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庚基金
春節後的A股開啟了一輪強勢反彈,上證指數重回3000點。但是,熱鬧似乎只屬於市場,基金沒回本,很多投資者不免有些焦慮。
此時依然浮虧的投資者大多已經經受了較長時間的市場調整,有些高位入場的投資者仍承受著較大程度的浮虧。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基金的浮虧?投資者該如何緩解基金浮虧帶來的焦慮感?
為什麼市場反彈,基金沒回本?
要想治好“基金浮虧焦慮症”,得先清楚基金浮虧的原因。市場行情、基金管理能力、投資者行為是我們在探究基金為何不賺錢時常常會分析的三個重要因素。
基金浮虧,市場因素自然少不了。此輪A股的反彈並不是普漲行情,只有一些特定板塊如AI等漲勢較好,可能並不是許多投資者所持基金重倉的板塊,再者,即便大盤上漲,但也遠遠沒有回到前期的高點。
市場行情的修復需要時間,企業的盈利能力也需要慢慢體現,好在形勢已在好轉,繼續延續此前的焦慮與恐懼已無太大必要。
基金的管理能力不佳,也是導致浮虧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而言,倘若基金經理在投資過程中不能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與風格、在市場調整過程中無法抗住壓力,導致風格漂移、追漲殺跌,勢必會對基金收益産生較大的影響。如果投資者不幸選中了這樣的基金,那麼所承受的浮虧程度很可能會比市場同類産品更大。
除此之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可能也是導致浮虧的重要原因。
回想當初,市場單邊上漲、基金收益好的時期,是否只顧著追求收益、而忽略了風險?是否過度樂觀、未經過深思熟慮就買入了一隻並不了解的基金?又是否因為經不住某些“故事”的誘惑,重倉了偏主題或行業的基金?
誘惑性的故事往往具有感染力和煽動性,讓人忽略事實本身,做出不理智的投資行為,這是在投資某類主題或行業基金時容易産生的誤區。
另一個誤區則是集中投資,一些投資者在某些風格和策略上押注的籌碼太多,導致賬戶波動過大,這是因為任何策略都有週期,不可能適應所有市場,會有階段性策略失效、不匹配市場風格的時候,而大多數投資者並不具備集中投資的承受力,所以投前的過度樂觀導致了投後的焦慮加劇。
這些不夠理智的做法,直到市場進入震蕩階段,投資者才後知後覺:原來自己並不只喜歡關注預期收益,對風險其實也十分介意。
對風險的厭惡會加重投資者對回本的執念,此時容易催生出的心態是:等回本時要徹底退出市場!可是,如果回本第一時間賣出基金,很可能又會面對另一種局面——市場上漲了,勝利的果實卻沒享受到,白白浪費了巨大的時間成本。
那麼,怎麼做才能緩解浮虧的焦慮感呢?
如何緩解基金浮虧的焦慮感?
1)震蕩市也是一份禮物
許多瘋狂的舉動都誕生於牛市期間,市場上漲時,投資者很難看到自己行為誤區中所隱含的風險,即便帶來短暫的收益,更多也是運氣使然,但不科學的投資方式終將讓投資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震蕩市也可以看作是一份禮物,利用這段時期好好靜下心來梳理自己投資組合,這將成為增厚後續投資收益的方法。比如,有些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可能被短期的風口或熱門所掩蓋,當熱度褪去,持倉的股票沒有合理的邏輯和有效的策略支撐,難以保證收益的可持續性,那麼,這類基金即使浮虧,也應該視為沉沒成本,不太值得繼續耗費時間了。
2)偶爾進行靈活調整
雖説基金投資不宜頻繁操作,但不意味著始終“躺平不動”,如果市場發生了較大的突發性事件,比如行業黑天鵝、基金經理離職……及時止損才是更好的應對方法。
如果投資者本身的需求發生變化、持有的基金不再匹配,比如風險偏好下降、投資目標有變……那麼改變持倉結構、股債配比、轉換基金才是更好選擇。
3)保持有序的投資節奏
基金浮虧是停止投資的理由嗎?顯然不是。如果所選基金本身策略與操作上沒有問題、具備可持續的投資特點,那麼,浮虧的階段很有可能是投資性價比較高的時機,此時繼續保持投資,同樣的投資金額反而能比前期獲得成本更低、份額更多的籌碼,若後續基金上漲,也能獲利更多。
長時間的浮虧對投資者是一種嚴峻的考驗,但如果把相對較長的投資時間進行分散,“分割”成每月、每週、每天,把想要投資的金額也像這樣分成一份份的,是不是更加容易堅持!
所以為了避免投資的長期性被破壞,最好用基金定投的紀律去約束自己,讓自己能夠以固定的頻率、有序地進行投資,在避免半途而廢的同時,還能減輕因一次投入過多、波動太大而導致的焦慮感。
總之,投資者唯一可控的是過程,要緩解浮虧帶來的焦慮感,需要付出有效的辦法和足夠的努力。正視自己,千萬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而喪失了重頭再來的勇氣。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