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老年人不了解區塊鏈、股權投資、私募等“高大上”概念或“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情況,打著“投資贈送養老服務”的旗號實施非法集資;以貼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旅遊、養生、家政等服務為噱頭,私設資金池非法集資;有的甚至針對不同老年人精準“畫像”,分類設計非法集資模式,引誘老年人入局……
這些都是近年來常見的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騙局。《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在一些地方多有發生,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據最高檢披露的數據,2023年起訴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1932人,2024年1月至6月起訴343人。
非法集資手法多樣、迷惑性強。例如,最高檢披露的一起典型案例顯示:金某利用其實際控制的某貿易有限公司及關聯公司,借“養老旅遊”之名,吸引老年人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聚餐活動,通過精心篩選目標群體、建立客戶池、分層設計消費政策等方式,陸續推銷養殖類、旅遊類、醫養類、股權類、合夥人項目類等300余種理財産品。經初步查明,金某共向全國20余萬名集資參與人非法吸收資金100億余元。
此外,“以房養老”非法集資犯罪風險更高。《金融時報》記者從最高檢了解到,有的不法分子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高風險理財項目等包裝成安全可靠且能獲取高息的投資項目,誘騙老年人辦理個人房産抵押並將抵押款用於項目投資;項目“爆雷”後,抵押房産被處置變現,導致老年人不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無家可歸、背負巨債的境地。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貸款仲介、助貸機構幫助不法分子尋找老年投資者,聯絡小額貸款公司、信託公司等出資機構,並居中撮合雙方簽訂房産抵押借款合同,甚至幫助老年人虛構、偽造與自身資信狀況不符的貸款材料,陪同出資機構實地查看抵押房産、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代償抵押利息等,淪為不法分子非法集資的幫兇。例如檢察機關起訴的一起“以房養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系列案,涉案63套房産,共辦理抵押貸款3億余元,其中有11套涉及助貸仲介機構。
檢察機關提示: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廣大老年朋友要注意增強反詐意識,對“高額返利”“千載難逢”等説辭保持高度警覺,不信“大餅”、不貪“小利”,多了解社會熱點、金融知識、國家政策等,選擇正規機構、渠道開展投資理財活動,自覺遠離非法集資,切實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