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e74fc8b4a0b7945fb263a211a64e7fe5.jpg)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修葺一新的北大紅樓。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即將在北大紅樓正式開展。在此之前,一批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經過修繕和布展提升後,已于6月起陸續面向公眾開放。
100多年前,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這些地方喚醒民智、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組織、發動工人運動,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足跡。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這些革命活動舊址,探尋紅色血脈代代傳承的歷史和現實。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5910448db20b5332a6cf910c9fe2affe.jpg)
這是6月26日在北大紅樓拍攝的刊登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青年》5卷5號(右)、6卷5號(左)原件。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34dd643572a9054600dfa70037a5db4b.jpg)
這是6月26日在北大紅樓拍攝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共産黨宣言》的7個中文譯本。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14240653c06ac2dff8360c50ff97183d.jpg)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位於北大紅樓二層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第三十六教室是紅樓內面積最大的教室,李大釗、魯迅都曾在這裡登上講臺。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34fcabfbff067adac093acaaa2e97aad.jpg)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李大釗故居。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b54c9627831211d15303b4e205a41f57.jpg)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李大釗故居。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95c8273ef453f6cb53d8f33857442959.jpg)
6月1日,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學生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了解展出的油印機。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be86ca52baa3bab2656fefe3a1ad1b50.jpg)
6月1日,參觀者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參觀。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5232d2ec0a1ff7cfc58c1f2a93b297c3.jpg)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1/0628/150907/222_5599987_2dc2c39a71f06d4f3d95bae74883a867.jpg)
6月1日,在李大釗烈士陵園,講解員為參觀者介紹“不朽的功勳——李大釗生平事跡展”。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