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丨如何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時間:2024年1月8日
嘉賓: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張佔斌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億萬中國人民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步伐未曾停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以全新視角,創造性地提出了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實現現代化將如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教授為廣大網友解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教授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中國網  楊楠 攝影


中國網:張教授,您好!歡迎您作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張佔斌:謝謝,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分成了兩步走。從這樣一個戰略安排上來看,您認為未來將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張佔斌:我們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是不斷加深的,起初可能也沒有這麼深刻的認識,後來新中國成立以後,實際上給我們中國式現代化打開了一個真正的前進通道。所以最早我們黨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思想,當時提了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交通運輸業、現代化國防,後來又用(現代)科學技術替代了交通運輸業(現代化),説明我們對現代化的認識是不斷加深的。

到鄧小平時代,鄧小平強調我們這個現代化要從國情出發,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的國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産力落後。所以他提出了小康思想,説到上個世紀末,我們要建成小康社會,小康式的現代化,小康式的“四個現代化”。鄧小平是個很務實的人,帶領著我們逐步把總體小康辦成了。在總體小康的基礎上,我們本世紀初20年,脫貧攻堅,又把全面小康幹成了。我們等於拿到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入場券,説得通俗一點就是拿到了一個路條,沒有這個入場券,沒有這個路條,就無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為全面小康,讓我們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樣我們才能夠開始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

正像你剛才講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的發展戰略是分“兩步走”的,到2035年大體1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到那個時候,我們爭取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共同富裕有一個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等有一些具體的要求。再往前走,再走15年,到本世紀中葉,大體上在2050年前後,也就是我們新中國成立100年的時候,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強是方方面面的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都有要求,這是我們一個戰略目標。

我們黨對發展戰略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是有一步一步逐漸加深認識,而且每一步認識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加深對現代化的理解。所以現在我們特別深刻地感覺到我們中國式現代化對我們中國實在是太重要了,中國人民要過美好生活,要為人類做更大的貢獻,必須扎紮實實地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事情做好。所以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説要以中國式現代化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反覆強調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正確道路而且是唯一的,説明對這個問題極其看重。

中國網:從“四個現代化”到現在中國式現代化,感覺我們中國的現代化是從基礎版到進階版,到現在是旗艦版,在不斷地發展變化。

張佔斌:是的。

中國網:迄今為止,全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總人口不超過10億人。我國在14億多人口規模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意味著沒有先例可循,難度最大,意義最深刻,也必將帶來廣泛而持久的世界性影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難點有哪些,需要處理好哪些關係?

張佔斌:這個是個重要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創造了人類文明形態,但是它不能走到今天就不往前走了,它還要往前繼續走才行,它需要繼續創造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所以在往前走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很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

從國際來講,總書記説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確實有很多新東西,有很多變化,有很多風險挑戰。

從國內來講,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覺得挑戰可能會很多,問題可能也會很多,當然這些困難和問題都要求我們把中國共産黨建設好,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發揮出來,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總書記也特別強調,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高政治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也是最大的優勢,這方面當然我們要有好的作用。

除了這個以外,我想可能比較迫切的是三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面臨著世界科技競爭、産業競爭,中國怎麼能夠在科技革命上有更大的作為或者説突破美國(給的)“卡脖子”難題,帶領中國人民再搶佔更高的制高點,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所以怎麼解決這個“卡脖子”難題,怎麼構建一個新型的舉國體制,怎麼把國家的大科學計劃,大科學裝置,將來變成我們現實的生産力,變成我們的産業變革。這對我們下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加上中國人民很勤奮,同時我們有過去“挨打”的教訓,所以我們對集中精力搞現代化建設,集中精力發展生産力,也有刻骨銘心的親切感。把科技創新搞上去,通過科技創新,引領全國方方面面的創新,這樣的話,我們下一步路可能會更寬。這是我説的第一個要克服的困難。

第二個,就是在當前世界整個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地緣政治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我們中國要改變過去那種“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發展方式,構建一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

也就是説希望通過我們把中國這個大市場發掘起來,通過中國大市場來發展,這是我們手中一張王牌。這個市場真正發掘出來,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的話,那我們可以吸收很多全球資源,很多跨國公司可能也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到中國來發展。這樣的話,我們中國的內迴圈非常強勁,既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很多東西可以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不需要到歐洲、美國去買了。

通過我們構建一個真正的新發展格局,暢通國民經濟迴圈,來真正地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這個是我們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這個事必須得做好,因為這個做好了,可以帶動其他領域好。如果這個事做不好,我覺得其他領域很難做得好,所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旗子必須高高舉起,這個聲音必須更加響亮才行。

第三個就是由此而來的,我想到的就是我們這個國家,因為是社會主義政權,我們目標是推動人民共同富。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能夠讓我們的民生有更好的改善,這是下一步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也是難題。但是我覺得這裡潛力也會很大,比如説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等這些內容,都是需要我們在進一步發展基礎上,政府通過公共服務的改善把它做得更好。同時,我們通過穩住經濟,來創造更多的就業,解決更多的民生(問題),來解決更多的共同富裕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希望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有一個大的發展。

