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直線向北200多公里,便進入了中國最大草原內蒙古的核心區錫林郭勒草原,今年這裡綠草如茵,觀光旅遊的人比往年增多。
令人留連忘返的美景,成為成立不久的錫林郭勒盟生態保護委員會最有力的武器。過去的半年裏,這一機構以生態的名義連續叫停了10多個有著巨大經濟潛力的開發項目。
“比如扎拉格阿木銅多金屬礦和巴彥寶力格煤礦,投資都在億元以上,達産後能為財政增加4.7億元的收入。”生態委的負責人青格勒説。
錫林郭勒盟今年上半年GDP達3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3%,財政公共預算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0.6%。前幾年,當地煤炭産業發展迅速,這樣的增長速度較之前已經大幅下降。
錫林浩特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副局長丁虹説,兩個項目被叫停的原因是礦區位於錫林浩特市水源地附近,屬於85%的生態保護紅線範圍,違反了生態保護制度。
85%的紅線是錫林郭勒盟自行劃定的一條生態保護線。今年,錫林郭勒盟將基本草原、林地、水域、沙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脆弱區劃入生態資源佔用項目絕對不可碰觸的區域。
嚴格為紅線執法的就是“生態委”,今年3月底成立,專門負責對全盟草原生態保護工作進行組織、協調和監督。
按照生態委的要求,今後凡徵佔用草原等生態資源的建設項目在立項前都要進行前期預審,項目建設必須符合生態保護總體規劃,必須與生態紅線相銜接,必須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相一致。
“過去大項目審批通過率都是100%,現在所有項目必須堅守生態紅線。”青格勒説。
錫林郭勒草原生態複雜多樣,是中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認為,環境保護成為“中央有要求,地方有需要,人民有期盼”的一件事,已是大勢所趨。近年來,綠色、生態、環保已經漸漸融入到各地政府的施政理念中去。
今年上任的錫林郭勒盟委書記張院忠説,草原生態環境是最大的民生問題,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地方要為祖國北疆打造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生態委的成立還從機制上創新了政府決策流程。青格勒説:“過去是五個指頭治理,現在是一個拳頭治理。把生態管理權從多部門分散、多頭管理中剝離出來,統歸一家,強化了生態對經濟建設的源頭約束作用。”
前不久,錫林郭勒盟生態委再次組織的17位專家召開生態保護與建設聯席會議,將基層上報的15個生態資源佔用項目中的10個“打回”重審,其中有6個項目有關礦産,還有2個項目有關新能源光伏。
青格勒説,目前,生態委正在著手編制全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總體規劃,把紅線劃得更科學,更精準,今後所有的項目建設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
專家表示,錫林郭勒盟生態委的成立可以看作是中國重視生態工作的一次探索和嘗試。夏光説:“‘生態文明’從最高層的創新提法、施政綱領,已經變成地方政府,甚至是相對落後的地區的自覺嘗試,這就是國家治理體系逐步走向現代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