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第一村的蝶變

發佈時間:2017-12-15 17:25:00 | 來源:《中國扶貧》雜誌 | 作者:高永偉 | 責任編輯:馬驊

關鍵詞:四川,永和鎮,“懸崖村”,“雲端村”,勝利村

從多芽重樓到勵志脫貧——心之變

山頂上余光清和他精心培植的多芽重樓

“兩年發芽,三年結果,五年收益。”能種重樓的人,都是很有韌勁的人。余光清就是這樣一個人。早在2007年就搬下山,沒事了他還是喜歡在山上耗著——和他喜歡的重樓。重樓是一種藥材,《新修本草》記載:“一名重臺……有二三層,根如肥大菖蒲,細肌脆白。”當地俗稱“七葉一枝花”。

藥材價格浮動不大。重樓渾身都是寶,芽可以賣錢,180元一斤,紅色的果也可以賣錢,400元一斤。所謂物以稀為貴,這種藥材值錢,問題是,産量低。2007年余光清因修房子出現事故,腿部受傷,不能幹重活。妻子因之棄家,是他一個人,養育兩個孩子。2014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是土農民,但相信科學。”從小對藥材感興趣的余光清,琢磨著怎麼提高重樓産量。“老人説我不正幹,幾十年了重樓都是一個芽。”

余光清相信科學。2009年,他在山上發現了一棵多芽的重樓,這讓他大喜過望。經過精心培植之後,竟然繁衍成功了!

“這是我堅持的,我堅持的成功了。”天然重樓生於山坡林下蔭處或溝谷邊的草叢陰濕處,是怕光的植物。山上栽種了幾年的四畝多芽重樓,是他的寶貝。“有太陽蓋遮陰網,下雨了開水溝排水。”多年的辛苦不負,見效益的余光清,越發自信了。

在記者走訪的勝利村六七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五六戶都種植重樓。

“誰領著種的?”

“余光清。”

“賣了多少錢了?”

“還沒有咧,重樓慢。不急。”

探索出新路的余光清成立了“豐源中藥材專業種植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上重樓,發家致富。今年3月份,他在新村山下的藥材基地建成,借助精準扶貧政策,扶貧小額信貸2萬元,培植多芽重樓。

“余光清可當老師了,已經在夜校授課3次。”永和鎮人大主席盧曦是勝利村脫貧攻堅聯繫幹部,他向記者介紹説,今年勝利村創辦了農民夜校,組織村民學習惠農政策、培訓實用農技,先進帶後進,村內貧困群眾全覆蓋參學受訓,幫助改變落後觀念。余光清被聘成為農民夜校的義務教員,負責向其他群眾傳授重樓種植技術。

在山頂上,余光清用小鏟子挖出一棵多芽重樓給記者看。他用小木棒細細剔去如向日葵大小的塊根上的泥,時不時吹幾口氣,那樣一份鄭重,讓人看了感動。

永和鎮專職扶貧副書記劉金俊告訴記者,余光清是勵志脫貧獎金的獲得者,獎金3000元。記者從永和鎮了解到,2016年以來,永和鎮建立7萬元脫貧攻堅自主脫貧獎勵資金,對通過勤勞脫貧、自主創業脫貧以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人或組織進行獎勵。對像余光清這樣成立合作社,對貧困戶提供優質種源、技術、回收等服務的,獎勵2000元到5000元不等。

勝利村在鎮基金基礎上設立8000元年度獎勵基金,用於獎勵村內庭院衛生整潔、致富實效明顯的村民。基金設立以來,在遵紀守法、自力更生、弘揚新風上,16戶貧困戶互比互學,獲得1000到4000元不等的勵志獎勵基金,村內24戶村民也獲衛生潔美戶獎勵基金,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余光俊種了一畝重樓,他也是勵志金獲得者。2012年從山上搬下來的余光俊,可謂“成家立業”。余光俊一家四口人,母親81歲,現年42歲的他,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之前在山上,家裏條件差,娶不上媳婦。2012年搬遷下來,按照當時彝家新寨政策,補貼3萬元,蓋起來新房。2013年和現在的妻子結婚。余光俊是個勤勞的人,養了20箱蜜蜂,十幾隻羊,按照鎮上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脫貧獎勵機制,獎勵了3000元産業發展勵志金。

走訪中,曾應濤是一個反覆被提到的名字。記者也在採訪的第一天,就記住了這個年輕、朝氣的面孔。“雖然我目前只有一隻手,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幫扶單位的扶持就是我的另一隻手。我將牢牢握住這只手,爭取今年脫貧,勤勞、勇敢地邁向未來。”這是今年3月份,樂山市組織的“感恩奮進·我的脫貧路”活動上,曾應濤的勵志演講感言。2011年這個當時年僅21歲的小夥子因車禍失去右臂,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2014年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下養殖土雞,學習疫苗注射、雞苗孵化等技術,現在土雞初具規模,妻子在水電站上班,4歲的女兒上幼兒園,年底可脫貧。

今年3月份,樂山市啟動“感恩奮進·我的脫貧路”主題活動,引導貧困群眾在獲得感基礎上談感言、亮感奮、説感恩,述説脫貧路上我的家庭夢、家園夢,活動啟動以來,全市累計開展集中宣講230場、“微宣講”1400場,覆蓋貧困群眾10萬人。就在半個月前,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樂山市勵志扶貧報告上批示,全省要在注重物質扶貧的同時,引導貧困群眾不等不靠、感恩奮進。

“頗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淩雲遊。”蜀中多勝景,嘉州(今樂山)尤之。從兩千年前司馬相如“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大渡河就慢慢為世人所知。近代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大江所阻隔終而喪師殞身,中央紅軍萬里長征,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終成偉業。大渡河峽谷裏的這個村落,也從建國前的道林子村,變成了大躍進年代的勝利村,到如今的勝利旅遊新村。

<   1   2   3   4   5   6   7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