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創板已經提交註冊的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爾生物”),跟上市多年的牛股海爾智家(600690.SH)(舊名為“青島海爾”)已經沒有什麼關係,2018年海爾智家全面出售了海爾生物的股權,這種情況其實跟晶晨股份(688099.SH)上市前被TCL集團(000100.SZ)徹底剝離股份,情況有一定的類似。
這次張瑞敏團隊的操作手法,跟李東生“異曲同工”,都是在集團旗下最重要的上市主體剝離出科創板企業的股權。到底海爾智家為什麼要賣掉海爾生物?海爾生物稱這個操作是海爾智家為了“出售非核心主業資産”。當前海爾智家依然持有科創板企業樂鑫科技(688018.SH)1.6%的股份。
另外,海爾生物儘管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但全球市場份額卻只有3.43%,未來的國産替代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海爾智家目前的市值依然在千億左右,儘管維持冰箱和洗衣機的龍頭地位,但跟美的集團(000333.SZ)和格力電器(000651.SZ)逼近4000億元的市值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每股收益增速也落後於競爭對手。
海爾智家出售的股權或增值兩倍
海爾智家的前身青島海爾在2018年年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向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轉讓了所持有的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海爾生物前身)22%的股權,交易對價5.05億元。詳見公司于2018年6月22日披露的《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轉讓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22%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海爾生物醫療控股之後持有海爾生物前身海爾特電47%的股權,認繳註冊資本為1.006億元;2018年股改並增資後,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持股海爾生物1.006億股,持股比例為42.30%;由此可見,海爾智家相當於以5.05億元轉讓了4709萬股,每股價格10.72元。
按照海爾生物2018年每股收益0.56元,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計算,每股發行價格大約是30元左右;到底海爾智家為什麼要轉讓這個可能再增值兩倍甚至更多的科創板企業原始股資産?對此,海爾生物招股書稱,“青島海爾轉讓發行人股權係青島海爾出售非核心主業資産,相關股權轉讓。”
招股書稱,青島海爾本次轉讓剩餘22%的股權已經由第九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獨立董事對此發表了事前認可意見,關聯董事已回避表決,並已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及時進行資訊披露義務。本次股權轉讓所履行的決策程式與資訊披露情況符合當時法律法規、青島海爾公司章程以及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有關上市公司監管和資訊披露要求。
青島海爾在2018年6月22日發佈的公告中稱,“獨立董事認為本次交易有利於公司實現較好的財務投資回報及提高資金與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公司智慧家庭業務發展,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損益及資産狀況無不良影響,符合本公司的發展戰略。”
儘管賣掉了海爾生物,不過海爾智家並沒有全面缺席科創板的財富盛宴。2016年5月26日,樂鑫香港將其持有的樂鑫科技前身樂鑫有限1.5%的股權轉讓給海爾賽富,轉讓對價為1462.5萬元。海爾賽富的主要合夥人是青島海爾,現更名為海爾智家。樂鑫科技的主要投資者還包括小米集團-W(01810.HK)、美的集團等知名家電巨頭。
類似其他科創板企業,海爾生物招股書也在講述著國産替代的故事。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佈的《Global &China Biomedical Refrigerato rsand Freezers Market Estimates &Forecast》, 2018年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市場規模約 27.47 億美元,同期海爾生物依靠核心技術,實現的收入為 6.33 億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約3.43%。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的領先企業主要為境外廠商,國産品牌較少。
“2018年全球前四名市場參與者中,國産品牌僅有發行人一家,海爾生物為全球領先的市場參與者;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中,國産品牌包括發行人、中科美菱、澳柯瑪。根據公開披露資訊,發行人在國內品牌企業中,收入、利潤規模及市場佔有率位居首位。”
不過招股書當中,國內市場佔有率並沒有列示。
揭秘接盤的“海爾生物醫療控股”
海爾生物招股書稱,“控股股東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爾生物醫療控股”)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海爾集團公司均作為投資型平臺公司,自身未實際開展業務,與發行人不存在同業競爭。”
天眼查數據顯示,海爾集團通過海爾生物醫療控股間接持有海爾生物42.30%的股份 ,並通過接受海創睿13.50%的表決權委託合計控制公司55.80%的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海爾生物醫療控股經營範圍是“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業務,代理其他創業投資企業等機構或個人的創業投資業務,創業投資諮詢業務,為創業企業提供創業管理服務業務,參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與創業投資管理顧問機構。”另外,海爾生物醫療控股還持股青島海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天眼查數據顯示,盈康雙生(重慶)科技有限公司持有海爾生物醫療控股70%的股權;海爾創業投資持有海爾生物醫療控股30%的股權。最終實際控制人海爾集團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海爾智家董事長張瑞敏。

在科創板開板前,把擬上市公司股權剝離出已上市平臺的主體,張瑞敏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操作近乎如出一轍。資産重組後,以華星光電為主體的TCL集團,並不持有晶晨股份的股權;不過,港股公司TCL電子(01070.HK)依然持有晶晨半導體11.29%的股權,重組後,已經出售TCL電子的TCL集團,已經一併出售了TCL電子股權。
海爾智家每股收益增速落後
對海爾智家來説,儘管依然是冰箱和洗衣機等産品的龍頭老大,但公司市值僅僅千億左右,跟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差距越拉越大。
8月底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收入989.8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歸母凈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7.58%。上半年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6.33億元,同比減少35.09%,“主要是本期並購的Candy帶入所致。”
另外,上半年海爾智家因為並購Candy導致股本擴大,每股收益為0.809元,而2018年上半年為0.785,同比增速僅有3%。而對手美的集團上半年每股收益的增速為17.77%,達到2.32元;格力電器為2.29元,增速7.51%。
展望下半年,海爾智家表示,“受經濟增速放緩及房地産調控的影響,下半年國內家電市場預計延續上半年走勢,在存量市場環境中,競爭加劇,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分産品來看,①冰洗行業滲透率已達97%,銷量趨穩,未來增長將更多依賴更新換代需求;②空調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下滑,價格競爭逐漸常態化;③熱水器、廚電受房地産市場影響較大,2019年下半年預計行業仍然呈下滑的趨勢。”
當前房地産市場的不景氣,海爾智家也可能因此面臨一定的隱憂,半年報稱:“家電行業與消費品市場、房地産市場密切相關,宏觀經濟政策、消費投資政策、房地産政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變動,都將對産品的用戶需求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産品銷售。”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