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投資者持有三年仍然虧損的基金,竟然真的“退錢”了。近日,一隻三年定開基金迎來了第二個開放期,由於過去三年內業績為負,基金公司決定將原先收取的超過3000萬元管理費全部退還。
近年來,多家基金公司探索成立了各類形式的浮動費率基金,管理費與基金收益、持有時長、規模等相關,試圖與基民利益共用、風險共擔。不過,各類形式的浮動費率卻並不一定能和業績出色的産品挂上鉤。從不同時期成立的浮動費率基金來看,收益率並無明顯優勢。對於此次基金公司退回管理費的行為,行業內對此議論紛紛,“不賺錢不收管理費”是否一定正確?
罕見退回管理費
近日,一隻公募基金主動打破“旱澇保收”原則,退回過去三年的管理費。據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發佈的開放申購、贖回業務公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在每個封閉期的最後一日,若基金份額的期末凈值小于或等於期初凈值,則該封閉期及前一開放期內的管理費將全額返還至基金資産。
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上一個封閉期為2021年9月6日至2024年9月5日,期初單位凈值為1.7456元,而期末凈值為1.5799元,顯然低於期初凈值。因此按照合同約定,這期間的管理費全額退還。
根據此前披露的公告,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在2021年下半年、2022年、2023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費分別為922.13萬元、1101.31萬元、1011.34萬元和412.32萬元,合計超過3800萬元,不過,考慮到封閉期時間並非完整的半年度區間,涉及退還金額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肯定超過3000萬元。
這只基金的最新規模7.1億元,在三年封閉期內虧損約10%,若以返還基金資産3000萬元管理費進行估算,基金凈值至少能上漲4%。受此影響,9月5日,該基金單日凈值上漲了4.61%。
在社交媒體上,有基民稱讚這只基金“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真是良心産品,至少在市場低迷時期起到了心理按摩作用”。但也有基民依然表示不滿:“現在可以贖回了,但仍然虧著,該何去何從?”
資料顯示,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成立於2018年9月6日。實際上,在該産品發售前,南方基金便喊出了“賺錢才收管理費,多賺不多收”的口號。在基金第一個封閉期,其收益率在80%以上,不過,基金公司並未對超額回報部分收取更多管理費。此外,從近三年業績來看,這只基金跑贏了業績比較基準。近期披露的基金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該基金近三年跑贏業績比較基準近9個百分點。
除了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外,另一隻浮動費率基金東方紅産業升級也因業績不盡如人意而失去了管理費收入。9月6日,關於東方紅産業升級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確定季度對日區間適用管理費率的公告稱:“本季度對日前一年,即2023年9月6日(含)至2024年9月6日(不含)的收益率為-21.19%,依據基金合同約定的管理費計提標準,本季度對日區間適用的管理費率為0%。”
低費率不等於好業績
自2013年開始,浮動費率基金批量涌現,而這些成立較早的浮動費率基金大多獲得了亮眼的收益,明顯優於業績比較基準表現。例如,南方盛元紅利自2008年3月成立以來收益率超過80%,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負。成立於2014年的安信價值精選、東方紅産業升級,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達到198.28%、232.60%,分別跑贏業績比較基準154.41、187.2個百分點。
不過,一些“生不逢時”的浮動費率基金,卻並未表現出亮眼的業績,例如新華穩健回報、中郵絕對收益策略、銀華大數據等,均大幅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2023年,三類創新浮動費率基金集體面世,將管理費率分別與基金業績、持有時長和基金規模掛鉤,設置階梯式費率。其中,管理費率與持有時間掛鉤的産品旨在鼓勵基民長期持有,時間越長管理費率越低;與基金業績掛鉤的三年定開産品,則根據基金業績分檔收取,管理費由基礎管理費和業績報酬兩部分組成,報酬部分取決於年化收益率。
從收益來看,這批將費率與業績掛鉤的基金,整體表現並不突出。2023年四季度,交銀瑞元三年定開、匯添富積極優選三年定開、南方前瞻共贏三年定開、大成至信回報三年定開、招商遠見回報3年定開、富國遠見精選三年定開、興證全球可持續投資三年定開、銀華惠享三年定開8隻與業績掛鉤的浮動費率基金相繼成立,截至最新凈值披露日,其中5隻基金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招商遠見回報更是回撤超過19%。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業內人士看來,費率形式體現了基金公司與持有人共進退、利益深度綁定的決心,是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重要探索。不過,費率形式並不能作為投資者篩選基金的惟一標準。對上述“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基金,理財魔方創始人兼CEO袁雨來表示,“退錢”形式相對新穎且引人關注,是將基金公司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緊密綁定在一起的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機制,確實有助於增強投資者的信任感。在市場低迷或者基金業績不佳時,這種收費模式有助於鼓勵投資者保持耐心,避免因為短期波動而頻繁申贖,有利於基金的穩定運作和業績提升。但是,這種收費模式也可能會導致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變形,此外,作為基金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管理費的收取受限,可能會讓部分基金公司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認為,業績好才是王道,一般投資者都不太關心費率,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相比于基金收益來説,收取管理費帶來的差別不是很大,投資者是否“買賬”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環境以及基金公司的産品本身。
此次南方瑞合定開混合(LOF)因虧損主動“退錢”,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前,就有不少投資者對於基金公司“旱澇保收”存在質疑,有觀點認為,虧錢的公募基金憑什麼還要收管理費?
“不賺錢不收管理費”是否應成為常態?對此,華北一位公募人士認為,管理費本質上是基民向基金公司支付的成本費用,需要考慮到基金公司在投研、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投入成本,並且在市場上漲期間,超額收益顯著的公募基金也並未收取更多超額回報。
從海外市場來看,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並不僅依賴於管理費收入,在推出不收管理費的産品時,基金公司可能更加注重産品的創新性和差異化競爭優勢。袁雨來認為,對比之下,國內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仍然較為依賴管理費收入,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其可行性和可持續性。他表示,浮動費率的調整應能真正反映基金管理人的努力程度和業績水準,費率機制的設計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與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相匹配,高風險基金在獲得高收益時可適當收取更高的管理費,以激勵管理人努力提升業績;同時,在虧損時也應適當降低管理費,減輕投資者負擔。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