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道風景線更加春意盎然

發佈時間:2018-05-24 16:47:52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相恒義 蔡冬梅 胡日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為了保護草原生態,農牧民逐步改變放養牛羊的傳統,積極備草備料,開始習慣圈舍飼養;過去不注重環境焚燒秸稈的老習慣,變成了自覺回收、改做飼料的科學方式

——中宣部定點扶貧科右中旗助推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紀實 

天剛濛濛亮,科爾沁右翼中旗杜爾基鎮德勒圖烏蘇嘎查的美榮和鄰居姐妹一起,站在嘎查村口的公交車站牌下,等待最早的那趟班車,她們要去鎮上參加“蒙湘牽手·繡美生活”刺繡技術培訓班。據悉,本次刺繡培訓班是中宣部派來的扶貧隊在科右中旗牽頭組織開展的“圖什業圖學習講堂”系列傳習活動之一。

晨曦中,路邊青草露珠點點,不知名的小野花也悄悄綻放,科右中旗草原上的春天到了!

為了那份囑託,將“扶志”“扶智”進行到底

科右中旗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地處科爾沁沙地,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全旗 26 萬人口中,蒙古族佔了八成半以上,屬於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區,1988 年被國家列為扶貧工作重點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 2020 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他在內蒙古自治區視察時,曾親切寄語囑託:“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為了這份囑託,科右中旗自 2015 年底成為中宣部的扶貧點,便成了全體“中宣部人”在祖國北疆的一份深情的牽掛。部領導有的深入科右中旗實地調研,部署扶貧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有的與前來拜訪的科右中旗領導圍坐在一起,商議脫貧大計;有的在部機關親切接見外出學習考察歸來的科右中旗鄉村教師,鼓勵老師們立足三尺講臺,書寫青春故事……依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資源優勢,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扶志與扶智,這是兩年來中宣部力求將文化的雨露精準滴灌到科右中旗每一位貧困群眾身上、不曾動搖的扶貧之策。

中宣部全體幹部職工把助力科右中旗脫貧攻堅的責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朝斯夕斯、念茲在茲。他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的重要思想,在扶貧工作中將深深的牽掛和關心,化作一系列“請進來”“走出去”的教育培訓計劃,著力促進科右中旗幹部群眾提升綜合素質,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準。

“我是 2017 年春季參加學習的,這段學習經歷讓我記憶猶新,嚴謹活潑的學風、高端新穎的課程、細心週到的安排,讓我收穫滿滿,受益終身,更加堅定了為宣傳事業奮鬥的信心。”高力板鎮宣傳委員馬薩如拉這樣愉快地回憶著那段難忘的時光。兩年來,共選拔了科右中旗 30 名宣傳文化幹部,參加了全國新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培訓班,幫助他們增強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本領。

“在為期 10 天的學習考察中,我們領略了名師風采,學到了先進經驗。特別是中宣部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重視,令我們感動。中宣部領導在百忙之中同我們座談,鼓勵我們立德樹人、熱愛教育,為家鄉脫貧攻堅事業做貢獻,讓我們終生難忘。”巴彥呼舒鎮第二中學陳麗紅老師這樣講述她外出學習的經歷。像這樣的培訓班這兩年來共選拔了 45 名優秀鄉村教師,赴經濟發達地區的名校學習考察,幫助鄉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準。

除了“走出去”,中宣部還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教育專家赴科右中旗講課,撥出專項經費支援科右中旗教師進修學校,在暑期開辦了數學學科、班主任工作和微課製作等短訓班,讓 1491名教師得到了假期充電的機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些接受過教育培訓的幹部和教師,好比一顆顆飽含希望與力量的種子,在科爾沁草原的春風吹拂下,紮根沃土、開花結果。

一張張聚精會神的臉龐,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出現在第 20 期“圖什業圖學習講堂”上,來自巴彥呼舒鎮各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正認真聆聽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鄭磊教授帶來的專題講座。“專家講得通俗易懂,我們老年人聽得明白,還能夠照著去做,有信心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希望多舉辦這樣的健康知識講座。”巴彥呼舒鎮社區居民王貴才這樣對記者説。

