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參加“天路萬里行——兩岸四地主流媒體青藏高原‘新聞文化長征’之旅”采風隊伍來到了西藏那曲的尼瑪縣。圖為17日西藏那曲地區尼瑪縣的早晨。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影報道)9月17日,參加“天路萬里行——兩岸四地主流媒體青藏高原‘新聞文化長征’之旅”采風的成員從西藏那曲地區尼瑪縣出發,經過約366公里、13個小時的行程後,于晚上19點30分到達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
改則縣地處西藏西北部、阿裏地區的東部、藏北高原腹地。面積9743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5萬。現轄5個區,21個鄉,75個村民委員會。1960年10月改則縣人民政府成立,轄路南、路北共4個區。
17日早上,我們7點起床,然後吃早飯,因為加油的原因,我們10點鐘才開始出發前往改則縣。今天的路非常的難走,全是砂石路,這對我們的心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車子在砂路上前進著,因為車輛比較多,我們排成一列前進。12點鐘,我們到達了一個小山坡,當我們走到跟前時,前面到達的學者、記者們已經開始攝影創作。這裡是廣袤的羌塘草原,放眼望去,草原很美,在草原上,有許多的羊群在吃草,也有幾隻牦牛在走動著。這是一片美麗的草原,植被保護的很好,牛羊肥壯。
站在小山坡上,我們伸手仿佛就能抓到太陽。這裡的太陽狠毒,照在臉上有些痛,是紫外線強的原因。當我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時,看到尼瑪縣的小縣城炊煙飄飄,摩托車、汽車、藏狗在大街上來來往往,小城頓時熱鬧了起來。
我想,當我們站在美麗的草原上,看著眼前美麗的景色時,心中就會想起更多的過去和未來。看著東方升起的太陽,那紅撲撲的就像孩子的臉,我突然想到,尼瑪縣為什麼叫尼瑪了。那是因為,太陽每天就像孩子的臉一樣溫暖和親切,照耀著羌塘草原上的一草一木和這裡的老百姓。
從尼瑪縣到改則縣,路程不算很長,但是那樣的砂石路,走起來卻不是一般的慢和難走。中午13點20分,我們在一塊寬敞的草地上進行了簡單的午餐,因為,中間沒有吃飯的地方,所以,我們只能吃自帶的東西了。
從早上到中午,我一共見了迎面而來的三輛車,一輛是轎車,一輛是卡車,拉貨的,一輛是拖拉機。而跟我們一起前進的車,一輛都沒有。可見,這條路,一天能有多少人在走,真的是無人區了。
走在草原的中間,車子過去,塵土飛揚,兩邊的綠黃色的草在塵土中頑強地生存著。這種艱難的生存,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也是無法感受到的。這裡的海拔均在4700米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下,能生存下來,就是一種奇跡。看著這些草,再看看遠去的牛羊,我的感觸更深刻了,以及旁邊坐著的藏族老人,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年復一年的生活著,真是高原上最頑強的人。我很佩服他們的生存能力和頑強的與大自然作鬥爭的精神,要是有時間,我還會到這裡來和他們聊聊,聊聊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一些感悟。
伴著夕陽的陪伴,19點30分時,我們來到了改則縣,這是一座很乾淨的小縣城。當我們的車駛入街道時,我看見街道上很乾淨,沒有多餘的垃圾,我想,這裡的人民肯定愛乾淨,愛自己的家鄉。瞬間,采風團人員拿起手機保存下這個美麗的小縣城。
尼瑪縣舊縣城 劉志強攝
9月17日,參加“天路萬里行——兩岸四地主流媒體青藏高原‘新聞文化長征’之旅”采風隊伍飛馳在羌塘草原。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
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美麗的景色 本網記者 劉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