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發佈時間:2017-01-30 11:35:18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邱然 黃珊 陳思 | 責任編輯:王振紅

關鍵詞:近平,1975年,群眾基礎,秸稈覆蓋,歲月

採訪組:您覺得習近平當村支書有什麼鮮明的特點?


石春陽:我們選近平當村支書,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於擔當,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眾需要什麼,他就幹什麼。他的每一個行動和決策都很務實,都是為老百姓的利益考慮的。

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這句話説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這需要幹部有一顆真誠的心,有一定的處理問題的經驗和技巧。

近平剛當梁家河村支書的時候,我們村裏接到上級分派下來的一批救濟糧。糧食到了村黨支部,大家都很高興,但到了分糧食的節骨眼上,誰都説自己家困難,誰都想多分一些糧食。不是我們村裏的人不實在,而是因為那時候確實太窮了,涉及填飽肚子的問題,誰也不會謙讓的。村裏人開會商量這個事,説著説著大家就吵起來了。

近平説:“都別嚷了。咱們現在就到各家各戶去看,究竟誰有多少糧食,都看得清清楚楚。誰該多分,誰該少分,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近平説完就站了起來,帶領大家到各家各戶去看,看每家有多少糧食,當眾記錄在冊。從夜裏十點多,一直看到淩晨五點,把各家存糧的情況第一時間都弄清楚了。散會的時間和到各家各戶考察的時間是“無縫對接”,誰也沒有機會投機取巧,想要當眾跑回家,把糧食藏起來的機會是沒有的。看完以後,誰家糧食最少,就給誰家。大家也就沒得説了,這是最公正的解決辦法。

後來,大家議論這個事説,咱村這個事,也就是近平當支書敢這樣做;別人當支書,肯定不敢這樣做,就算這麼做了,村裏人也不一定聽。

近平當我們村支書,確實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他實事求是,説公道話,做公道事,敢做敢當。比如近平打我們村最大的淤地壩,當時村裏有一些觀念保守的老人反對,但是近平一點一點地做工作,還找了王憲平幫他做工作,把思想工作做通了,讓大家都信服。最後這個壩打成了,灌溉方便,農作物産量也提高了。實際效果一齣來,大家的思想觀念也都轉變過來了。所以我們村裏人都對他很服氣,他説啥我們都聽。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