策劃組織、支援辦好“圖什業圖論壇”,是 2016 年 5月中宣部定點扶貧科右中旗以來的一項創新舉措。為了更加接地氣,目前論壇更名為“圖什業圖學習講堂”。兩年來,已舉辦“時事政策”“文化建設”“家庭教育”“全民健康”“公文寫作”“專項技能”等培訓講座 32 場,超過 1.2 萬人次的農牧民、基層幹部、待業青年、社區老人從中受益。特別是為幫助貧困家庭婦女增收脫貧,聯繫長沙縣派送刺繡技師,走進科右中旗 10 個基層授課點,培訓農牧民繡工 3500 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六成。讓駐村的扶貧幹部欣喜地看到,每當舉辦培訓班,十里八村的農牧民婦女早早地起了床出了門,她們知道老師要教給她們的不僅僅是繡技,還將帶給她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希望,別提她們有多高興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擺脫貧困重要的是擺脫意識和思想的貧困。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思想落後,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

帶著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的學習與踐行,帶著中宣部領導的要求與囑託,工作在科右中旗扶貧前線的中宣部扶貧隊員,自 2016 年那個春天,一見到科右中旗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那一天起,就與他們在不同場合,始終圍繞物質與精神“兩個文明”協同發展的思路,共同謀劃著物質與精神“兩個脫貧”齊頭並進的工作對策。

2017 年 3 月 30 日,旗委書記白雲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在全旗啟動實施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工程確定以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帶動為一個“動力軸”,以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産方式為兩個“螺旋翼”,以改變居住環境、改變陳規陋習、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為三個“發力點”,著力幫助農牧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目前,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在旗委、旗政府的強力推動下, 30 個示範嘎查在紮實推進,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和生産方式在悄然發生變化:為了保護草原生態,農牧民逐步改變放養牛羊的傳統,積極備草備料,開始習慣圈舍飼養;過去不注重環境焚燒秸稈的老習慣,變成了自覺回收、改做飼料的科學方式;祖祖輩輩每餐飯都少不了的鹹菜疙瘩,在餐桌上也越來越少見了……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了孩子們的美好明天,2016 年 6 月的一天,中宣部扶貧隊員走進巴彥呼舒鎮第五小學,與校長徐春陽等老師一起,探討如何在弘揚國學中激勵孩子立志成長,如何更好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從此,把抓好此項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他們走遍了全旗的所有中小學校,調研情況、起草文件、制定方案,建議設立“美德基金”,推動各中小學校開展“道德銀行”美德存儲活動。目前,除職中、特殊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外,全旗 39所學校全部開設“道德銀行”,12580 名中小學生人人開通“個人賬戶”,美德存儲與激勵機制有序運作,文明校園建設有序推進,這一創新性舉措得到學生家長的稱讚,也成為全旗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得到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有關部門的好評,相關媒體作了專題報道。

“‘道德銀行’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作為家長,我們十分關心文化課學習,更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道德教育就需要這樣生動的載體。”在科右中旗教育局“道德標兵”評選表彰會上,巴彥呼舒鎮第一小學學生家長烏日娜對這項活動表示非常贊同。孩子們臉上多洋溢一點燦爛的笑容,家長們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就多了幾份放心和滿意。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不打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緊緊圍繞扶智、扶志,扎紮實實開展定點扶貧,是中宣部機關黨委、部扶貧辦堅持用繡花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推進扶貧工作的一貫思想和做法。

為了那份美好,把文化的陽光照進百姓心裏

北國的春天來得有些晚,但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西日道卜嘎查小舞臺,在陽光的普照下漸漸“甦醒”了。午後,歡快的音樂在文化廣場上響起,農牧民在小舞臺上歡快地跳起安代舞,拉起了四胡琴,奔放的舞蹈與悠揚的琴聲,把草原上春的消息傳向遠方。

“嘎查小舞臺建立以來,只要天氣好,嘎查男女老少都願意到廣場來活動,唱歌跳舞,做操健身,文化廣場和小戲臺成了村裏最有人氣的地方。大家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鍛鍊,過去酗酒滋事、麻將賭博的陋習已成了老黃歷了。你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多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啊!”西日道卜嘎查農牧民白富德自豪地説道。

