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靜:牧草豐收農民樂,生態和經濟雙贏

發佈時間:2018-07-11 10:18:58丨來源:天山網丨作者:唐玉 段書強 劉菊花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和靜縣在荒漠地治理中,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大面積栽種牧草,既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在和靜縣哈爾莫敦鎮烏拉斯臺村,農民都吉爾加甫(右)同村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我的苜蓿是村里長得最好的,我今年種了100畝地的苜蓿,增收致富不成問題。”7月3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哈爾莫敦鎮烏拉斯臺村的農民都吉爾加甫高興地説。

在都吉爾加甫的牧草基地看到,一片豐收的喜人景象。一大清早,都吉爾加甫就駕駛著收割機在牧草基地收割苜蓿。

都吉爾加甫告訴筆者:“苜蓿要晾曬兩天才能打包。烏拉斯臺村因獨特的土質,特別適合種植牧草,這第一茬收割後,還會有第二茬、第三茬,既能滿足自己家牛羊口糧問題,又能賣錢,除去成本,100畝地純收入近10萬元。”

以前,都吉爾加甫家養了2頭牛、25隻羊,由於沒有種植牧草,主要靠割田野上的青草喂牲畜。近兩年,隨著牲畜數量增加,都吉爾加甫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每天僅僅是割草就要佔去很多時間。為了省事省力,他索性把羊趕到山坡上的撂荒地自由採食。但是一旦到了秋冬季,田野上的青草大多已枯死,牛羊的口糧成了問題。

都吉爾加甫駕駛收割機收割苜蓿。

2018年,和靜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駐哈爾莫敦鎮烏拉斯臺村“訪惠聚”工作隊在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建議他將承包地改種牧草。如今,都吉爾加甫實現了自給自足與增收致富雙重效益。

都吉爾加甫説:“之前因青飼料不足,就收購臨近村民的玉米秸稈等,收購多了儲存不好會發黴甚至爛掉,牛羊吃了容易生病,現在,自己種植了100多畝牧草,不僅滿足了自己家牛羊所需,也降低了購買飼料的成本。把收割的牧草用切割機加工後,在裏面拌入一定比例的糧食等精飼料,以及食鹽等添加劑,是牛羊最好的飼料。牧草一年采收三茬,種一畝可收割8噸左右。”

近年來,和靜縣在荒漠地治理中,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大面積栽種牧草,既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和靜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駐哈爾莫敦鎮烏拉斯臺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玉素甫江·吐爾地説:“種養結合是一種結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生態農業模式,目前,烏拉斯臺村通過種養結合,大力發展青貯玉米、甜高梁等優質飼草料,推進草畜配套,形成植物生産、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生態迴圈系統,千方百計引導農牧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和靜縣牧草品種以紫花苜蓿為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9079.1畝,種植地主要分佈在和靜鎮、乃門莫敦鎮、哈爾莫敦鎮、巴潤哈爾莫敦鎮、額勒再特烏魯鄉等地。

(原標題:和靜縣:牧草豐收農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