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路遠在簽售中
“我用一支筆改變了命運。”花甲之年的路遠總結自己數十年的寫作人生時,不緊不慢地説道。
圖為路遠在簽售中
4月8日下午,這位中國知名作家兼編劇在呼和浩特為他的新書《色的誘惑·草原》《色的狂想·原野》作簽售結束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現場簽售活動令路遠覺得十分酣暢淋漓,他告訴記者,“簽名簽到手腕疼,但真的特別高興。尤其是有這麼多作家同行來捧場。”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走出的作家,路遠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他做過工人、烏蘭牧騎演員,1988年進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深造,與莫言、余華、畢淑敏、劉震雲、遲子建等為同窗。
據公開資料顯示,路遠1991年從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畢業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底調入內蒙古文聯,曾于《草原》文學月刊社任小説編輯。1995年因其創作成就突出而被調入內蒙古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至今。
“儘管經歷豐富,但真正改變我的命運的則是這麼多年來我從未放棄過寫作。”路遠説,“少年時期讀過很多世界文學名著,一下子開啟了我的文學大門,我把文學當做自己的理想去追求。”
多年以後,路遠回憶説:“只要有時間,就想拿起筆來寫作。從黑板報到快板、小品、詩歌、散文、劇本,那個時候基本上什麼題材都涉獵過。”
不過,真正讓路遠對文學“有感覺”則是他在就讀魯迅文學院期間。那期間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後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原因是“兩人竟然共同喜歡同一本世界名著《靜靜的頓河》。”
路遠透露説,莫言在魯迅文學院上學時,曾逐字逐句研讀世界名著《靜靜的頓河》。當時路遠就預感到莫言有衝擊諾貝爾文學獎的想法,當然後來這一切也被證實。
在魯迅文學院的學習、創作讓路遠的文學之路有了本質性的變化,他的多篇小説屢屢在《十月》等文學雜誌發表,名氣也逐漸在圈內大了起來。
“在當年從事文學創作,實際上是很清貧的工作。”路遠透露,就在他文學創作日漸進入狀態的時候,卻因為收入問題,不得不改換門庭進入影視圈從事編劇工作,這期間他曾擔任過《京華煙雲》《快嘴李翠蓮》等大型電視連續劇的編劇。
“某種程度上,做編劇與小説創作是一件非常撕扯的事。”路遠認為,儘管在編劇行業中,自己已經擁有一定地位,但自己真正的愛好仍然是文學創作。
從2012年迄今,他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説《紅狼毒》和《布裏亞特和他的女裁縫》,這兩部小説,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其中《紅狼毒》在2017年5月份入圍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但遺憾的是未能獲獎。而《布裏亞特和他的女裁縫》則在業界獲得了好評。
“文學創作就是要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儘管未能摘取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桂冠,但路遠認定自己的創作理念是正確的,這也是他繼續堅持文學創作的理由之一。
“獲不獲大獎是其次的,最主要是真實、真誠寫作,作家要為人類寫作,作家必須要悲天憫人。”路遠這樣表示。
“從最初的愛好,到變成一種職業。”路遠説,自己一天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寫完字之後,喝兩杯咖啡,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然後睡覺。”
他不忘補充説,“如果要説這麼多年的幸苦寫作,自己也算成功的話,那就是我用一支筆改變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