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兒女> 草原驕子

草原文化傳承人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2015-11-17 18:59:02 | 來源: 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 王金梅 | 責任編輯: 王金梅
摘要:     60年從藝生涯中,齊·寶力高除了馬頭琴表演技藝精湛,素以能説、愛説、敢説著稱,他對藝術近乎執拗的追求,樸實、熱情、率真的個性,充分彰顯著草原民族性格的質樸和可愛,贏得無數觀眾的喜愛。中國網草原頻道特輯錄整理一組齊·寶力高語錄,帶你走近這位草原文化大師。

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摘要】

11月14日晚,一檔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節目《傳承者》在北京衛視開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代表,來自內蒙古的著名馬頭琴表演藝術家齊·寶力高現場表演,其傳奇的經歷和精湛的技藝讓觀眾熱血沸騰,“我是為馬頭琴而活,馬頭琴在,我永遠不死”,齊·寶力高的這句感言,讓包括陳道明在內的無數在場嘉賓感動不已,他表演的視頻更是一夜之間傳遍網路。

60年從藝生涯中,齊·寶力高除了馬頭琴表演技藝精湛,素以能説、愛説、敢説著稱,他對藝術近乎執拗的追求,樸實、熱情、率真的個性,充分彰顯著草原民族性格的質樸和可愛,贏得無數觀眾的喜愛。

中國網草原頻道特輯錄整理一組齊·寶力高語錄,帶你走近這位草原文化大師。

 

“我雖然已經72歲 但有27歲的感覺”

記者猶記上一次和齊·寶力高的見面,是今年9月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一次那達慕活動上,齊·寶力高作為開幕式錶演嘉賓,攜39名馬頭琴選手現場演奏《萬馬奔騰》,開幕式在一場微雨中進行。微涼的初秋時節的科爾沁草原,齊·寶力和他的徒弟們激昂澎湃、悠揚沉醉的馬頭琴表演,把現場氣氛烘托得熱烈。

表演之後,針對“草原文化保護與傳承”等話題,齊·寶力高興致高昂地接受了中國網草原頻道記者採訪。

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齊·寶力高接受中國網草原頻道記者採訪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因為當天微雨,整場活動在戶外進行,幾乎很多觀眾都是冒雨觀看,防雨設施不足的情況下,當他表演結束,從臺上走向自己車旁的幾百米的路途中,齊·寶力高始終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他的馬頭琴,自己淋雨,卻也把馬頭琴護在胸前。走到車的後備箱,他拿出一塊乾淨的布,非常認真地把琴身擦拭乾凈,妥善地放入琴盒中,才安心接受記者的採訪。

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冒雨表演後,齊·寶力高細心地把心愛的馬頭琴收好

這把隨他走南闖北的琴,不像是他的表演工具,更像他細心呵護的孩子,甚至是他的生命。

齊·寶力高在採訪中説:“科爾沁草原是我的故鄉,回到這裡,和年輕人歡聚,我感覺自己又年輕了。我雖然已經72歲(虛歲),但是今天有27歲的感覺。近些年,看到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在成長,為草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出力,作為他們的長輩,很高興也很欣慰。會全力支援他們的成長,也希望有更多這樣優秀的後來人。”

“我是為馬頭琴而活 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11月14日晚,一檔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節目《傳承者》在北京衛視開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代表,來自內蒙古的著名馬頭琴表演藝術家齊·寶力高現場表演,其傳奇的經歷和精湛的技藝讓觀眾熱血沸騰。

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齊·寶力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代表演奏馬頭琴

齊·寶力高,60年來始終致力於馬頭琴藝術的傳播與推廣,他演奏的《萬馬奔騰》被載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我是為馬頭琴而活,馬頭琴在,我永遠不死”,齊·寶力高的這句感言,讓包括陳道明在內的無數在場嘉賓感動不已,他傳奇的經歷和精湛的技藝讓在場嘉賓集體起身致敬,他表演的視頻更是一夜之間傳遍網路。

“我這輩子只為三個字——馬頭琴”

齊·寶力高除了是馬頭琴表演藝術的傳承者,還擁有多重身份:來自科爾沁草原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大兒子術赤的後代;原莫力廟第五世活佛;國家一級演奏家;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中國馬頭琴學會會長;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創始人兼團長;民族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研究專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但是齊·寶力高自己概況人生,就三個字——“馬頭琴”。

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創作的50餘年來,齊·寶力高在蒙古民族傳統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齊寶力高在譜寫樂譜