我前一段寫了一些文章,我提出要實現“三個倍增”。

一個倍增就是希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到2035年實現城鄉每人平均收入倍增,只有這樣才能大體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

第二個倍增就是中等收入群體要倍增。現在我們中等收入群體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口徑來講,大概我們有4億人。這個群體的不斷擴大,他就會有購買力,就會支援擴大內需戰略的落地,所以我們希望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體由現在的4億人能不能(擴大)到8億人,翻一番,這也是一個倍增。

這兩個倍增靠什麼實現呢?我覺得要靠我們市場經營主體倍增。我們的市場經營主體現在大概有一億六千萬。到2035年如果能再翻一番,大概到三個億左右,那就有更多人在創造市場經濟,加入市場經濟大潮中來,而不是在“躺平”,而是在戰鬥,黨和政府捍衛市場經濟,整個舞臺越來越大,那我覺得國家創造就業就會越來越多,這樣的話,可能就會有更多的力量支撐我們每人平均倍增和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我查了一下,在2012年我們市場主體大概是六千萬。現在十年下來,我們有一億六千萬,等於是我們翻了兩倍多了。如果我們努力,創造一個好的市場環境,激勵民營企業家,發揚企業家精神,做大做優做強,不“躺平”,資本也不焦慮,不緊張,讓更多的資本留在中國大地上,為中國式現代化高品質發展服務,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這“三個倍增”,可能有助於我們克服眼前的這些困難。

中國網:剛才咱們也提到中國14億中國人口如果整體推進現代化,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中國式現代化將會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那麼中國實現了現代化將如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我們想聽聽您的觀點。    

張佔斌:我覺得比如説我們中國要是真正地實現了現代化,比如我們真正地變成了現代化強國。到那個時候,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會方方面面有更大的進步,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就創造了奇跡。中國共産黨破解了時代難題,引領了我們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中國歷史奇跡,使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就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本身就是改變世界版圖。

另外,我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我們説它創造了一種人類文明的新形態,它對人類探索更好的文明,更好的社會制度,應當説也做了先行探索,也給很多很多的發展中國家做了很多鼓舞。

前些年我執行國家任務,我去了好多國家,包括非洲的一些國家,衣索比亞、阿爾及利亞、拉丁美洲的古巴還有一些小國家。他們對中國非常關注,他們也深刻地感覺到治理一個大國之難。他們有的國家雖然很小,但是覺得也很難,他們説沒想到中國能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所以他們對中國的經驗,中國的啟示就非常看重。對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給予很高的評價。

所以我也想説,我們中國雖然現代化還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這條自己的道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説明任何國家都應該,也有能力探索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個就給一些發展中國家以極大的鼓舞。    

中國網:打了一個樣板。

張佔斌:對,帶動意義非常強。中國的模式我們也不輸出,我們也不是要輸出(給)哪個國家,但是人家問我們怎麼做的,我們也適當給他們介紹介紹,這也是對一些友好國家的一種支援,所以我們在互動過程中,也給很多發展中國家一個鼓舞,是一個支援。也是希望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不光在想著我們自己的事,也想著和世界人民共同發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式現代化如果將來做得更好的話,確實是改變世界版圖,改變世界歷史,也改變世界的比重。

雖然現在我們聲音還不夠足夠響亮,我們還講中國故事,我們還得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但是我們想這已經有了好的起點,大家繼續努力往前走,希望將來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像中國一樣,都能夠探索出一個自己的發展道路,各國都能有能力創造自己的文明,人類在各種文明的相互交融中不斷進步,不斷地維護世界和平,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所承擔的一個歷史責任和國際責任。

中國網:不管是大國、小國,發展中國家或者是發達國家,都去實現各自的現代化,這不矛盾,也不衝突。大家去找到自己實現現代化的道路,從而來實現現代化。

張佔斌:是這樣,因為中國的經驗至少證明各個國家都應該或者有能力,也有可能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特點的現代化道路,這個符合自己特點現代化道路一定是要吸收全人類好的東西,同時自己的特點別丟了。我們有時候講,我説就像我們中國人民幾千年用筷子吃飯一樣,這就是我們的特點。西方人喜歡用刀叉,我們也不能説用刀叉不好,我們有時候吃飯也用刀叉,把它倆結合起來,這樣可能會更好。

中國網:它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張佔斌:對,它是一個融合的過程,是把很多事做得更好的過程。這就是需要人類文明合作的,人類文明互相照耀著,幫襯著,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大的文明。

中國網: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互融互通的新文明形態,也為其他國家的制度探索提供了西方現代化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

聯合出品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文案:裴希婷;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相關節目: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一):中國式現代化是怎樣的"現代化"?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二):如何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三):高品質發展是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五):為什麼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不是選擇題?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六):為什麼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包含法治強國?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七):為什麼全面從嚴治黨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事業行穩致遠?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訪談(八):為什麼説綠色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文案:裴希婷;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