綠色産業技術體系”已具雛形。堅持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支點,高起點謀劃現代服務業佈局。依據各區域的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功能定位,規劃建設一批服務業集聚區,全力推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十大現代服務業産業,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逐漸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逐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現代服務業層次和水準大幅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旅遊業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進入高品質發展的黃金期。目前,我們正在加速綠色轉型,産業不斷回歸生態“本色”、提升生態“純色”、凸顯生態“特色”,結構更優了、動力更足了、實力更強了、效益更高了。

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增強綠色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紮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完善機制,才能為綠色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充分發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先後出臺40多個生態領域改革方案和意見辦法,深化空間規劃體制改革,抓好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綠色融資改革試點,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各類環境權益融資工具,開展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落實工業企業能效“領跑者”制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成效更加明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國家戰略,與援青省市進一步深化綠色産業發展合作,與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清潔電力能源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全面推動青洽會、環湖賽、藏毯展、文化旅遊節提檔升級,綠色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加大對地方政府綠色發展的年度考核,取消28個縣市區GDP等4項考核指標,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權重,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綠色考核的導向更加明確。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系統工程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尊重群眾,統籌生産生活生態,創新體制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群眾參與綠色發展。全面探索建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制度,共設置草原、森林、濕地生態管護公益崗位12.6萬個,農牧民群眾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中嘗到了更多甜頭、得到了更多實惠,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敞亮。

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營造綠色發展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我們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是最大的發展,綠色文明是最大的文明。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規劃編制、項目審批、工程建設、人民生活和政府監管等方面,持續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市場導向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全省上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加強生態環境戰略地位和綠色價值觀教育,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和生態道德,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幹部職工培訓、農牧民技能培訓體系,廣泛組織開展各種生態文化活動,各族幹部群眾的生態文化素養明顯提高。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的“綠色細胞工程”行動,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尚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的良好風尚。現在,全省上下更加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注重挖掘少數民族優秀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鮮明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