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風景大道"為全域旅遊提質 180公里草原公路將成承德新地標

發佈時間:2018-06-14 09:53:00丨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丨作者:周明陽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全長180公里,正成為承德打造旅遊産業模式的新樣板、全域旅遊發展格局的新地標。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設,為承德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圖為承德壩上夏日風光(攝影:周明陽)

  圍場縣三義號村民居屋頂改造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攝影:周明陽)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東起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經禦道口牧場管理區、圍場縣,西至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全長180公里。這條中國“最美草原天路”,正用她如畫的美景詮釋著承德水源涵養、綠色生態的宏偉藍圖,成為承德打造旅遊産業模式的新樣板、全域旅遊發展格局的新地標。

一場小雨後,塞罕壩的空氣愈加清冽,路邊的草叢裏,一隻小松鼠探出頭來,轉眼又消失在森林深處。這裡是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節點之一的塞罕壩森林小鎮。借河北省第三屆旅遊發展大會東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水源涵養新生態

綠草如茵,野花芬芳……今天的塞罕壩,是雲的故鄉、水的源頭、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一路穿行在塞罕壩深深淺淺的綠意之中,遠處繁茂的落葉松林隨風輕擺,路邊各種灌木和青草鋪陳開來,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清爽之氣滌蕩心肺。在2017年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承德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有力舉措獲得國際社會讚譽。

沿著風景大道往南,在42公里外的圍場禦道口村,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裏的細鱗鮭在水裏遊得十分愜意。全國惟一一個以河柳林、細鱗鮭為保護重點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就坐落在這裡。這裡還有國家一級鳥類黑鸛、二級鳥類大鴇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盤龍參、野生大豆和野生金蓮花……規劃建設總面積250.3公頃的小灤河濕地公園建成後,將有效恢復濕地蓄水功能,凈化改善濕地水質,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增加濕地景觀,改善周邊生態環境,保護華北地區水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掉到粥鍋裏”,當地流傳著的民謠,是灤河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在灤河流經的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的豐寧永太興生態景區,一望無際的豐盈水草,奔流不息的灤河,神秘幽靜的濕地,原始多樣化的自然生態環境讓人流連忘返。

建設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對承德“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這一功能定位的貫徹落實。一路走來,這裡天藍、山綠、水清、景美,路旁汩汩清流一路淌過原野,流過高山,奔騰到遠方,潤澤著大地。這是人文景觀與自然風景完美融合的“一號”風景,在這裡,宏大的國家戰略正化身為鮮活的生態實踐。

産業模式新樣板

在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現實需要。“承德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在生態。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走出一條‘靠發展生態生財聚財、涵養水源拓展財源’的綠色發展新路。”周仲明説。

輻射帶動、生態先行,承德在建設過程中堅持“景觀生態交通+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理念,彰顯生態特色,嚴格保護每個風景群的原始生態環境,在保護自然景觀環境、傳承地方文脈的同時,輻射帶動周邊景區村莊的發展,把保護和發展生態與扶貧開發、特色農業等統籌結合起來。

行走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不時就有極具特色的地域景觀映入眼簾。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老窩鋪鄉就是沿途經過的一個小鎮。依託美麗鄉村改造工程,全鄉一共改造了357戶,街巷硬化14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20多盞。青磚灰瓦,白色墻麵粉刷一新,用村民的話説,“變化翻天覆地”。

優良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農村新貌不僅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前來洽談合作,也讓村民開始在家門口“自主創業”。“咱們村自然環境這麼好,又守著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我琢磨著開個‘農家樂’,讓更多人到咱們壩上看美景。”剛剛註冊了途陽旅遊品牌的上窩鋪村村民劉君利興奮地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鄉親們一直記在心底。青山綠水不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是旅遊富民的資源。統計數據顯示,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設和第三屆河北省旅發大會的舉辦,將助推壩上壩下區域6.2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催化旅遊扶貧開花結果,真正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富民的良性互動。

全域旅遊新範例

5月20日,在豐寧魚兒山牧場,紅色的播種機正在播撒油菜花種子,一個月後,在這裡5700余畝的草場上,將可以看到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盛開的景象。同一天,在270公里外的承德科技大廈一樓會議大廳,38名選手正在緊張角逐第三屆河北省旅發大會講解員的十強名額。此次比賽勝出的選手將有可能站在魚兒山牧場的花海前,為海內外嘉賓介紹承德的發展情況。

在空間上打破獨立景點“單打獨鬥”,在産業上實現多維發展,承德以建設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為契機,打造以風景路網為載體的巨線型旅遊經濟帶和旅遊目的地,推動承德旅遊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區的地理分界線,自然景觀多樣;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線,歷史人文資源豐富。它串聯起木蘭秋獮、阿魯布拉克圍、茶鹽古道、國家牧場、契丹部落、中國馬鎮六大組團20個旅遊項目。“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森林、草原、濕地、湖泊、山地五種資源的集聚區,是名副其實的風景長廊,又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繁榮共生的文化地帶,這為承德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承德市旅發委調研員李思泉説。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形象標識系統負責人、清華美院博士馮祖光告訴記者,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將整合多樣化資源稟賦,通過“廊道建設+産業延伸+市場精分”匯聚形成壩上草原休閒度假大道,建設國家生態旅遊草原特色風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