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818理財節”又來了,相較券商機構的“花樣百齣”,今年理財公司的行銷較為“佛係”。8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髮現,僅有少數理財公司推出了理財節活動,更多理財公司將目光放在投資者教育層面,“喊話”投資者,要放穩心態,理性看待債市波動帶來的凈值回撤表現。
低調“蹭熱度”
專題直播、趣味測試、財富運動會……與各家券商機構在“818理財節”的火爆行銷不同,理財公司則顯得較為低調。8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髮現,僅有少數理財公司推出了專屬活動。
中郵理財推出了“又是一年818,全‘理’以赴來見你”活動,向投資者推薦了恒利·鴻運封閉式2024年第88期、安瑞·鴻運封閉式2024年第63期、郵銀財富安鑫投·鴻運封閉式2024年第18期、悅鑫·鴻運封閉式2024年第44期人民幣理財産品。上述4款理財産品都屬於固定收益類産品,投資期限不同,從99天到1161天不等,産品投向多為貨幣市場工具、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産。
光大理財也推出了“818理財節”活動,並上新了4款封閉式理財産品,以陽光金創利91期(封閉式)A為例,該産品擬投資資産包含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資管産品等,業績比較基準參考發行前後的1個月的中債平均收益率及非標準化債權等資産平均收益率及中債綜合財富指數歷史數據,估計資本利得收益進行測算,投資週期為273天。另一款陽光金豐利283期A産品,為固定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業績比較基準(年化)為2.85%—3.35%區間,該産品採用穩健固收策略,不含權益資産,截至2024年6月30日,陽光金豐利系列産品已發行超350期,募集超過3000億元。
從上述兩家理財公司行銷的産品來看,多以固定收益類、中低風險為主,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
對比而言,其他理財公司的行銷較為低調,並未推出專屬“818理財節”活動,而是主要專注于打造自身的理財節,例如南銀理財推出的“616理財節”、蘇銀理財的“518理財節”。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理財公司通常面向的是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他們更加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定性,相比之下,券商機構可能會推出更多涉及股票、衍生品等風險較高的投資産品,這也就意味著它們需要通過更具吸引力的行銷活動來吸引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因此,理財公司更傾向於通過自己的品牌活動來吸引客戶,同時也能夠在全年內分散行銷資源,避免在特定時期過度集中行銷。
“喊話”投資者
從“重産品”到“重投教”,“資管新規”後,理財公司的行銷邏輯已然發生改變,將投資者教育放在了首位。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818理財節”前夕,有不少理財公司發文“喊話”,提醒投資者無懼債市波動,穩住心態。
8月以來,債市經歷了一輪技術性調整,不少投資者發現産品凈值出現回撤,出現了恐慌情緒。
對此,多家理財公司發文為投資者帶來應對之策。南銀理財指出,近期債券類資管産品處於普跌的過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風格的産品,回撤幅度會有所差異。譬如,本輪調整以來,中證債券基金指數回撤在10BP左右,一些久期偏長、投資風格較激進的産品回撤幅度會更大。但相較而言,投資風格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回撤幅度相對較小,若投資者追求良好平穩的持有體驗,在當下時間點,不妨考慮一下低波策略的固收類理財産品。
浦銀理財指出,“資管新規”後,理財産品實行凈值化管理,近期債券市場調整,理財産品份額凈值難免會出現小幅波動。雖然沒有可以完全“免疫”波動的理財産品,但投資者依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配的産品,提升理財産品持有體驗。
工銀理財從“雞蛋分籃”故事向投資者解析理財“分散術”的投資邏輯,讓投資者明白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交銀理財提到,很多人將“理財”簡單地等同於賺更多的錢,盲目追求高回報往往會伴隨高風險,投資者應深刻認識到理財的核心在於保值增值,即確保資産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回報。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雯嫣指出,對理財公司而言,下一步應平衡收益性與低波動性之間的關係,根據産品定位及客群特徵,明確理財産品的收益目標和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制定與投資目標匹配的投資策略。通過多元化投資,實現風險分散,降低單一資産波動對整體組合的影響,在保持收益性的同時,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定期評估投資組合的表現,根據組合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對組合進行優化。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