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官方公眾號發佈消息稱,決定組織開展以“促進文旅消費 共用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年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
其中提到,“圍繞滿足不同消費群體消費需求,聚焦新興消費熱點、新型消費業態、新消費場景,加強政企銀商聯動協同”“落實‘百城百區’金融支援文化和旅遊消費行動計劃”。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曄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文化旅遊産業的發展活力快速增強,與文旅相關的個人消費客群、産業客群和基礎設施客群等成為銀行的重點服務對象。
《證券日報》記者從工商銀行獲悉,該行強化數字化科技化産品支撐,升級金融服務、配置優質資源、創設特色場景,為文旅産業提供了涵蓋信貸、投行、債券、支付結算、智慧旅遊、數字化等全産品、全週期的金融服務支援。據工商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3月末,工商銀行已累計為國內近90%的世界遺産和5A級景區以及超30萬家文化旅遊企業提供金融産品服務,提供融資支援超過3000億元。
為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旅遊客戶和項目的金融支援力度,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該行近日出臺了《中國農業銀行支援旅遊業高水準復蘇和高品質發展十項措施》,在優化信貸準入標準、支援世界遺産保護開發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助力鄉村休閒旅遊産業振興、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科技賦能旅遊行業轉型發展等方面作出部署。
旅遊産業既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暢通國內大迴圈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證券日報》記者從建行銀行獲悉,該行圍繞國家政策規劃,深入推進新金融行動,以供應鏈、大數據信用貸款等方式支援文旅融合項目,有效解決相關主體缺擔保、缺資訊、缺信用等融資制約瓶頸。
就銀行機構如何進一步加大文旅産業支援力度,深化金融與政務、産業、消費的聯動,李曄林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通過加快創新推動消費金融服務向文旅領域滲透,推出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文旅産品分期貸款服務。二是針對文旅産業客群提供差異化的融資服務,針對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小微市場主體提高普惠性信貸供給,同時加強針對小微客群的綜合普惠金融服務,加強普惠信貸與保險和資訊類增值服務等的融合聯動。三是加大對文旅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支援力度,服務於旅遊文化特色區域建設、鄉村旅遊設施建設、數字化旅遊服務新基建以及環境保護等。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