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發佈時間:2017-01-30 11:35:18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邱然 黃珊 陳思 | 責任編輯:王振紅

關鍵詞:近平,1975年,群眾基礎,秸稈覆蓋,歲月

採訪對象:石春陽(小名:隨娃),梁家河村民,1954年生。1975年10月習近平離開梁家河後,石春陽接任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任大梁家河黨總支部書記。

採 訪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黃 珊 陳 思 等

採訪日期:2016年2月27日

採訪地點: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委會

採訪組:石春陽同志,您好!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期間,您曾和他一起勞動,他離開梁家河後,您接任了村支書。請問您最初認識習近平是什麼時候?

石春陽:1969年1月,我到文安驛公社接北京知青。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第一次見到了近平。

當時,梁家河派了十幾個年輕力壯的社員去接知青。怕人手不夠,我們還牽了毛驢,幫著馱行李。知青們的行李有鋪蓋卷,有箱子,我們輪流幫著拿行李,你拿一氣兒,我拿一氣兒,幾十個人,浩浩蕩蕩地就回到村裏來了。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梁家河村一共來了十五名北京知青,十一名男知青,四名女知青。當時梁家河村委會接待室是一隊的地方,分來五名男知青,四名女知青;近平和其餘五名男知青在後面的二隊。村裏當時安排我父親給二隊的知青做飯。

採訪組:他們是從首都北京來的知識青年,能適應農村生活嗎?

石春陽:最初很難適應。近平他們這些知識青年,從小就生活在首都北京,接觸的人多,見的世面廣,到了我們這個窮山溝裏,住土窯洞,幹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和我們這些大字不識的農民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肯定不習慣。在農村,吃得很差,吃不慣也吃不飽。上很臟的茅廁,冬天冷,凍屁股,夏天臭氣熏天,蒼蠅蚊子騷擾不斷。睡覺也是挺作難的一件事,幾個知青躺成一排,擠在一個炕頭上。這麼艱苦的生活,這麼大的落差,要説一下子就適應了,顯然不太現實。

我們農民就是黃土地裏生長的,在黃土地裏種糧食吃、挖窯洞住,所以身上總是沾滿黃土,根本就不在意。我們村裏這些年輕人,跟北京知青混熟了,就經常跑到他們窯洞裏去串門,進了窯洞,就往炕上一坐,身上的黃土弄得被褥和枕頭上都是。有些個人衛生特別差的,人一上炕,蝨子也上炕了。

近平每天下地幹活,經常一身黃土,慢慢也就習慣了。他以前在北京生活,沒被蝨子咬過,剛來梁家河的時候腿上經常被蝨子咬得紅腫一大片,奇癢無比,他經常撓,後來都撓得流膿流血。在地裏勞動時,大家都把褲腿挽起來,我就看到他的小腿上到處都是被蝨子咬的紅疙瘩,有的剛剛結痂,有的痂被撓掉,還往外滲著血。過了一段時間,近平就不怕蝨子了,像我們農村人一樣,對蝨子的毒素産生了抵抗力,就算被蝨子咬了,紅腫也沒那麼嚴重了。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