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大會召開數日後,科技金融迎來重要頂層設計。日前,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要求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專家表示,發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安全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未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將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準,為各類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金融對科創的支援力度明顯提升
近年來,為適應新的戰略需要,金融系統把支援科技創新作為優化資金配置結構的重要方向。
有利於科技金融發展的制度框架、政策工具持續完善,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央行發佈加大力度支援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準發展的十六項措施……
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和服務質效明顯提升。過去五年,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創票據累計發行8000億元;超過1700家專精特新企業在A股上市,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規模達到3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強度和水準持續提升,金融産品和服務推陳出新。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銀行信貸、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和創業投資等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不過,我國科技金融仍處於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難以充分滿足科技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需求。
對此,《工作方案》要求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我國科技金融發展在融資結構、配套條件、金融機構服務能力等方面仍存薄弱環節。”中國銀行研究院馬天嬌表示,《工作方案》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可以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準,為各類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完善科創支援機制
在市場人士看來,資本市場在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是“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的重要樞紐。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成長性進一步增強,直接融資支援科技創新的作用越發明顯。
“要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科技創新功能,提升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長週期活動。股權融資“風險共擔、收益共用”的特徵,天然適應科技創新融資需求。其中的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在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獨角獸”科技企業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近年來,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大力推動關鍵制度創新,優化融資結構,引導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更好地發揮了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功能,服務新質生産力的質效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證監會先後發佈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十六項措施”和“深化科創板改革八條措施”,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建立和健全股權融資以及並購重組的“綠色通道”。同時,積極完善並購重組的支援政策,提高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豐富並購重組支付工具,鼓勵並購基金更好發揮作用。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暢通“募投管退”全鏈條。“特別是拓寬創投資金來源和退出渠道,提升創投機構綜合性服務能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精準服務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資本市場“活水”的滋潤下,一批打破國外壟斷、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成功上市。目前5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市公司超過一半,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由2017年初的約20%增長至近40%。
優化信貸結構更多投向科創領域
考慮到短期內我國仍將以間接融資為主,信貸依然在支援科技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科技金融將成為未來信貸結構優化的一大方向。
當前,關注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不看磚頭看專利”的“技術流”風險評估模式,在銀行業得到廣泛運用。比如,在“技術流”模式下,建設銀行圍繞科技企業智慧財産權等創新核心要素,以一系列量化指標為標準,評估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通過對科技型企業“看得懂、摸得透”,銀行可以對其發放信用類貸款。
金融政策工具也正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投向科技創新領域。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等推出“科創企業創新積分信用貸款”模式,明確專項風險補償機制,支援金融機構運用“創新積分制”評分,對科技型企業精準畫像,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可得性。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