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管理辦法的出臺,對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説,可能會使得其産品投資範圍受到一定限制,導致産品收益下降,引發這一類産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從而會導致規模下降。”某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12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就《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簡稱“《通知》”)公開徵求意見。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對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是對原有的銀行資管中心來説,整改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銀行理財優勢受影響
“現金管理類産品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基本盤,《通知》一齣,理財子公司‘嚇’得不輕。”某銀行資金交易員表示。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此前現金管理類産品對投資範圍、久期等無明確限制,杠桿規定參考資管新規不超過140%,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相比公募貨基有一定優勢,也是現金管理類産品收益率始終要遠高於公募貨基的重要原因。
某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從《通知》的相關內容來看,公募基金將繼續保有免稅優勢,銀行理財子公司則沒有;《通知》裏提到同一商業銀行採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産品的月末資産凈值,合計不得超過其全部理財産品月末資産凈值的30%。這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影響很大。目前各家銀行理財産品的凈值型化轉型較快,而這些凈值型産品中70%-80%都是現金管理産品。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通知》落地實施,對現金管理類産品各項規範都與公募貨基保持一致,比此前“監管真空期”要嚴格很多,將對銀行理財的該類産品帶來較大壓力。
中金公司預計,現金管理類産品與公募貨基之間的利差將逐步收斂。公募貨基由於免稅且銷售起點低,如果後續部分現金管理類産品資金回流,其規模有望重新增長。
理財子公司現金管理類規模或下降
某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擔心:銀行現金管理類産品的收益率如果下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肯定降低,會導致此類産品規模降低。
中金公司指出,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是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出臺之後承接理財老産品的主要産品,其規模增長迅速,類貨基佔凈值型新理財産品的七成左右。
由於類貨基理財産品在《通知》出臺之前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明確的規模數據統計,中金公司根據理財年報中凈值型理財和開放式理財的佔比來估計,截至2019年6月末,凈值型理財産品規模為7.89萬億元,假設凈值型理財産品中封閉式和開放式産品佔比與全部理財産品的佔比接近,那麼凈值型理財新産品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開放式類貨基産品,估算規模約略超過5萬億元,而2018年同期估算規模略超過2萬億元。
相比而言,同期公募貨幣基金由於受到銀行類貨基的衝擊,規模從此前的高速上漲轉為小幅下降,2019年6月同期規模為7.28萬億份,較2018年同期小幅下降。
《通知》對銀行類貨基産品進行嚴格監管,將投資管理要求、流動性管理要求、估值核算要求、認購贖回要求和風險管理要求等與公募貨基維持一致,仍然需要服從“理財業務管理辦法”中對於銷售渠道和銷售起點的限制,這意味著,公募貨幣基金的便利性優勢將再度凸顯。
銀行理財再臨調整
一家籌備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資管新規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普遍認為銀行理財規模會降很多,但近期銀行表外理財産品的規模反而是增長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兩年各類信用風險事件導致大家的風險偏好降低,資金又回到了以銀行為主的各類産品上。所以這兩年銀行存款和零售業務的增長勢頭都很好。
“目前出臺的還是徵求意見稿,最終政策出來後,理財規模究竟怎樣變化也不一定。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我們要在整改的基礎上再整改。”某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如果按照“現金管理類産品的月末資産凈值,合計不得超過其全部理財産品月末資産凈值的30%”的新規定,銀行係理財降規模是大概率事件。以目前産品體系看,貨幣基金和銀行結構性存款最有可能承接這部分資金。
“如果在銀行零售業務增長的情況下,現金管理類産品由於監管政策的變化必須要壓降的話,銀行還是會把這部分資金留在銀行體系內。如果僅以公募基金和結構性存款作為可以承接的兩類産品看,結構性存款承接的可能性會大一點。因為公募基金的收益率較低。同時,從考核角度講,銀行還是會把這些資金留在自己內部。”某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趙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