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中宣部領導和同志們的眼裏,文化惠民文化扶貧就是焦點、就是中心。為了補齊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短板,幫老百姓過上有文化的生活,在“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建設中,中宣部協調安排專項資金,進一步完善了全旗 173 個嘎查的中心廣場、活動室、小戲臺、宣傳欄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西日道卜嘎查文化廣場就是這其中一個,文化廣場建成兩年來,給農牧民百姓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為了讓農村牧區的孩子跟城裏孩子一樣,能夠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享受愉快的童年,中宣部還幫助協調上級單位新增了12 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全旗各蘇木鎮中心校的孩子們從此都有了自己的素質教育陣地。為了提高基層新聞宣傳報道能力,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他們幫助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優先安排資金,對科右中旗電視臺進行了數字化改造……有了嶄新的錄影機,在活動現場採訪的記者梁永峰,感到如今“鳥槍換炮”,雖然工作累點,但工作效率更高了,心情更暢快了。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在科右中旗烏蘭牧騎排練廳,演員們正緊張地排練著《習總書記回信了》這個自編自導的節目。“正是因為中宣部的幫扶,在春節慰問演出時,給我們派來了著名的導演與藝術家,我們才有機會跟著很多大腕學編劇、學表演、學舞蹈,還糾正了我們過去許多演出上的問題,啟發了我們的藝術靈感,給我們上了免費的培訓課。”科右中旗烏蘭牧騎隊長韓寶力高説道。

中宣部連續兩年派來一大批像楊洪基、劉蘭芳、霍勇、劉媛媛等藝術家,走進科右中旗舉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慰問演出活動,為廣大農牧民送來了高規格、高水準的文化大餐。國家級著名攝影家拍“全家福”活動,給草原給牧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攝影家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尋常百姓家,將農牧民的辛勤勞動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感人畫面,定格在鏡頭裏,定格在“全家福”照片裏,留在他們永遠感動和珍惜的回憶裏。

2018 年春節前夕,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藝術攝影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專家學者齊聚科右中旗,為當地謀劃文化發展的藍圖,他們的建議讓蓄勢待發的科爾沁文化找到了發展方向。他們在科右中旗開展的藝術指導,使旗裏的文化人大獲教益,激發了藝人們熱愛家鄉、謳歌家鄉的熱情。由著名詞作家車行、曲作家李昕創作的《馬鎮楓情》旗歌,如今在科右中旗大地上開始傳唱……

早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子上,在科右中旗圖書館,閱覽室內近百名讀者在安靜地閱讀,有滋有味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書架上,中宣部捐贈的圖書整齊地碼放著,成了館裏這些年來,最受歡迎、借閱頻率最高的“新寵”。

“中宣部對科右中旗圖書館的幫助,不僅僅捐書,還協調聯繫了長沙縣要在圖什業圖廣場上建設一個數字化‘閱讀空間’,擬出資近 100 萬元,投放電子閱讀設備和 1 萬多冊圖書,打造一個 24 小時自助借還的圖書室。”科右中旗圖書館館長包秀蘭一邊翻看著數字化圖書室的設計方案,一邊補充説道:“我相信,它會滋潤這裡讀者朋友的心靈,這裡也將成為巴彥呼舒鎮一道亮麗的風景”。

著眼不斷豐富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這兩年中宣部為科右中旗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部機關捐贈價值100 余萬元的圖書期刊近 4 萬冊,還聯繫長沙縣捐贈價值6 萬元的圖書 2000 冊,幫助科右中旗圖書館解決了館藏不足問題,使之順利通過了“國家一級圖書館”復評,還在2017 年榮獲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聯繫國家圖書館捐贈價值 56 萬元的教輔圖書 2萬冊,為 18 所中小學校補充了緊缺的圖書資料。聯繫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公司為 44 所中小學校,免費安裝價值約 126 萬元的數字圖書館,為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搭建了進步的階梯。

“低保戶王秀峰需要一桶油”“低保戶周國忠需要一個新的電飯煲”……走進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伊和蘇莫社區,一張張便利貼貼在微心願墻上,等待著好心人的幫助。

