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發展再次迎來政策利好。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準,為各類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強化支援針對性
我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金融要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專家表示,科技創新複雜多元,創新鏈條不同環節、科技型企業生命週期各階段的金融需求區別較大,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援。
《工作方案》圍繞培育支援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建立科技型企業債券發行綠色通道,從融資對接、增信、評級等方面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債融資。強化股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服務科技創新功能,加強對科技型企業跨境融資的政策支援。將中小科技型企業作為支援重點,完善適應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貸、保險産品,深入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豐富創業投資基金資金來源和退出渠道等。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當前,我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迫切需要金融的強有力支援。加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也是金融自身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明顯提升。過去5年,科技型企業貸款持續增量擴面,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從14%提升至47%;科創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發行規模持續提升,科創票據累計發行8000億元;服務科技創新的股權融資市場快速發展,超過1700家專精特新企業在A股上市,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規模達3萬億元。
董希淼表示,《工作方案》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將推動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強度和水準持續提升。“科創領域是當前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金融服務適配性、定價效率、覆蓋面等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因此必須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各類金融機構定位,強化市場規則,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精準優質服務。”董希淼説,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有利於培育支援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進一步增強金融市場的多層次性,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金融機構需要提升服務科創企業意識,重塑相關業務管理流程,積極培育專業化服務團隊,開發符合科創企業需求的産品,創新和拓展抵押品範圍等;金融機構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加強與相關部門、市場機構合作,可以更有效管理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工作方案》的出臺,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與品質,有助於緩解科技創新融資難題,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推動我國産業經濟轉型升級。
打好服務“組合拳”
當前,我國總體金融結構仍然以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為主,調整優化信貸投向結構成為提升科技創新金融支援廣度和強度的重要方面。專家認為,要加強宏觀信貸政策指導,推動銀行構建相對獨立的集中化科技金融業務管理機制,完善信貸額度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等政策安排,探索建立標準清晰的盡職免責制度,大力支援科技創新,逐步形成與科技強國建設相適應的信貸結構。
“要把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重點,引導銀行構建與之適配的風險評估模型和業務流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貸款+外部直投’、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等科技金融産品,提升科技支行和業務團隊專業化水準,著力解決資訊不對稱、信貸收益與風險不匹配等問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説。
科技創新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長週期活動,而股權融資“風險共擔、收益共用”的特徵天然適應科技創新融資需求,其中的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在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獨角獸”科技企業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要發揮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功能,推動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滿足不同類別、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科技型企業股權融資需求。要把推動創投行業高品質發展作為重點,暢通“募投管退”全鏈條,特別是拓寬創投資金來源和退出渠道,提升創投機構綜合性服務能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精準服務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
“同時,也要進一步發展股債混合類的科創類債券産品,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收益債券市場,培育專業投資機構和評級機構,擴大科技型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田利輝説。
與多元創新生態相對應,科技金融也是一個生態系統,涉及金融體系內部各類機構銜接協作、金融體系與科技體系相互配合。如何産生“1+1>2”的化學反應?業內人士認為,要順應科技型企業和産業培育具有較長週期、科技創新融資需求多元等規律,立足我國金融結構特點,進一步增強金融市場的多層次性,推動資本市場各板塊、大中小銀行差異化發展,形成功能互補。支援大型銀行發揮平台資源優勢,在依法合規、風險隔離可控前提下強化與內外部投資、證券、融資擔保、保險等機構合作,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平衡創新與風險
針對科技金融運作全過程,《工作方案》要求,強化相關基礎制度和機制建設。優化激勵引導政策體系,完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等政策工具,建立科技金融服務效果評估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同時,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標準體系和統計制度,完善常態化投融資對接、資訊共用、創新試點、風險分擔和防控等配套機制,增強金融支援精準性和可持續性。
“發展科技金融,需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優化,尤其不應該靜態、片面地追求特定金融産品的規模與數量,而是要更加動態平衡、結構合理地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優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建議,例如,面對科技型企業及創新項目“看不準、轉化難、風險複雜”的挑戰,可構建具有特色的全面風險控制體系,努力為科技活動提供基於全産業鏈、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專家認為,在金融支援科技型企業與科技創新的基礎制度和機制上,一方面,需要厘清金融功能配置的重點,不應只著眼于融資、投資等資金匹配,更應該關注風險管理、資訊管理等金融市場基本功能的供給,以緩解科技金融服務功能失衡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要探討發展科技金融的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不應只局限于科技信貸、科技債券等衡量科技金融産品與服務的中間指標,更應該明確科技金融發展目標的優先次序。
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是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業內人士表示,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壓實各方風險管理責任,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推動金融機構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和資金用途監控,切實提升風險評估專業水準,不過度依賴第三方融資擔保和科技外部評估。密切監測科技金融風險情況,強化對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的風險評估和預警,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資和低水準重復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加強資訊共用和政策協同,深入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搭建經驗交流和研討平臺,推動工作方案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以高品質科技金融服務助力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