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為脫貧攻堅插上“黨建+”翅膀

發佈時間:2018-07-11 11:24:40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白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的巴圖巴格那和妻子淩晨5點就開始忙活了,鍘草、拌飼料、打水,喂馬、豬、牛、羊、駱駝。巴圖巴格那家從貧困戶變為全旗知名的“五畜興旺”戶。

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強基固本的重要任務,在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的結合點、關鍵點上做文章,練就一身“繡花”功夫,以“黨建+扶貧”模式促脫貧攻堅,引領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真抓實幹、落地見效。

駐村工作隊幫扶出“新招”

今年一開春,鄂托克旗蒙西鎮鹼櫃村就與內蒙古北緯中墾農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達成了了土地流轉協議。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幫助鹼櫃村72戶農民依託自身成立的種植合作社以每畝土地350元的價格將1500畝土地入股,期限為10年,公司每年若盈利,則必須按照股份制協議給農民分紅;若公司未盈利或者虧損,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扣除農民350元/畝的入股金額,充分保障農民的收入和權益,協議還規定在種植和經營期間優先雇傭擁有股份的部分農民。

入股農民孟潤蘭高興地説:“我今年60多歲了,幹不動了,以前辛辛苦苦種地一年也就掙一萬多元,現在企業租我的地,待在家裏每年也能收入一萬多元。”

鹼櫃村總耕地面積9677畝,目前除已被寧夏某水稻種植公司承包用於水稻種植的3000多畝鹽鹼地外,剩餘6000余畝中可用於農作物耕種的約4100畝,戶均不足10畝,無法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種植模式,加上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外地打工或者在企事業單位上班,留在本村從事農作物種植的人員年齡偏大,且傳統種植觀念嚴重,這些現實情況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根據上述情況,鄂托克旗宣傳部駐村工作隊與蒙西鎮和鹼櫃村的相關人員多次入戶走訪,實地了解生産生活情況,為當地制定的針對性較強的幫扶措施。在大力推進實施土地流轉項目的同時,鄂托克旗宣傳部、蒙西鎮政府還聯合推動組建了再就業工作隊,通過與周邊地區、園區企業等合作,以雇傭的形式將鹼櫃村剩餘勞動力介紹給企業,幫扶實現再就業。

為了讓駐村工作隊切實發揮作用,推動全旗精準識貧、精準脫貧工作再上新臺階,鄂托克旗選派了247名政治素質好、熱愛農村牧區事業、敢於擔當、作風紮實的優秀幹部組成75支包聯駐村工作隊,分別派往六個蘇木鎮75個嘎查村,主要目標任務是幫助嘎查村緊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脫貧攻堅、集體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人居環境整治、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同時,為推動包聯住村各項任務有效落實,該旗旗委、政府為各蘇木鎮成立了脫貧攻堅推進組,指導駐村工作隊摸清産業現狀、集體經濟、扶持項目、異地搬遷、立地條件、致貧原因等情況,督促蘇木鎮完善脫貧攻堅臺賬檔案建設,抓好精準脫貧“回頭看”工作,及時反饋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參與脫貧攻堅有關政策協調和落實等,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的巴圖巴格那和妻子淩晨5點就開始忙活了,鍘草、拌飼料、打水,喂馬、豬、牛、羊、駱駝。巴圖巴格那家從貧困戶變為全旗知名的“五畜興旺”戶。他説:“是阿爾巴斯蘇木在嘎查捐助的‘黨員滾動扶貧羊’,幫助我擴大養殖規模,讓我住上新房,奔小康。”

幾年前,巴圖巴格那因家裏缺少勞動力,自己又生了場大病,生活陷入困境。2014年,他所在的阿爾巴斯蘇木全面推行“黨員滾動羊”幫扶措施,給他家送來30隻母羊,母羊歸嘎查,羊絨及羔羊歸個人,並與他簽訂養殖協議,進行跟蹤服務,幫助擴大養殖規模。這讓巴圖巴格那燃起脫貧致富的信心。2017年,他家僅銷售馬奶的利潤就達4萬多元,羊群也由最初的40多只增至200多只。

“滾動扶貧羊”這種幫扶模式,創新了扶貧機制,破解了脫貧攻堅工作難題,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目前,該旗“黨建+模式”工作正在逐步有效推進中,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牢固樹立“黨委服務支部、黨建服務中心、黨組織和黨員共同服務群眾”的服務型黨建工作理念,駐村扶貧幹部兼任村級代辦員,服務群眾,密切了幹群關係。

除此之外,鄂托克旗還通過幫扶單位、蘇木鎮黨委、嘎查村黨支部及第一書記等多方聯動,針對不同村情、不同勞動力、不同致貧原因,實施分類特色幫扶,創造性提出了“支部+合作社+農牧戶”、“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産業扶持戶”、“黨支部+企業+合作組織+農牧戶”等的産銷結合發展模式,解決農牧民在養殖、種植業方面的資金、銷售難題,並在資訊、技術、就業等方面提供支援,充分發揮支部班子引領模範作用,形成支部班子與合作社共同幫扶的局面,幫扶項目成效顯著,有效地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和嘎查村集體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