“中宣部定點扶貧的觸角伸向了我們社區,真沒想到呢。他們扶貧隊員很關心社區工作,組織科右中旗志願服務總隊入駐,支援和指導社區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老百姓的娛樂生活,幫扶貧困學生,我們社區的居民真的很感激他們呢。”巴彥呼舒鎮伊和蘇莫社區書記吳敏這樣對記者説。

2017年,對於家住額木庭高勒蘇木寶力格臺嘎查的桂英來説是個暖心年。就在這年,她與長沙縣的“愛心家庭”彭瑞芳女士結下深深的緣分,她的孩子們都親切地喚彭瑞芳女士為“額吉”。

桂英一家靠種地為生,家裏3個孩子都在上學,小兒子陳文光患有先天性骨瘤,為了給兒子治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長沙縣與科右中旗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以後,桂英收到了結對家庭彭瑞芳女士 2300 元愛心資金及3次衣物郵包,在結對幫扶記錄上,小兒子陳文光用稚嫩的筆跡,一筆一劃記錄著“額吉”的資助情況,字裏行間寫下的是對好心人的感激之情,也是對來自社會各界支援幫助的感恩之心。像桂英一家這樣,與長沙縣愛心家庭結對的,在科右中旗有 104 戶人家,他們都同樣感受到了來自 5000里外的這份親情。

慰問幫扶,溫暖人心。這兩年,中宣部扶貧隊員把部機關全體幹部職工對貧困群眾的深情厚意,持續不斷地輸送到了科右中旗需要幫助的人們身上。當440位貧困老人、刺繡老藝人每人收到500元慰問金,他們感受到濟困助老、老有所尊的溫暖;當 600多名求知若渴的寒門學子,收到中宣部扶貧隊員幫助聯繫的愛心捐款,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心和期待;當科右中旗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坐上由昆山市安徽商會捐款購買的新校車,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愛心和關懷;當寒冬來臨,從常州、無錫寄來的 3700 余件衣物,分發給環衛工人、低保老人和嘎查貧困群眾,他們穿到身上卻暖到了心底;當 15 戶貧困家庭每家收到 200 只雞仔,嘗試發展庭院經濟,聽著小雞“嘰嘰”的叫喚,他們明白了政府是助力,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一次次走訪調研,一回回心手相牽。北京與科右中旗雖然相距 2000 裏,但扶貧的責任與奉獻,讓兩地變得近在咫尺;北京與科右中旗常年溫差 10 多度,可中宣部幹部職工的熱情和關心,讓科右中旗大地始終溫暖如春。

為了那份希望,內聯外引促進高品質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對科右中旗的産業發展,中宣部領導特別重視,也非常支援和鼓勵前線的扶貧隊員,積極努力參與這方面的工作,探索“造血式”扶貧之路。

幫助協調國家有關部門,依規核許科右中旗 2×66 萬千瓦電廠項目,培育當地經濟發展引擎;引進北控環境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託管巴彥呼舒鎮的環境衛生,保潔面積 280 萬平方米,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引薦湘財證券公司與科右中旗簽署精準扶貧合作協議,聘請農業專家提供農業政策和技術諮詢服務;聯繫美菜網推動科右中旗發展訂單農業,通過“網際網路+”助推農特産品線上銷售……

發展産業經濟,必須增強品牌意識。科右中旗是“賽馬之鄉”,為幫助科右中旗打響“疏林草原·楓情馬鎮” 的新名片,培育文化旅遊産業,助力脫貧攻堅,中宣部先後 5 次組織媒體記者,對當地舉辦的國際賽馬旅遊文化周、五角楓文化藝術節等賽事活動進行採訪,通過媒體的宣傳吸引遊客和消費者,也及時全面地向外界介紹科右中旗脫貧攻堅工作的進展成效,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2017 年 11 月,有一幅廣告成了媒體的亮點。廣告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和農民日報 5 家報紙相繼刊出,簡潔而又凝練地介紹了科右中旗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旅遊文化、産業發展情況。每家報紙都拿出整版篇幅,用扶貧公益廣告的形式,支援科右中旗這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級貧困旗縣。

