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標注“某農科院研發”“與某科研院所合作”等的“高學歷”食品在社交平臺、電商平臺上獲得較高熱度。此類食品因“高學歷”光環所賦予的“健康屬性”,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
帶有“高學歷”標簽的食品是否均由科研院所參與研發或合作生産?面對魚龍混雜的“高學歷”食品市場,應如何去偽存真?
“高學歷”食品或藏行銷陷阱
在標注“某農科院研發”的生巧克力産品的宣傳頁面中,“研究探索”“科技創新”“具有智慧財産權”等關鍵詞讓産品看上去優質又健康。農科院的招牌輔以精心搭配的産品圖片,激發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在商品評價裏,不少買家衝著農科院的名頭給出好評——“農科院的背書與安全保證讓人很放心”“不愧是農科院的,以後零食認準你們家”。然而,當被問到“和普通生巧有什麼區別”時,一些買家卻表示“口感一般,是看網上評價好才買”“相信農科院出品,但吃起來沒啥區別”。
類似的廣告語也出現在標注“某農科院聯合研製”的麻辣馬鈴薯片的商品宣傳頁面中——“我們一直在倡導健康飲食,嚴苛品控只為食安”“有質檢報告才是真實力,不吹噓”。而在頁面下方,商家用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給出説明,“本商品連結詳情頁面、主圖、視頻、標題等介紹中包含的‘農科院’字樣,均指本商品是由生産廠家與某省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聯合研製開發而成,請勿過度解讀”。而究竟是如何“聯合研製開發”的?在記者的詢問下,客服表示“不清楚”。
有調查發現,部分打著“高學歷”旗號的食品其實並未與高校、農科院等合作。如近期電商平臺熱賣的某品牌鮮花餅,宣稱由雲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聯合研製,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協查發現,中國農業大學並未參與研製該鮮花餅。此類宣傳不僅誤導了消費者,也損害了科研機構的聲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一些産品之所以打著‘高學歷’旗號,就是為了讓消費者誤以為這些産品的每個環節都是由專家把握和控制的,具有專業性和高性價比。但決定一個産品品質的除了配方,還有包括原料採買、生産工藝控制、儲藏、包裝等在內的很多因素。科研院所不可能隨意為某個産品背書。”
行業亟須規範標準
虛假冠名魚目混珠之下,真正的“高學歷”食品如何健康發展?
朱毅認為,高校院所有著更豐富的科研經驗和數據支撐,高校院所參與研發生産的真正的“高學歷”食品,有望走到行業的前端。
一些食品企業正與高校院所在産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展緊密的合作。以西南大學為例,該高校的魔芋科研團隊成立了重慶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作為西南大學魔芋科研成果的轉化平臺,研究開發出功能性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系列深受消費者青睞的魔芋産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科學、健康的飲食選擇。
此外,一些省區市的農科院也與食品企業展開了深入的合作。他們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和資源,為食品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解決方案,推動食品産業的創新發展。
面對紛雜的市場環境,朱毅表示,“高學歷”食品行業亟須標準規範。朱毅舉例,一些高校在簽訂技術合同時會要求未經高校許可,商家的宣傳材料、企業名稱、品牌商標等中不能用到任何關於該高校的字眼。如確需寫明,需要具體標注科研院所在研發配方、制定生産工藝、採買原料、品控等各環節的實際貢獻。
在規範、健康的市場環境中,科研院所可以通過研發生産“高學歷”食品,將科研成果切實應用於實際生産。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