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財政部發佈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5%,增幅繼續回升。同時,保持財政支出強度,加大對基本民生和重點領域的經費保障。此外,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有序推進,6萬億元債務限額已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啟動發行工作。
稅收年內首次正增長
統計顯示,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5%。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8%,年內首次正增長。稅收收入運作出現了一系列積極變化:國內增值稅降幅(-1.2%)比前9月(-5.6%)明顯收窄;個人所得稅增長5.5%,為4月份以來首次正增長;股票成交額顯著放大,帶動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增長1.53倍。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認為,財政收入形勢反映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夯實。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進一步回升,稅收收入數據亮點突出。財政政策推動宏觀經濟穩定的作用正得到有效發揮,特別是在穩預期方面,逆向調節的財政政策作用較為明顯。
前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981億元,同比下降1.3%,累計降幅繼續收窄。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抬高基數、去年年中出臺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後,全國收入保持平穩增長。
其中,前10月全國稅收收入150782億元,同比下降4.5%,主要受上述特殊因素以及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等影響。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財政形勢是經濟運作的反映,稅收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降幅收窄,反映出經濟在築底回升。“10月份當月的財政收入數據明顯好轉,與經濟數據回暖互相印證,反映出所有增量政策和前期存量政策在逐步生效,體現在預期改善、房地産和資本市場回暖、消費和投資回升等方面。”
在財政支出方面,各地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持續保持一定強度,基本民生和重點領域得到有效保障。統計顯示,前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1465億元,同比增長2.7%。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持續回升,積極發揮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的作用。支出結構方面,主要向民生保障和補短板等項目傾斜。”羅志恒説。
支援“兩新”效果明顯
今年,我國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援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提升地方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分領域實施細則,切實做好資金使用管理,明確“兩新”資金使用負面清單,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早見成效。
從投資來看,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前10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從消費來看,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比9月份加快1.6個百分點。
專項債券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統計顯示,截至10月末,各地累計發行3.9萬億元、發行進度98%。其中8月份至10月份發行2.1萬億元,超過前7月發行總額。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以來,財政部指導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加強調度,按旬通報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
專項債券重點支援一系列重大項目。前10月,專項債券投向項目3萬餘個,支援了一大批早晚都要幹、具有較強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建設,切實發揮了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帶動投資作用明顯。前10月,各地用作項目資本金超30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重點用於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有效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健全管理機制,保持政府投資力度和節奏,合理降低融資成本,切實推動高品質發展。
債務置換加快落地
存量隱性債務置換是實施增量財政政策的重要措施。記者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8日批准有關議案後,財政部11月9日將6萬億元債務限額下達各地,指導督促地方抓緊履行法定程式,穩妥做好發行工作,妥善安排債券資金。
目前財政部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鑼密鼓組織落實,加強對地方的政策指導,用好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更好發揮增量政策效應。部分省份已經啟動發行工作,加快政策落實落地。
楊志勇認為,債務置換將把地方政府從債務資金支付壓力中解放出來,地方政府將集中精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和改善民生。同時,債務置換意味著金融資産品質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積極作用。市場將得到更多的資金,一些債務問題將因為資金的注入而得到化解,經營主體的活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進一步落實好增量財政政策,對接好增量財政政策和存量財政政策,將更充分地釋放市場潛力,促進消費和投資的擴大,更有力推動經濟持續恢復。”楊志勇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