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職校在專業的“撤”與“立”方面動作頻頻,重招生效果輕就業引導現象突出——
“爆款”專業設置如何做好“加減法”
閱讀提示
近兩年,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的“撤”與“立”方面動作頻頻。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仍存在“一哄而上”追熱門,重招生效果輕就業引導,部分專業設置較為隨意、缺乏科學嚴密論證等問題。
2024年,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開設了11年的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被正式撤銷。據介紹,5年來,該院調整撤銷了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等8個專業,新增智慧控制技術、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等16個專業。無獨有偶,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近兩年撤銷了遊戲藝術設計等6個專業,新增工業機器人技術、雲計算技術應用等5個專業。
近兩年,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的“撤”與“立”方面動作頻頻。根據高職院校專業備案情況統計,網路行銷與直播電商、智慧網聯汽車技術、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以及汽車檢測維修技術等是近幾年新增專業點的集中領域。2022年,網路行銷與直播電商新增94個專業點,居第一位。而曾經火爆的電競專業在有的院校遭遇裁撤。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關係到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教育品質和效益。高職院校的專業更疊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如何建立科學規範的“撤”與“立”機制?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學校在專業調整方面有較高自主權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定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朱遠勝告訴記者,作為紡織服裝類行業特色院校,該校撤銷專業的原則是是否符合時尚紡織服裝産業鏈對人才的需求,設立一些技術類專業是由於産業轉型升級需要。
朱遠勝介紹,較高的自主權也是高職院校能實現快速撤銷和設立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南師範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認為,高職院校撤銷某一專業的原因一般是生源不理想、就業不如預期,此外,還可能與高職主動調整定位、適應群眾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有密切關係。“高職院校在設立專業時會受到勞動力市場預期和判斷的影響,實用、適應和提前佈局可能是高職院校新設專業的重要考量。”唐智彬補充説。
據介紹,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每年會對各個專業作出“優先發展”“預先警告”“停止招生”的相應評價,目標是及時撤銷落後專業,優化專業結構。“例如,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與學院智慧製造的專業特色不相符,專業獨立,形不成群的優勢,因此決定撤銷。”該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介紹。
鄭德前表示,高職院校圍繞專業進行的“加減法”,實際上是對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和優化,減少或淘汰不再適應市場需求或不具備競爭力的專業和課程,提升專業建設水準,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仍存在“一哄而上”追熱門等問題
從理想的效果看,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專業,有利於緊跟市場發展步伐,為新産業培養人才,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但實際上,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仍存在“一哄而上”追熱門,重招生效果輕就業引導,部分專業設置較為隨意、缺乏科學嚴密論證等問題。
“一些學校並不具備新設一些專業的條件,但為了招生,盲目跟進,最終導致師資和辦學條件短缺,難以為繼,匆匆進場後又匆匆離場。”唐智彬説,還有一些學校缺乏辦學耐心,專業變化頻繁,導致骨幹專業缺乏,難以形成特色優勢,進而影響學校發展和學生就業。
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趙志群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不少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更考慮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為了多招生,投其所好,缺乏對學生及其家長以就業為取向的合理引導。另一方面,專業小、學習內容範圍窄,也是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較為明顯的問題之一。“專業設置多,學校招生容易,但就業難以做到精準對應,會降低學生對口就業的概率。”
“教育部門一直強調職業教育要培養複合型人才,這需要較寬的專業基礎。專業分得太細太小,容易造成專業的不穩定,當該行業或職業中某項技術或工具發生變化時,也容易引發專業內容的調整,從而引發專業設置的不穩定。”趙志群説。
朱遠勝直言,專業的名稱會直接影響該專業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因此有的高職院校為了多招生,設立專業時會在名稱上頗下一番功夫。“例如,雖然現在的紡織廠已經非常智慧化,也很乾淨,但很多人聽到紡織,容易聯想到的是灰濛濛的車間環境,有很多飛花,因此有的學校在設立這個專業時會想怎樣把紡織兩個字改得更有吸引力,而非怎樣讓專業更有競爭力。”
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在鄭德前看來,好的高職院校一般都有專業動態調整和優化機制,根據區域産業需求、就業情況、學生發展潛力、社會吸引力、專業品牌影響度、專業資源共用度等內外因素,及時進行專業動態調整,滿足産業發展要求,實現學院專業辦學保持與區域産業發展較高的契合度。
2017年起,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嘗試通過“黃紅牌”形式,進行專業預警和調整。朱遠勝認為,從國家和社會快速發展、新産業出現後需要有專業人才作為支撐的角度看,對專業進行快速更疊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新設立某個專業要先考慮師資、實訓條件是否滿足,如果是完全新建一個專業會給學校本身帶來很多挑戰,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專業撤銷和設立的評估機制。”
趙志群從人才培養方面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提出建議。他表示,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強調培養複合型人才,而複合型人才成長的條件是寬的專業基礎,因此應要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有一定的廣度和寬度。
“高職院校做好專業‘加減法’,要避免一哄而上。”唐智彬認為,對於高職院校而言,專業設置體現較強的地方性與行業性,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産業佈局是形成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同時,專業設置也要充分考慮未來調整的需要,專業口徑應可寬可窄,不過度迎合市場,要兼顧教育規律、人才成長和培養的基本原則以及學校的辦學條件來設置專業。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