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組:習近平離開梁家河以後,你們還保持聯繫嗎?
石春陽:近平一直和梁家河保持聯繫,多數時候是給我們寫信,也回來過幾次。他每次都要問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情況,他最關心的就是人民的生活。有幾封他寫來的信,我們放在村史館了,好讓大夥兒都看到他對我們的關心。
1993年,近平在福建工作,他抽時間回到梁家河來看望鄉親們,村裏人歡天喜地迎接他,都叫他到自己家裏去吃飯,他怕給鄉親添麻煩,就在我們村上食堂吃的。近平還給我們村裏帶了茶葉和報時鐘,家家戶戶都有份。當時大家都沒有手錶,近平給我們買的報時鐘,既能看時間,又能報時,非常實用。
2009年,近平已經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了。他到延安來調研考察,請了幾位當年梁家河的鄉親到延安見面,其中就有我。我剛一下車,近平就看到了,他直接叫我的小名:“隨娃,你來了!”他親切地和我握手,並給他身邊的同志介紹我。
開座談會的時候,我準備了稿子,打算照稿子念。輪到我發言,剛念了個開頭:“尊敬的習近平副主席……”近平馬上就打斷了我的話,説:“隨娃,你咋也這麼稱呼我呢?”我一看,給近平念一遍稿子,走這形式,確實沒啥意思,就把稿子撂下了。
接下來,近平詳細詢問了梁家河的發展情況。我説:“電、自來水都有了。現在公路也已經修好了,能通車了。”近平問:“公路是從梁家河一直通到文安驛嗎?”我説:“是的。”他問:“路多寬?”我説:“三米五。”他問:“是水泥路還是瀝青路?”我説:“現在是用水泥修的,磚石護邊,等將來條件好了,再修瀝青路。”
別的地方幹部發言時,近平也都問得很細緻,對群眾生活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重視。原定半個小時的會,開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本來是11點散會,11點半吃飯,結果會開到了1點半,飯還沒吃呢。
2015年春節前夕,近平和彭麗媛老師一起回到梁家河來。還沒到村口,近平就提前下車了,他和前去迎接他的村民一起往村裏走。路過當年修建的淤地壩時,近平站在壩邊看了好久。冬天的壩地上,矗立著一排排筆直的樹苗。近平問我:“隨娃,種樹苗比種糧食收入高嗎?”我説:“高一些,而且更好管理。”近平又仔細看了壩地的溢洪道,還有石頭壘起來的護壩坡,看到都沒什麼問題,他就放心了,並囑咐我要加強管理和排查,注意雨季的土地安全。
近平又問我:“咱們山上現在有啥?”我告訴他,這幾年,陸續都栽上了果樹,有的開始挂果了。近平很高興,就説:“那咱們上去看看。”我説:“路不太好走。”近平説:“沒關係,咱們慢慢上。”到了山上,近平看到了果園,問:“現在咱們種果樹效益怎麼樣?比種糧食收入多多少?”我説:“效益還不錯,只要有銷路,收入多十幾倍都不止。”近平又問:“種果樹的成本投入高不高?”我回答他:“不算很高,比如一畝地的果樹,不算人工成本,如果只是打藥和施肥,一千多塊錢的成本就夠了,幾年時間樹開始挂果,每年都可以收入幾千元。等樹越長越大,到了盛果期,每年收入可以達到兩萬以上。種糧食就差遠了,咱們這邊土地肥力不夠,每年能産六百多斤糧食,也就收入幾百塊錢。”
近平很關心村裏老人的保障,問我:“現在梁家河的老年人每個月都有補助嗎?”我説:“有。咱們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個月一百二十五元;隨著年齡增加,補助也會增加。”近平又問我:“合作醫療覆蓋情況怎麼樣?每個人都有保障嗎?”我説:“都有,所有人都在合作醫療保障範圍內,投保率是百分之百。村裏人到延川縣去看病,可以報銷百分之七八十;到延安市區看病,可以報銷百分之五六十。”
那天,我們和近平站在山頂的果園,往四週望去,是一道道溝和一座座嶺,一派黃土高原的冬日景象。近平隔了這麼多年,又回到他年輕時生活過的這片土地,心裏肯定有很多回憶和感想。我能看出他回到梁家河的那種親切和高興。但他在梁家河只能待那麼幾個小時,他沒有時間抒懷和感慨。他張口説的、問的,都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情況,收入、醫療、養老……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他的務實和誠懇,看出他心裏一直惦念的是什麼。
無論近平當年是我們村的支部書記,還是現在是全黨的總書記,他的心一直都在我們老百姓中間。(記者 邱 然 黃 珊 陳 思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