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發佈時間:2017-01-30 11:35:18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邱然 黃珊 陳思 | 責任編輯:王振紅

關鍵詞:近平,1975年,群眾基礎,秸稈覆蓋,歲月

採訪組:習近平到北京上大學,為什麼把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交給你?當時是怎麼交接的?


石春陽:我覺得近平推薦我當村支書,可能是看中了我能吃苦,辦事公道。而且我當時很年輕,也能幹,一心為村裏著想。如果沒有這幾點,近平是不會讓我接他班的。

近平是1974年當的村支書,上任後不久,他就選我當隊長、支部委員。1975年開春,有一天開黨員會,近平説,增添一名副書記,就是隨娃。到了三四月份的時候,各鄉都來我們梁家河辦沼氣學習班,現場演示、開座談會等繁雜的事務很多。近平那時候就説:“隨娃,以後你給各鄉來的人開會,我太忙了,實在顧不上了。”

我這一路幹下來,忙忙活活的,也沒顧上多想,當時竟然沒察覺近平是有意培養我。

近平是1975年返回北京上大學的。北京知青到我們這偏僻山村吃苦受罪,一般人可能會想,總算離開這窮地方了,再也不回來了。但近平不是這樣,他快走的時候,村裏很多事他都放不下,他總找我談。

有一次,我到他窯洞裏去,他跟我説:“隨娃,我要上大學走了,支書誰當?”我説:“這個事情難説,大家選誰是誰。”近平説:“你可以當。”我説:“我不行,當不了。”他説:“你咋當不了?我以前也沒當過,現在不是當得挺好嗎?”我説:“我怕我當不好。”近平説:“你還沒當,你咋就知道當不好?”

過了幾天,近平召集大家開黨員會。在會上,近平對大家説:“我快走了,下一任支書誰來當,咱們得選。我個人推薦隨娃當。”

緊接著就是投票,每人發一張紙條,讓大家投票。大家在紙條上寫的都是“隨娃”。這個結果,其實不是因為我有多好,而是我們村裏人信任近平,他推薦了我,大家就都選我。

在近平離開梁家河的頭天晚上,他召集全村人座談。近平對大家説:“我來咱梁家河這七年時間,學會了很多東西。咱梁家河的群眾無私接納我、幫助我,讓我在這裡步入社會,入團、入黨、當村支書;我從這裡出發,返城上大學。梁家河給我的一切,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接下來,近平又説了一番話,這話是對大家説的,也是對我和村支部班子全體成員説的。他説:“要當好一個村的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群眾最講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錢的事,你處理得不公,群眾也不答應;十塊錢的事,你處理得公道,群眾也不會有意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該咋辦就咋辦。”

然後,他又當眾對我説:“隨娃,梁家河以後要發展,你必須起模範帶頭作用。你是年輕人,當書記以後,要多動腦子,多思考問題,還要多聯繫群眾,這樣工作才能做好,支書才能當好。如果處理問題不考慮群眾的感受,支書也當不好。”

採訪組:您當了村支書以後,心理壓力大嗎?

石春陽:壓力很大,主要是因為有近平這個標桿在那裏豎著。我要想保持住這個水準,確實非常不容易。

當時,我比較缺乏管理整個村的工作經驗。我之前是副書記,凡事不用考慮太多,近平讓我幹啥我就幹啥,遇到啥拿不了主意的事,直接去問近平就行了。近平走了之後,我們村就好像沒有了主心骨,而我必須自主考慮一些事情。

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事情多,也難管,村裏的生産、生活安排都是村黨支部做主。如果糧食産量不夠,村裏人真餓肚子啊。口糧問題,責任重大,村支書的壓力也大。我上任之後才真正體會到了近平有多不容易。

近平取得的那些榮譽,我必須得給他保持下來。近平在的時候,帶領我們全村人辦沼氣,成為整個延川縣發展沼氣的先進典型。這回近平走了,我一上任,假如我們一下就不是先進典型了,甚至成了落後者,那這個臉我可丟不起,我也沒法跟村裏人交代。因此,不光農業生産和基建工作我不敢鬆懈,沼氣生産這方面也一點不敢鬆懈。辦沼氣的現場會一直開,保證各鄉來考察時都能學到“真經”。這是關係到全縣科普的事情,我得辦好。在現實中,我們也遇到很多困難。陜北這個地方,冬天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20℃,如果裏面的沼液結冰了,沼氣池壁就有可能凍裂,一有了裂縫,沼氣池就會漏水,不産氣了。

我們想盡辦法做好冬季沼氣池的保暖工作,用秸稈覆蓋沼氣池。到第二年開春,再把保暖層去掉,檢查一遍沼氣池,看看漏不漏水,一旦漏水就用混凝土泥漿重新抹一遍。

我們梁家河用沼氣做飯、燒開水、晚上照明……一直用了十幾年。到1987年,我們村通了電,沼氣池才退出歷史舞臺。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