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
![](http://image.finance.china.cn//upload/images/2022/0305/204925/204_5757807_c17506f3ba5855d35e2375950f7aa27b.png)
來源:銀保監會
《通知》指出,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援政策的銜接,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強化産品和服務創新,高品質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3億新市民迎利好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提到,所謂“新市民”,就是在城鎮已經居住的,但是還沒有戶口的;或者是剛剛拿到戶口不足兩年、三年的。人口數量大概有3億多,他們都面臨著安居樂業、就業創業、租房買房、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等需求。
“我們調查了解到,由於這些人離開農村,沒有確定的工作崗位,有的是個體工商戶,有的是農民工。市場機構有統計,農民工平均在一個單位或一個崗位上工作大概也就半年時間,他們到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會要求出示單位的收入證明,這對他們而言顯然是比較困難的。此外還有孩子上學的問題。”郭樹清稱。
加強對吸納新市民較多行業的金融支援
《通知》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主動與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城市、城鎮、創新創業基地、産業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對接,為新市民提供專業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聚焦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促進新市民創業就業
《通知》指出,支援地方優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將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範圍,落實擔保、貼息等政策,簡化創業擔保貸款辦理流程,按規定免除反擔保相關要求。
同時,加大對吸納新市民就業較多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推動商業銀行加強小微企業“首貸戶”拓展和信用貸款投放,支援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
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
《通知》指出,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支援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 《關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關於銀行保險機構支援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已于近期出臺,釋放了加大金融支援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積極信號。
《通知》還提出,支援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日前表示,從新市民的角度來看,租房如果有固定期限在3年、5年、10年的穩定租期,就基本滿足租房需求。“我們盡可能固定長週期,把租金和期限鎖定,慢慢地租房就會成為更多新市民的選擇和常態。”
據他介紹,建設銀行打造了“CCB建融家園”平臺,設立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住房租賃産業聯盟,在提高房屋居住品質的同時,降低行業運營成本,減輕租戶經濟負擔。
在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方面,《通知》提出,鼓勵商業銀行充分運用資訊技術手段,多維度科學審慎評估新市民信用水準,對符合購房政策要求且具備購房能力、收入相對穩定的新市民,合理滿足其購房信貸需求。
優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務
《通知》提出,鼓勵相關銀行機構落實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服務家庭經濟困難的新市民子女上學。鼓勵保險機構積極發展學幼險、子女升學補助金保險、實習責任保險、教育機構責任險等保險業務。
同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新市民聚集區域托育機構的金融服務。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責任險和意外險業務,為新市民家庭學齡前兒童教育撫養解決後顧之憂。
助力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通知》要求,鼓勵保險機構加強與醫保部門合作,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開發不與戶籍掛鉤的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滿足新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在異地就醫方面,《通知》提出,發揮渠道和科技優勢,助力醫保部門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進一步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醫。
此外,完善新市民養老保障金融服務。配合地方政府推廣新市民長期護理保險,支援有條件的地區探索異地投保和快速理賠,滿足新市民差異化養老需求。
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
《通知》指出,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權益。鼓勵商業銀行充分發揮資訊技術、數據和渠道優勢,配合政府部門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支援銀行保險機構探索開發農民工工資銀行保函等金融産品,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依法依規落實對民辦教育機構、養老機構和住房租賃企業等機構的資金監管要求,助力維護新市民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