“扶貧公益廣告的宣傳效果超出了預期,搜狐、網易等網站都轉載了廣告內容,吸引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僅《光明日報》在搜狐網上的客戶端總閱讀量就有 13 億人次。” 科右中旗旗委宣傳部的白旭晴介紹説。

記者在杜爾基鎮鮮光村嘎查採訪時看到,一塊塊耕地又在進行新一年的播種,科右中旗二龍屯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薛國峰正為與長沙縣企業的合作忙碌著。今年,杜爾基鎮鮮光村嘎查是兩地重點合作項目“水稻戰略”的五個試點區之一,在薛國峰的筆電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兩地企業已落地項目和五大合作的詳細內容。將科右中旗打造成長沙縣的種植、養殖、原材料輸出基地,促進湘蒙經濟文化交流,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是薛國峰為之努力的願景。

“我們科右中旗有很多天然優質的資源,長沙縣企業有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農業技術,我相信兩地的合作,定能擦出炫麗的火花,結出豐碩的成果,實現很好的雙贏。”薛國峰充滿信心地説。

在中宣部扶貧隊員的牽線搭橋下,“全國經濟百強縣” 之一的湖南省長沙縣,與科右中旗結對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長沙縣行動迅速,自 2017 年 6 月以來,實施一系列幫扶措施,既有真金白銀的項目援建、企業引進,也有思想交流、文化輸送等著眼長遠的深層次行動。尤其是援助 200 萬元設立了“脫貧致富激勵基金”,對脫貧攻堅戰中涌現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激發了貧困群眾立志脫貧的內生動力。設立 500 萬元“産業扶貧引導資金”, 對參與科右中旗扶貧工作的企業進行獎勵和補貼。

隨著科右中旗 8000 多噸馬鈴薯、400 余噸葵花籽、48噸五穀雜糧、500 多噸羊肉等優特産品,供應長沙縣的農貿市場,進入長沙縣千家萬戶的廚房餐桌,科右中旗的企業、合作社就邁開了進軍南方市場的重要一步,就更有能力帶動農牧民增加收入,助推脫貧攻堅。

記者在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看到了由長沙縣援建的嘎查辦公場所,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對長沙縣與科右中旗“攜手奔小康行動”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宣部分管領導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中宣部對科右中旗的幫扶,就是這樣,不僅充分用好自有資源,還積極聯絡社會資源;不僅重視文化扶貧,也重視産業扶貧;不僅重視資金援助,也重視激發內生動力。總之,只要有利於當地脫貧攻堅,部領導和同志們都積極支援,甚至還擠出了黨費進行支援。

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是中宣部派駐第一書記的深度貧困嘎查。為支援嘎查發展集體經濟經濟,中宣部從機關黨費中劃出的 41 萬元資金,日前已轉到哈吐布其嘎查的賬戶上。

“匯聚著中宣部全體黨員心意的這筆黨費,我們一定要用好,産生的收益,將用來慰問 33 戶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用於素質提升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獎勵,這樣對我們嘎查實現精神脫貧、穩定脫貧的好處,大著呢。”哈吐布其嘎查支部書記扎拉嘎認真而又高興地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裏幹,同群眾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 “中宣部選派到科右中旗的 3 名挂職幹部,能夠克服語言溝通、遠離家人等困難,做到融入當地、融入群眾,撲下身子、紮根基層,找準項目、對接幫扶,既展示了中央機關樸實的工作作風,又表現出個人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親密戰友。”科右中旗旗委常委、組織部長巴特爾這樣評價中宣部的扶貧幹部。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美榮很喜愛刺繡,去年才開始學的,現已賣出多幅刺繡作品了。這次參加湘繡培訓班,學習新的繡技,一整天下來,雖然感到有點累,但美榮心裏卻更亮堂了。班車到站時,她遠遠看見自家的磚瓦房已升起了炊煙。和姐妹們一道信步回村,她打開自家院子門,圈中牛羊悠閒嬉戲,大女兒秀蘭正在窗邊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這不正是科右中旗脫貧攻堅所展現的美好畫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