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果,是打造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必答題”。
專家表示,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在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背景下,上市公司應內外兼修,提質增效重回報,通過加大分紅派息力度、適時採取回購增持等手段,提升價值實現能力,更好回饋廣大投資者。
提升分紅積極性
作為回報投資者最直接、最有效路徑之一,上市公司分紅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喊話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比例、加大分紅頻次。
上市公司積極回應投資者所呼,分紅意願及能力不斷提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初,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佈或實施2023年現金分紅方案,佔全部盈利公司的92%,其中100余家公司上市以來首次進行現金分紅;合計現金分紅金額2.24萬億元。274家公司現金分紅金額超10億元,30家公司超100億元。
“2019年度至2023年度,公司預計現金分紅累計總金額達3.25億元,佔首發募集資金凈額的98.24%。”特寶生物財務總監楊毅玲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特寶生物將根據發展階段、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綜合考量股東意願,不斷平衡長短期利益,在保障長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回饋投資者,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認可和投資信心。
多家上市公司計劃提高分紅頻次,加入半年分紅、季度分紅的隊伍。5月29日,華鑫股份發佈公告稱,擬在2024年中期相應期間持續盈利、累計未分配利潤為正、現金流可以滿足正常經營且滿足現金分紅條件、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在2024年半年度報告或第三季度報告披露後適當增加一次中期分紅。
“在監管的鼓勵引導下,A股市場一年多次分紅氛圍漸濃。持續分紅、及時分紅、多次分紅體現了上市公司自身財務的穩定性,也表現出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尊重,有利於進一步拉近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距離。”廣西大學副校長田利輝表示。
雖然上市公司分紅熱情升溫,但常年不分紅的公司依然存在。對此,新“國九條”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
監管部門頻頻出手。今年3月,方大特鋼發佈年報稱2023年度擬不進行現金分紅,引起輿論關注。上交所即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説明貨幣資金餘額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連續兩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的原因及合理性等。方大特鋼隨後調整利潤分配方案,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0元(含稅)。
“在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應充分重視對公眾投資者的分紅回報,就分紅情況與投資者保持良好溝通,多傾聽投資者意見,充分研究、合理安排,平衡好投資者回報與公司業務可持續發展,提高分紅水準,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田利輝表示。
鼓勵登出式回購
作為資本市場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股份回購具有優化資本結構、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健全投資者回報機制等作用。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優化相關制度,支援更多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股份穩定股價,維護股東權益,夯實市場平穩運作基礎。
去年年底,證監會修訂發佈《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增強回購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推動上市公司重視回購、實施回購、規範回購,積極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上市公司接連拋出回購方案。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已有逾900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購股份方案。例如,4月30日,通威股份發佈公告稱,擬使用不低於20億元(含)且不超過40億元(含)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談及回購股份目的,通威股份表示,此舉是為彰顯公司在兩大主業多個環節的突出領先優勢,促進企業長期內在發展價值的充分體現,提振股東投資信心,同時在未來合適時機進一步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積極性,有效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員工個人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回購股份用於登出。例如,3月21日,國金證券發佈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含),不超過1億元(含),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減少公司註冊資本,並自回購完成之日起十日內登出。
“發展良好、基本面健康的上市公司,更傾向於採用登出式回購的方式回報投資者。反過來看,這也能體現出企業的投資價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上市公司主動回購股份並登出,讓股價更具“含金量”,回饋股東誠意更足,有助於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在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回購的同時,監管部門加大回購的事中事後監管,對利用回購實施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的,依法嚴厲查處。去年11月,因承諾回購卻不實施,合縱科技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表示將對公司及相關違規當事人啟動紀律處分程式。公司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專家表示,監管執法“長牙帶刺”,對包括“忽悠式回購”等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釋放出切實維護市場正常運作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鮮明信號。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要端正態度,依法合規運用回購工具,積極回報投資者,做到有諾必行。
提升發展質效
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是投資價值的源泉。積極回報投資者,優化公司治理、做好主業經營、提升營收水準是前提。
在近期密集舉行的上市公司業績説明會上,一大批上市公司對未來經營計劃、重點業務發展情況進行展望,表示將提質增效重回報作為發展的首要目標,在加大研發投入、聚力科技創新、做好市值管理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改善經營品質提高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和投資價值。
加大研發投入被頻繁提及。例如,凱爾達去年研發投入3235.76萬元,同比增長23.45%,佔2023年度營業收入的6.72%。“公司研發團隊在機器人控制技術、機器人本體技術、伺服焊接技術等領域均取得了多項創新突破。”凱爾達董事長侯潤石説,公司未來還將不斷深耕工業機器人及工業焊接技術,紮實研發,開拓創新,助力製造業自動化和智慧化。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不少上市公司重要發力點。“金盤科技始終將技術創新視作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致力於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産品、效益和競爭的全面優勢,目前已形成了産品研發與製造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塑造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金盤科技董事、總經理李輝表示,公司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擁有核心技術達108項。
做好市值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的重要關注內容。航太智裝總經理王濤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作,始終堅持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在經營中圍繞主業,做好公司業績,同時通過規範公司運作,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高品質做好資訊披露工作和投資者關係管理等舉措,促進價值實現。”
還有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量。“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穩健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精智達董事會秘書彭娟介紹,在業務開拓方面,精智達今年將針對市場新趨勢和客戶新需求,加快技術迭代和應用場景拓展,為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同時拓展海外市場,與國際客戶對接,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設備“出海”。
展望未來,上市公司有望迎來新一輪政策支援,進而推動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齊頭並進,為更好回報投資者提供堅實保障。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將適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需要,優化發行上市、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支援那些有創新發展潛力的公司加快做優做強,既支援優質的新興企業健康成長,也支援優質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果。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