他吸取了西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功的改制了傳統馬頭琴的琴體以及其聲源,統一了其弓法和指法,為把馬頭琴藝術推向世界的舞臺創造了更科學、更先進的條件,並仍不斷的努力創新。為馬頭琴藝術的傳承多次在國內外舉辦過馬頭琴培訓班,弟子達到了50000余人。在馬頭琴藝術歷史上首次創建了馬頭琴樂隊——野馬樂隊,結束了馬頭琴只有獨奏和伴奏的局限性。多年以來一手培養了若干馬頭琴藝術人才,弟子們今已遍佈世界各地,他們為蒙古民族瑰寶之馬頭琴藝術發展、為中華民族的音樂走向世界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做為世界馬頭琴大師,在國內外舉辦了數百場音樂會。至今為止走進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專場馬頭琴音樂會的唯一中國演奏家。

“馬頭琴是來自天上的聲音”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齊·寶力高説,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它土生土長的環境,我們不應該只坐在教室裏學琴,還應該深入到民間藝人生活的地方,體驗他們的生活環境,感受他們的琴聲所傳達的內容。齊·寶力高在多年的音樂生涯中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的重要,他幽默地稱自己是“社會音樂學院”的學生。幾十年來,他為眾多馬頭琴愛好者授課,培養了6000余名來自世界各國愛好馬頭琴藝術的學生。

齊·寶力高在舞臺上講述他與馬頭琴的故事

他這樣解釋自己推廣馬頭琴的動力:“馬頭琴是來自天上的聲音,是蒙古族現存不多的比較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蒙古民族的藝術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我熱愛我的民族,弘揚民族文化是我的使命和責任。”

齊·寶力高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六十餘年的生涯裏,不但嫺熟的掌握了馬頭琴演奏枝巧,並且研習了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馬頭琴的改革、更新、提高和發展,以及馬頭琴能夠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他創作了一百多首經典馬頭琴獨奏、協奏曲,佔當今馬頭琴曲85%以上,其中諸多早已成為金曲,為世人所賞譽,他十七歲所作的《萬馬奔騰》曾在1979年國慶三十週年文藝演出中獲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並且廣為流傳,現在也是各類馬頭琴會演中所必須演奏的曲目。

“只要馬頭琴在 我就能與世界人民交流”

齊·寶力高3歲被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莫力廟確認為第五世活佛。但他的活佛生涯只有一年時間。從喇嘛廟回到家裏的小齊·寶力高對樂器極感興趣,善解人意的父親,請人給他做了一把“潮爾”(類似馬頭琴的一種古老樂器)和一把四胡。每逢過年,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都會請來民間藝人到村子里拉馬頭琴、彈三弦,整夜不停。在這種環境中,不識譜的齊·寶力高憑感覺模倣著大人給母親演奏。8歲時,他能和民間藝人合奏幾十首民歌了。

齊·寶力高:只要馬頭琴在 我永遠不“死”

齊·寶力高在草原上手捧哈達留影

1958年,齊·寶力高被內蒙古實驗劇團(後改為歌劇團)選中。從此,他走上了專業化的藝術道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齊·寶力高有幸向馬頭琴大師桑都楞等學習馬頭琴,他還抽空學習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並將小提琴的跳弓、快弓運用到馬頭琴演奏中,大大豐富了馬頭琴的藝術表現力。

“文革”結束後,齊·寶力高相繼出版了蒙、漢兩種文版的《馬頭琴演奏法》,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馬頭琴的理論書籍。1979年,齊·寶力高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0週年文藝演出,他以一曲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一舉奪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同時,他創作的《草原連著北京》等馬頭琴曲,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電臺播出後收到良好的反響。

1989年,中國馬頭琴學會在呼和浩特成立。齊·寶力高擔任馬頭琴學會的會長。馬頭琴,這個自古以來多以獨奏形式出現的樂器,其演奏法第一次得到統一。隨著齊·寶力高與日俱增的聲望,他陸續被聘為蒙古國馬頭琴協會名譽主席和日本國際交流馬頭琴協會名譽主席。 2001年,呼和浩特國際青少年馬頭琴藝術節上,齊·寶力高率領1000名來自國內外的馬頭琴演奏家及演奏人員,以一曲雄壯的《萬馬奔騰》直取吉尼斯世界紀錄。

正如他自己所説的:“我的民族自尊心讓馬頭琴走上全中國,我的國家自尊心讓馬頭琴走向了世界。”

(部分內容綜合新華網報道)

 

【推薦閱讀】

齊寶力高: 馬頭琴,我把一生獻給你

“草原是我永遠的根”——席慕蓉和她詩中的草原

【原創】白毛風中的蒙古馬:能耐得住零下40℃的嚴寒(組圖)

巴爾虎草原的蒙古族婚俗:細節中充滿濃郁的草原文化

秋季呼倫貝爾:一望無際的金色草原 迷醉你心

【原創組圖】錫林郭勒草原的雲:浩莽抒情的狂歌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